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听其音 先临其境
——初中英语听说课导入设计初探

2021-12-02 00:46:36吴秀美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1年33期
关键词:人教版听力教材

□吴秀美

(海亮外国语学校,浙江诸暨311800)

优美的文章要有一个好的开头,才能引人入胜;动听的歌曲要有美妙的前奏,才能使人共鸣。有效的英语听说教学活动设计也要先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才能更好地进入美妙的听的世界。根据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人教版教材”)的内容编排,听说教学中的导入活动不仅是一堂听说课的开端,而且是整个单元教学的首要环节。如何使听说课堂导入活动发挥它的最大效应,从而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和说的能力?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进行阐述,以抛砖引玉。

一、听说课导入设计的意义

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有它存在的意义。虽然导入活动只是一节课的序幕抑或只是一个热身环节,但它却有重要的意义。

(一)介绍文化,激活背景知识

在听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教师应先让学生了解听力中所涉及的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背景知识,其中包括内容背景知识、语言背景知识和形式背景知识等等。听前导入活动,要激活和填补学生所缺乏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的铺垫,可以使学生减少听中输入时的理解障碍和听后输出时的语言障碍。

(二)引出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进入良好的听说状态,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教版教材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属于该单元的主题,在听说课的1a中也会配有一张跟单元有着紧密联系的主题图。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张主题图,让学生通过对这张主题图的观察和描述明确单元话题,厘清听力材料中的人物关系,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弄清人物谈话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

(三)缓减压力,减小听力难度

听力是通过听录音来理解谈话的内容,听力内容的未知性以及录音稍纵即逝的不可重复性,都会引起学生的焦虑和紧张。而导入中根据已有的图片信息和题目信息进行预测,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听力的主题,明确听力的方向,降低听力理解的难度,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压力的减小,能更好地调动一个人的思维,从而更好地进行语言输出。

二、当前听说课导入设计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目前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观察,笔者发现当前课堂导入的设计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低效。

(一)一味追求有趣,忽略了导入活动本身的功能,没有对听说活动起到铺垫作用

激发学生对听说话题的兴趣是导入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导入活动设计的原则之一。为了使自己的听说课在一开始就吸引学生,教师总是各显神通,设计出花样百出的导入活动。有些活动虽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没有起到对听说活动的铺垫作用,且与文本内容、学习目标关系不密切。比如在“Why do you like pandas?”听说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给学生放了2分钟左右关于动物的英文歌曲视频,然后再让学生写出歌曲中提到的动物。很多动物名词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他们确实能非常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呈现这些单词,但其实这些单词并不是这节课的目标单词。虽然学生看视频看得很入神,也很欣赏其中的歌曲,但这样的读前活动并没有与接下去的听说活动建立有效联系,没有起到铺垫作用。

(二)导入活动不够精练,用时过多,影响教学进度

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导入并不是教学的重点。如果在导入环节耗时过多,肯定会影响接下去听说活动的顺利开展。很多教师认为听说课要让学生尽量多说,却不考虑学生说的是否与目标主题或句型契合。一些教师总是在听说课的导入环节设计很多游戏、视频观看或者free talk来活跃课堂气氛,但往往整个活动占据了整堂课三分之一的时间,结果大大影响了后续听说任务的顺利完成,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所以,在设计导入活动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时间的把控,通常一个导入活动的时间应控制在3~5分钟。

(三)在导入活动中处理太多的目标词汇和目标句型,忽略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设置听说课导入环节的目的之一,的确是帮助学生扫除在听文本时的语言障碍,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语言输出。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需要在导入环节中呈现和讲解所有的目标词汇和目标句型。学习应该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但这样做却使学习经历从难到易的过程。其实,学生只有在内化所学语言和信息的基础上逐渐迁移所学,才能进行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也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三、听说课导入设计的常用方法及实例分析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参考了与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对听说课导入活动设计的常用方法进行了一个初步的归纳,总结出了几种适合一线教师使用的具有实效性导入设计。下面结合实例来进行简单分析。

(一)头脑风暴导入法

人教版教材每个模块都有一个中心话题,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课堂任务。这些话题和任务为头脑风暴提供了思路。在英语课堂中运用头脑风暴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确保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案例1】

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的教学,教师以“What can we do on the weekend?”这一问题为引线,组织学生展开“头脑风暴”活动,引导学生说出一些常见的周末活动,以激活情景知识。

