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蕾 樊嫒婧
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上海 200433
床头卡又被称为识别卡,主要放在床头、床尾的相关位置,是现阶段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护理工作查对相关信息的重要依据[1]。但是现阶段多数床头卡内容较为简单,信息错误率较高,影响了临床诊断活的正常开展[2]。为改善这种局面,采用改良式多功能床头卡,科学汇总患者信息,并依托床头卡进行相应宣传,确保床头卡临床效能的发生。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进行了相关系列研究,研究情况如下。
1.1研究对象 在研究过程中,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256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对于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实验组两个组别,每个组别人员相同均为128例。对照组有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68例,患者的年龄在56~84岁之间;实验组患者有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66例,患者的年龄在59~85岁之间。两个组别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础数据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具有研究价值。研究活动在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授权与审核。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性的床头卡。床头卡信息主要涉及患者的姓名、ID号、住院号、入院时间,床头卡其他标识由医生开具医嘱,护士设置摆放,对于治疗过程中的相关事项,由医生、护士进行口头上的宣讲与告知,床头卡放置于床头位置。
1.2.2实验组 患者采用改良式多功能床头卡。改良式多功能床头卡除了包括患者姓名、ID号、住院号、入院时间等基础信息之外,还涉及到特殊事项、饮食情况、分级护理、药物过敏、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等相关数据。除了患者姓名、ID号、住院号、入院时间等基础信息,从医院计算机系统内导出之外,特殊事项、饮食情况等相关信息则由医生、护士设置摆放。考虑到治疗的有效性,护理人员应当根据医嘱要求,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定期更新患者的相关信息。将改良式的多功能床头卡放置于床头的位置。改良式多功能床头卡除了在卡片信息类型方面做出调账之外,对于改良式多功能硬件结构也做出了相应的优化调整。使用PVC材质,设置床头卡保护外壳,并在改良式多功能床头卡PVC外壳的旁边位置联合设立二维码,患者及其家属可以通过二维码获取宣教资料,实现床头卡的多功能化。
1.3观察指标 将床头卡信息的正确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特殊事项知晓率、饮食事项知晓率、分级护理知晓率、药物过敏知晓率作为观察指标。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对特殊事项、饮食事项、分级护理、食物过敏知晓率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使用SPSS21.0对获取到的研究数据进行系统化处理,并通过χ2开展检验,通过P<0.05判定研究数据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研究对象床头争取率比较 实验组床头卡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相关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研究对象床头卡正确率对比
2.2两组研究对象信息掌握情况比较 实验组特殊事项的知晓率、饮食事项的知晓率、分级护理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相关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研究对象信息掌握情况对比(%)
改良式多功能床头卡较好地满足了现阶段临床诊疗、护理阶段对于床头卡的使用需求,可以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更好地掌握护理信息,提升了对于护理注意事项、护理分级、饮食控制等方面的认知水平[3]。为保证改良式多功能床头卡的宣传效果,采用PVC外壳,将卡片加固后床头卡滑槽内标识摆放后不易左右滑动,同时将透明二维码放置槽醒目与床头卡合为一体,增加床头卡的辨识度,确保相关信息能够被患者、患者家属快速获取[4]。同时考虑到床头卡承载信息的空间较为有限,为方便开展相关宣讲工作,转制二维码宣教手册,将二维码的相信息放于床头卡槽,患者及其家属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二维码获取相关护理信息[5]。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仅实现了床头卡信息的数字化,还能够最大程度地打破相关信息的空间、地域限制,使得患者、医护人员可以在相关平台上,快速获取相关的护理知识与护理要点。
综上,改良式多功能床头卡在临床层面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患者基本信息与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逐步丰富了患者床头卡信息的内容,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确保诊疗、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也为患者家属的陪护提供了遵循,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