李霏艳 王静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 广西 武鸣 530199
肝门静脉积气为一类罕见影像学表现,是指各种原因造成气体积聚至门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支异常聚集起来形成。肝门静脉积气通常情况下不是单独存在,往往会伴随着一些其他病症,如合并肠缺血坏死等,早期报道显示死亡率高达75%,常被叫做“死神之征”[1]。为临床少见影像学征象及临床病症。通过分析该类患者影像学特征,可加强临床医师对疾病认识。为此,文章就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0年5月收入2例肝门静脉积气征两例患者一般资料、影像学资料,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病例1:患儿,男,1岁。因咳嗽、气喘3天于2020年01月24日13:08门诊收入住院。为咳嗽、气喘。咳嗽,呈阵发性连声咳,痰少,伴有气喘,无气促及呼吸困难,既往1月大时有过气喘病史。辅助检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十一联检:肺炎支原体-IgM:阳性,甲型流感病毒-IgM:阳性,乙型流感病毒-IgM:阳性,副流感病毒抗体Ⅰ型-IgM:阳性,余项阴性。25/1胸片:支气管炎。入院诊断:哮喘性支气管炎。
病例2:患儿,女,1岁,因解稀烂便、呕吐3天于2020年04月19日17时40分门诊收入住院。患儿3天前出现解稀烂便,呈水样便,无粘液血便,约3~5次/日,伴有呕吐胃内容物,约3~4次/天,伴有发热,体温最高37.9℃。既往有蚕豆病病史。粪便检查:白细胞:少许/HP,粪便隐血试验(免疫法):弱阳性。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入院诊断:1.轮状病毒性肠炎;2.轻度脱水;3.急性咽炎;4.轻度贫血;5.心肌损害。6.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
1.2影像学检查 病例1:超声检查提示:肝脏大小正常,形态规则,表面光滑,肝实质回声增粗,分布尚均匀,肝内血管显示清。门静脉主干未见扩张,内可见密集光点持续快速进入,遍布整个肝脏,脾静脉主干显示不清。CDFI:肝静脉血流通畅,门静脉呈带状频谱。超声提示:肝光点增粗,门脉内异常回声,考虑门脉气泡征。
病例2:肝脏大小正常,形态规则,表面光滑,肝实质光点增粗,回声增强,分布不均匀,肝内血管显示清,门静脉主干未见扩张,内可见连续不断的微气泡。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总管未见扩张。CDFI:肝静脉血流通畅,门静脉呈带状频谱。超声提示:肝脏光点增粗、增强,不均匀,请结合临床。门静脉内微气泡声像。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2例患儿具有明显肝门静脉积气征,临床症状轻微,经对症治疗后,病情康复,患儿家属要求出院。准许出院。后未进行超声复查,2例均失访。
肝门静脉积气征为临床罕见疾病,并非为独立疾病,多数情况下会伴随着消化道病症出现一类征象。且持续时间较短,常常为一过性。随着目前医学超声发展及普遍应用,肝门静脉积气征可在急腹症患者中偶有发现[2]。本文纳入2例患儿超声影像学征象分析上,病例1肝脏大小正常,形态规则,表面光滑,肝实质回声增粗,分布尚均匀,肝内血管显示清。门静脉主干未见扩张,内可见密集光点持续快速进入,遍布整个肝脏,脾静脉主干显示不清。病例2肝脏大小正常,形态规则,表面光滑,肝实质光点增粗,回声增强,分布不均匀,肝内血管显示清,门静脉主干未见扩张,内可见连续不断的微气泡。
目前对肝门静脉积气征病因分析上包括以下三类:胃肠道粘膜损伤,促使胃肠腔内气体通过损伤部位或通透性增加粘膜进入肠系膜门静脉系统,如肠缺血、内镜下检查及操作等。胃肠道管腔扩张、肠腔内压力增加,及部分肠管合并水肿甚至缺血坏死,此时腔内气体进入门静脉系统,如外伤或肠梗阻[3]。细菌理论是指产气细菌侵入粘膜下产生气体、粘膜下血管对气体吸收,另一方面则是细菌直接入血形成败血症或静脉炎产气等。本文分析两例患者,病例2患者因解稀烂便、呕吐3天入院,感染轮状病毒,以消化道症状为表现,其疾病产生与细菌感染有一定关联。但病例1无消化道疾病,且病症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对其病因分析上,缺少临床依据,无法明确病因。往往肝门静脉积气征与肝内胆管积气征相仿,易出现误诊,对其鉴别点主要分为以下两类:1.胆管积气气体常常堆积在肝门区域,肝门静脉积气以肝脏边缘部位为主,与门静脉内气体随着血流移动携带至肝脏边缘部位。2.胆管积气位置相对固定,不发生快速流动现象,门静脉气体会随着血流流动。以往临床将肝门静脉积气与急腹症联系相关,死亡率偏高[4]。本文2例患者虽具有显著肝门静脉积气超声表现,但两类患者预后良好,未出现明显消化道急腹症。但对影像学医师而言,一旦确诊需结合患者临床病情综合分析,尽早治疗降低病死率。
综上所述,门静脉积气发生病因较多,其病因不同预后不尽相同,但患者一旦确诊后,需及时告知临床医师,及早制定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