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尔洪·亚森
[新疆温宿县佳木镇农业(兽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843101]
奶牛肢蹄病的常见类型主要包括腐蹄病、蹄叶炎、蹄底溃疡3 种,遗传、年龄、营养、环境和疾病都是影响奶牛患肢蹄病的因素,因此,在日常饲养管理中,要定期检查奶牛四肢及蹄部,通过科学的饲养保证奶牛正常的生理活动。
腐蹄病主要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发的蹄部化脓腐烂,致病菌包括结节状类杆菌、脆弱类杆菌、产黑色素类杆菌坏死梭杆菌、梭杆菌、酵母菌等。临床症状:发病初期,奶牛蹄部红肿胀痛、不能四肢同时站立、病肢无法负重着地,可以抬但不敢踏,在破损处能见伤口红肿、溃烂,严重时会穿孔流脓,有腐臭味,病牛可能会悬蹄三肢跳行。
蹄叶炎的发病部位主要在蹄壁与蹄骨间的蹄真皮层和角脂层,该病多为急性,病牛蹄部突然疼痛,运动障碍,如果治疗不及时,也会向慢性病转变,最后形成芜蹄[1]。临床症状:多为两肢或四肢同时发病,奶牛患急性蹄叶炎时,蹄温升高、蹄尖壁敏感、疼痛剧烈,两前蹄同时发病,病牛会头颈高抬,让自身的体重向后转移,此时两后肢伸直。强迫动作时会将两后肢伸与腹下,而患病的两前肢则前伸,蹄尖跷起。两后蹄同时发病,病牛前肢后踏,站立不稳,头往下垂,体躯前倾,主要借助蹄踵部来负担重力,强迫动作时腹部向前紧收。四蹄都发病时,全身体温增高到39~40℃,呼吸加促,病牛站立不稳、运动痛苦,鸣叫,常卧地不起。慢性蹄叶炎的病牛全身症状不明显,蹄部疼痛感减少,跛行症状有所缓解。
蹄底溃疡主要发生在奶牛的产奶高峰期,常见于集约化、规模化的养牛场[2]。发病部位主要发生在奶牛前蹄的内侧指、后蹄的外侧趾的底球结合部,此部位的角质损伤、出血或缺失,真皮裸露,刺激肉芽组织增生,病情严重时会感染蹄深部组织,发病率约为5.4%。临床症状:多为两肢同时发病,且呈对称性发病。蹄的底球结合部角质破裂,部分奶牛该部位的角质变软、褪色、有出血斑,按压有明显的疼痛感,严重时真皮已经完全暴露,并有肉芽组织增生,有蹄洞的,颜色发暗,打开后能发现化脓性恶臭液体流出。
奶牛对肢蹄病的易感度和遗传因素有直接关系,奶牛肢蹄病的遗传力为0.02~0.07 之间,荷斯坦奶牛为0.6。由此可见,遗传因素影响奶牛肢势不正,并容易患病。随着奶牛年龄的增长,肢蹄病的感染概率和发病率也会逐渐升高。
首先,日粮中饲喂过多的精饲料,精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导致粗纤维成分摄入量过少,容易造成牛瘤胃乳酸中毒,从而增加患蹄叶炎的风险。其次,日粮中钙、磷比例不当,容易造成体内钙磷代谢失调,奶牛一旦有骨质疏松的症状,接踵而来的就是肢蹄病。同时,由于日粮中微量元素(硒、镁、锌)和维生素(VA、BD、VE)摄入不足,易引发佝偻病、蹄底溃疡和腐蹄病。
后天环境因素是造成奶牛肢蹄病的主要原因。牛舍的温度、湿度、地面构造、洁净度、平整度都会刺激奶牛肢蹄部位。首先,奶牛长期生活潮湿闷热的环境下,肢蹄部长期直接接触雨水或是泥水,会增加蹄部的磨损,蹄部容易变软,感染致病菌,容易引发腐蹄病;温度过高会对奶牛产生热应激,不仅采食量会下降,在营养不均衡的状况下奶牛患病概率加大。其次,牛舍地面不规整,有小石子、粪便和污水等,奶牛行动不但不舒适,还容易被腐蚀。
首先,让奶牛保持站立姿势,检查牛四肢的负重姿势,如果奶牛四肢负重不均衡可初步判断肢蹄有疾病,蹄前部或蹄尖部有病变,病牛喜前伸,蹄后肢有病变,病牛易后踏,若患肢外展,病变位置发生在蹄外侧壁。其次,观察牛吃草料时会不会出现拱背、频频提脚现象,若有,进一步观察蹄冠部是否发热、红肿等症状。