【案例2】

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的教学,教师让学生展开头脑风暴,说出自己知道的电视节目类型,并板书在黑板上。对于学生无法用英语表达的电视节目类型,教师用PPT呈现。

(二)创设情境导入法

不同的情境模式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在课堂教学中创建有效的情境模式,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正因为如此,情境导入法受到越来越多师生的欢迎,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教学法。英语教学中的情境导入法,通常是通过构造一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下感受英语的魅力,产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要求。

【案例3】

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的听说课,是学生新学期的第一节英语课,教师事先准备好有关自己假期生活的照片,并带着情感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假期生活情况。在感受教师的精彩假期的同时,学生回忆起自己的假期活动,自然而然地就这一话题跟老师进行了交流。在交流中,这节课的话题和重点目标词汇、句型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呈现。

【案例4】

在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What’sthebest movietheater?”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准备了自己在电影院购票排队及有关电影信息的图片,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谈论电影院:“Do you like watching movies?Where do you watch them?Look at these pictures,what am Idoing?And what arethesepeople doing?”教师结合自己生活的提问真实自然,激发了学生交流的兴趣。因为很多学校和家庭不鼓励学生看电影,这样提问比直接问学生看过什么电影要好。

(三)借助音乐、视频导入法

用音乐或者视频导入是寓教于乐的好形式,也是提高英语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音乐欣赏、视频片段欣赏,使之与课堂教学相呼应,既能让学生做好上英语课的心理准备,又能让学生从紧张、单调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分散学习难点、调节学习情绪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巩固和记忆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将美育寓于英语教学之中。

【案例5】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上册第10单元“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ll have agreat time!”的教学中,教师播放歌曲“If you are happy”,带领学生轻松地进入学习,并有意识地感受if条件句的使用。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追问:“If you’re happy/sad,what will you do?”学生使用单元目标句型“I’ll…if I’m happy/sad”做出回答。

(四)Free talk以旧迎新导入法

Free talk作为导入活动,也是初中英语课堂中经常使用的方法。freetalk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能让学生在自由交谈中利用旧知引出新知。它对教学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是锻炼学生开口说英语、说好英语的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之一。

【案例6】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的教学中,教师利用班上学生的相貌特征引导学生free talk班里学生的长相特点,既复习了学过的形容词tall、short、thin、heavy、long(hair)、short(hair)等,又激活了学生脑海中的相关知识。

【案例7】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的教学中,教师用学生已学过的want to be结构询问:“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学生free talk他们理想的职业并引出这单元有关职业的目标词汇。然后,教师再用“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这一问题,让学生free talk自己的人生目标,为后面的听说课做好铺垫。

(五)利用主题图导入法

利用主题图导入是一种直接又有效的导入法。人教版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主题图的呈现,教师可以利用主题图让学生厘清听力中人物的关系,并预测将要听到的内容。

【案例8】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上册第7单元“Will people have robots?”的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描述主题图(如图1),导入“谈论未来的生活”这一单元话题。

图1

提问如下:

(1)Wherearethetwo boys?

(2)What arethey talking about?

(3)Can you describe the two small pictures?

(4)Do you think these situations are happening now or will happen in thefuture?

学生在对图片的描述中感知了一般将来时对未来进行预测的表意功能,同时也知道了谈论该话题需要具备的词汇知识。

四、听说课导入设计的原则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听前活动包括:热身活动,熟悉话题,熟悉相关词语和句型,接受背景信息,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具体任务。结合听说课导入活动设计的常用方法及相应实例,笔者归纳了几点教师在听说课导入设计中需要遵守的几条原则。

(一)导入活动要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钻研教材内容,围绕文本话题选择针对性强的导入方法,并设计符合学生实际且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导入活动。

(二)导入活动要具有能承上启下的关联性

导入活动并不是孤立的只是为了引出一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它同时也是教师以旧拓新、帮助学生温故知新的过程。导入的内容应该与后续听说课话题的内容紧密相关,成为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

(三)导入活动要具有趣味性

根据人教版教材的单元结构设计,听说课的导入也是整个单元的导入。“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导入也应是充满艺术性和趣味性的,不但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听和说的欲望。

笔者以为,设计新颖的课堂导入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身临其境,兴趣盎然,也为后续的听说活动做好铺垫,使整个教学融为一体。教师应设计合理有效的导入活动,注意其目的性、针对性、关联性和趣味性,以提高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人教版听力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