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雪君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 南宁,530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不断完善,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卫生护理服务质量要求也逐渐提升。护生是保障护理事业不断发展的关键,护生综合素养与临床护理质量的好坏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1]。进入临床实习是是护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中,以及不断提升护理技能与强化护理职能的重要阶段,同时该阶段也是协助护生树立正确职业生涯价值观、道德观、融入护理岗位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临床护理带教,对提升整体护理质量至关重要[2]。因此,如何做好临床护理带教工作,已成为临床护理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临床护理带教的具体情况,浅谈临床护理带教的体会。
带教老师一言一行均会对护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带教老师应注重临床护理带教工作,带教老师不仅需要熟练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术,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善于讲解,以提升其工作积极性[3]。同时带教老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关爱关怀护生等,以做到工作细心、服务热心以及解答耐心,以做学生榜样。
带教老师应多与护生交谈,并观察每位护生特点,因势利导,采取赏识教育,将工作中不足应及时指出,但应注意交谈的方式,注重场合,禁止在患者面前批评学生,选择合适地点、时间,注意说话语气、方式,促使护生认识错误同时也保护其自尊心,以免学生产生反逆心理[4]。
3.1 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体系 设立教学科:医院可依据临床实际情况,开设教学科,安排专人管理护生实习工作。在教学科中,可在各科室设立一名总带教老师与多名带教老师[5]。由医院管理科依据各科室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流程、工作等,并对带教老师实施护理技术规范化理论、技能考核,以最大程度保障临床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与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同时教学科应定期选拔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应具有高学历、资历,并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与扎实专业知识、丰富临床经验等,同时带教老师还应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满足护生需求,适应临床需求,保障教学质量[6]。教学计划制定:传统教学是由带教老师作为主讲,学生被动接受,即“填鸭式教学”,该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学需求。依据教学大纲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可采取目标教学法,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7]。分层次教学方案的制定:(1)在第一阶段,应重点采取岗前教育,掌握实习要求、技术,并以基础护理为主要内容;(2)在第二阶段,应将重点放在专科知识培训中,可采取情景模拟的方式,实施业务查房、管理查房、操作等,以培养护生独立工作能力;(3)在第三阶段,应对护生实施理论、技能考核。对于制定好的教学计划、内容,组织带教老师进行学习,促使带教老师能够依据计划、内容、目标等完成带教工作,促使教学内容规范化、系统化[8]。明确目标,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应实施评估,以提升带教老师自身业务水平与教学技能。教学形式多元化:将授课内容以丰富有趣的形式展现出来,以充分调动护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9]。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多种临床护理带教模式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其中包括问题式教学、结构化教育、情景模式教学、临床路径教学、微课教学、案例教学法等,不同教学模式均有其各自优缺点,临床应结合科室、护生等实际状况,采取多种教学模式联合使用,以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10]。带教老师应引导、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大胆竞争等自我表现能力,进而强化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2 强化临床带教工作,培养护生实际工作能力 岗前教育:(1)职业道德教育:注重护生工作态度与护理技术,向护生讲解,作为一名合格护士,需具备的基本条件、要求、义务等。介绍“五星”服务的基本内容,包括接待热心、诊疗细心、护理精心、征求意见虚心以及解释耐心。同时还应传递,护士应具备不怕累、不怕脏以及不怕苦的精神[11]。(2)岗前教育:护理部应安排每位护士进行岗前教育,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护生职责、医院基本情况、任务、守则、病区环境与各项规章制度等。一对一带教:一对一带教是实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每位护生应指派一名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发挥率先垂范的作用。带教老师应向护生讲解病区环境、科室特点、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概念、用药方式与特点、患者情况等,同时依据学习大纲、科室特点等,有目的性、针对性、系统性地将护理学重点、难点与专科内容的新技术、进展、护理安全等知识传授给护生[12]。可要求护生自主进行护理操作,带教老师给予指导,促使其尽快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提升其护理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结合情景教学、诱导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协助护生建立自己独立思考的临床思路,要求护生除常规护理操作做到稳、快、准等,同时也应注重其自身专科护理能力与急救技术,进而提升其整体抢救患者的能力[13]。注重激励因素,带教老师应充分利用激励效应,针对学生表现优秀的地方,应加以赞美,相关研究显示,一般人群仅发挥20%~30%的能力便可保持职位、薪职,一旦存在激励因素,其便可发挥80%~90%的能力。带教老师应定期检查护理计划开展情况,以及护理病历书写情况等,针对护生存在的问题,应给予相应的指导,以纠正其错误行为,旨在短期内协助护生提升自身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人性化教学:人性化教学模式在临床带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带教老师,应主动接触学生,多采取换位思维与专业敏感、细心去关注学生,以为其提供一个轻松的实习氛围,在工作中应严格要求,在生活中应关心、爱护学生,消除其在新学习环境中陌生感、恐惧感、压迫感,使学生感受亲切、温暖,促使其保持轻松心情,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实习中。同时注重学生心理疏导,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利用心理学知识针对进入临床实习学生在不同阶段心理特点做好相应的心理指导工作。评估教学成果:针对教学成功的评估,可借助师生互评、综合考评的方式,以此为临床护理带教工作质量持续改进提供依据[14]。待实习结束后,应由带教老师实施操作、理论知识考核,护理部依据全院教学要求统一协调各科室操作考核项目,以确保专科各具特点,做到公平公正、合理。考核成绩明确后,带教老师进行总结,并给予点评,做好实习鉴定。带教工作结束后,由护生进行心得体会阐述,并填写相应的教学评价表,由总带教老师收集并交由护理部,护理部依据护生对带教模式、带教老师评价等,对意见给予反馈,并将其作为对科室与带教老师年终考核的评价标准之一,以促进带教质量持续改进,拉近护生与带教老师之间的联系。强化临床护理带教管理工作:带教老师与护生共同讨论,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分析、总结、改进;对护生提出的问题、意见、建立,给予解答并作出回应,及时解决,以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以此提升护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教学水平,从根本促进整体护理质量改进。增强法律法规意识: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但发展,我国人民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医患纠纷发生率也随之上升。为避免医患纠纷,增强护生法律法规意识至关重要,此项工作也是带教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带教老师应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注重患者权利,如隐私权、知情权等,促使护生尽早树立正确法律观念,增强其法律意识,促使其在实施护理操作过程中,学会使用法律、法规规范自身言语、行为,促使护理事业在法律、法规轨道中健康发展,以规避医患纠纷发生。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服务技术不断发展,临床对护理服务要求也随着提升,需要临床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成熟的沟通技巧以及规范标准的实践操作技能等,可通过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体系、强化临床带教工作,培养护生实际工作能力等,提升临床护理带教质量,以此调动护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升其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促使护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走向临床,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护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