首先,让奶牛保持行走姿势,观察期走路步样,当奶牛一侧前肢负重瞬间有低头表现,表示该侧肢蹄为患肢,若低头表现,则表示该侧肢蹄为健肢;而一侧后肢在负重瞬间其侧的臀部下沉,表示该侧肢蹄为健肢,如果没有此动作,表示为患肢。其次,观察奶牛是否有步履蹒跚的症状,愿不愿意运动,口沫分泌物状况。
首先,将奶牛固定于修蹄架上,测量蹄前壁、蹄侧壁、蹄踵和蹄冠的温度,温度高于1~2℃表明局部存在炎症因子。其次,用检蹄钳对奶牛蹄底部进行短而断续的敲打,奶牛有躲避、疼痛、鸣叫症状表示为患肢。
(1)合理规划牛舍和牛床位置,最好是坐北朝南,保持通风和适当的采光,夏季降暑冬季保暖措施。(2)每天冲刷牛床和牛舍地面,排水良好,保持地面干燥、清洁。(3)有奶牛专用的运动场地,地势平整,地面以沙质壤土材质最好,若有垃圾或粪便,及时处理。(4)至少每个季度对牛的生活区域地进行消毒,可用4%来苏水喷洒牛床、地面,而墙壁用20%生石灰进行粉刷消毒。
日粮营养均衡对奶牛泌乳和身体机能有重要影响。(1)根据奶牛不同的生理阶段或产奶量进行合理的粗精饲料比,同时保证粗饲料质量[3]。日产奶量为10kg,奶牛单日喂养混合饲料4kg 左右,粗精比为7:3;若日产奶量为15kg,单日喂养混5.6kg,比例不变;若日产奶量为20kg,单日喂养混9kg,粗精比为6:4;若日产奶量为30kg,单日喂养混13.2kg,粗精比为4:6。(2)保证日粮中钙、磷、锌、硒元和维生素的摄入,饲料类型尽量不变,做到合理配比,营养均衡。
(1)每周对奶牛肢蹄部进行检查,如发现损失、出血点可以用喷抹蹄泰喷雾剂,防止外伤感染。(2)设立专门的药浴池,在药浴池底部垫麻袋,里面放药水,每周进行一次泡蹄,预防肢蹄病。
半年进行1 次功能性修蹄,若奶牛妊娠或怀孕初期,可以1 年1 次修蹄,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慢性肢蹄病带给奶牛的痛苦和病症。
根据奶牛肢蹄病的具体发病类型进行治疗。(1)腐蹄病可先将患蹄用清水洗净、然后用1%高锰酸钾冲洗,削去多余的蹄角层,彻底清除坏死组织,10%碘酊消毒后,再用高锰酸钾粉填充在原坏死组织处,再涂抹纯鱼石脂,绷带包扎,包扎患蹄不接触水和污物。日常预防可以注射腐蹄病灭活菌苗。(2)蹄叶炎初期主要排毒,先用冷敷法,3d 后改用温蹄浴,同时使用非类固醇抗炎症药;严重蹄叶炎治疗困难进行淘汰。日常预防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防止瘤胃酸中毒。(3)蹄底溃疡先用蹄刀削除坏死的角质和真皮,配合来苏水消毒,若有潜道用新洁尔灭冲洗干净,用高锰酸钾粉填充,绷带包扎,日粮中添加5~8g 的硫酸锌,服用1 周可以促进恢复,同时服用含硫氨基酸促进角质生长。
奶牛肢蹄病不仅影响奶牛的正常生理运动,还会由于体内炎性因子的增加,使泌乳量和品质下降,最终影响农户的经济收益。在今后养殖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奶牛有一个干净、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的生活环境,其次,提高粗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和质量,使得精粗料比合理,定期清洗、消毒和检查,一旦发现病变及时隔离,防治污染扩大,并积极进行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