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敬宇 王秀琴
近现代,在二胡艺术多元化大环境下,“重奏”这一音乐形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传承。这种音乐形式赋予音乐不同的内在美,将二胡独特的“声腔化”音韵向观众娓娓道来。二胡演奏艺术意境营造,受到诸多学者们的关注和探讨,除独奏作品外,在二胡重奏表演上意境营造也需要进一步分析。因此,本研究主要从重奏中“和”的思想与人格涵养以及表演二度创作等方面对意境创作进行探究。
二胡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历史悠久,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其百年的发展长河中,不断汲取创新。近年来在树立国家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二胡得到大力推广,无论在演奏方面还是理论研究方面都逐渐形成规范且独特的体系,大量人才不断涌现,演奏形式逐渐多样化,由独奏的单一形式逐渐扩展至齐奏、重奏等形式。重奏的规模介乎于独奏与合奏之间,较之独奏更富有色彩性,较之合奏更具表现力。重奏的演奏形式借鉴了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在西方,重奏作品非常丰富,且形成专门的室内乐专业。二胡借鉴西方音乐演奏形式弘扬传统,是一种立足根本,推陈出新的传承手段。
若想让二胡艺术更具感染力,产生独特的艺术情趣,意境的营造显得尤为重要。二胡艺术作品演奏的意境营造是近年来学者们的主要探讨的话题之一,在二胡重奏表演中营造出“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使听众在欣赏作品时产生情感共鸣是每个演奏者更高的艺术追求。
自20 世纪60 年代二胡重奏作品初现至2009 年杨雪老师成立“弓弦舞”二胡重奏组,到如今重奏作品的丰富,二胡重奏在艺术舞台上不断展现别样风采,重奏的演奏较之独奏的意境创设更为复杂化,它表现的是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且近年来在艺术家们不断探索革新下,除中胡、高胡等加入重奏形式,还有京胡、四胡、马头琴、革胡等胡琴形制的加入。胡琴种类的多样化,也为重奏作品的创作开启广阔的空间。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欣赏者审美意识的不同,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音乐形式的改变已经逐渐难以满足欣赏者的精神追求,二胡重奏演奏中的意境营造,需要演奏家专业的演奏技巧以及音乐素养外,演奏者的乐器音色的统一、和声的完美搭配以及演奏家互相的情感烘托和审美意识的一致,缺一不可。人与人亲切交谈式的音乐氛围、变幻无穷的乐曲主题在因人因地因情因景不同的再创造中,描绘出意境产生的“和”声画卷。
音乐是随着文字文明应运而生的文化产物,音乐善于表现人的各种思想情感,二胡重奏作品生命力的延续在于其展现不同意境,描绘不同景象以至深入人心,它较独奏作品具备更深层的美学思想,它的意境内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中体现:
1.艺术修养与艺术气质
正如我们所知“学艺先学德”。艺术家们在自己的创作领域里绽放光彩,艺术修养起到决定作用,艺术修养的深浅决定艺术水平的高低。丁芷诺曾谈道:“谢列斯卡四重奏团演奏《二泉映月》时,极有中国味道,这与四个人的素质和修养均达到相应高度有关。”
极高的艺术修养建立起艺术家的独特气质,它无不体现在演奏家演奏的作品中,二胡演奏家于红梅演奏时独有的细腻温柔,使她艺术表演的二度创作上更有隽秀之感,柔美中不失激情,给予观众愉悦的美感体验。这些艺术家因自身极高的音乐知识积淀和思想品德修养,使他们能够深刻领会作曲家创作作品的意图,二度创作时产生对乐曲内涵较完美的诠释和独到的艺术见解。
2.审美意识与表演再创造
审美意识决定演奏者的表演再创造是以情动人,而不是以技动人。审美是一种情感上的体会,演奏者与观众对一件艺术作品的感受虽然不尽相同,但只要是“美”的必然具有共性,在二胡重奏作品的演奏中,所有处在一个作品演奏中的艺术家需要具备极高的审美意识,合作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让完美的表达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使作品展现给观众独具一格的魅力,在这种集中情思,融合情感的演奏场景里,创造出的“美”的意境不言而喻。
正如我们所熟知当今的二胡名家们,他们突出的演奏风格也绝不是完全一致,张尊连老师的严谨规范、宋飞老师的自然儒雅、于红梅老师的温柔细腻、孙凰老师的刚劲有力等等,他们对于作品的再创作手法不同,演绎方式不同,但却完美的契合着作曲家的情感初衷。笔者认为独奏有独奏的自我风格,重奏更应有特色,有创作张力才能吸引观众,二胡室内乐团体对于同样一首作品在配器、和声、人数搭配、舞台效果等方面在不改变大框架的基础之上都会做出适当改变,用来完成这个集体凝聚出来的情感体验。艺术是自由的,不是禁锢在囚牢里的生物,是跳动着的活的符号,建立在每个人的性格之上,追求自己心灵对艺术的感悟。
3.艺术想象力
“想象力是实现动态转化的心理能力”,它是艺术家二度创作时由艺术敏感所激发的艺术意象逐渐发展、鲜明和形成。这是人类本能意识中的情感体会和情感构建。黑格尔曾说过:“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一首好的音乐作品给人以美的感受与遐想。
古代对于“和”的音乐思想适用于多种角度,多种内涵,它可指乐音组织,可指演奏形式,可指演奏技术,可指演奏者群体等。简言之,在听觉感知上,只有不同的乐音组织相配,才能生成美的音乐。相异的乐音组合在一起,就能产生好听的音乐,并能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曲调来。
二胡重奏即讲究“和”字,不单从个体角度来谈,而是涉及整体的音乐构建,包含音色、节奏、情感、舞台表演等方面。重奏中的意境内涵主要演奏者角度出发,优秀的演奏者们具备优秀的人格涵养前提下,培养“和”的音乐思想,将正确的乐曲内涵通过高超技艺为观众临画一幅充满“美”的和声画卷。
一曲动人音乐作品的产生,离不开它的创作主体——作曲家。在作曲家们笔下二胡重奏曲目形式日趋多样,除了我们认知的专为二胡创作的重奏作品,还有民歌、戏曲或中西方器乐作品移植改变的创作以及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碰撞产生的火花。当一首乐曲所蕴含的作曲家的人格涵养与作品的表现形式、内容相吻合,一首具有独特意境的作品便展现在大众面前。
就演奏者来说,内容与风格相互联系且相互配合形成完整的意境创造。演奏家们在理解作曲家创作意图的基础上,演奏时进行的再创作,将记在谱面上的音符化成动人的旋律,一首让听众赏心悦目,致情其中的作品在优秀的重奏团体配合下塑造顶级的音乐享受,所以说,作品塑造是意境创造与人格涵养的完美统一。
1.音色之和谐
声音是有颜色的,重奏的演奏音色就像一个多姿多彩的调色盘,色彩的完美搭配才会产生抨击欣赏者内心的艺术作品。二胡重奏作品的音色选择要符合乐曲特色,除了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作为客观因素影响二胡音色,演奏者利用自身高超的演奏技巧控制揉弦的幅度频率和运弓的力度以产生更好的音色效果。对于二胡重奏来说,不同音色的和谐更容易产生“色彩”的碰撞,引起观众的共鸣。
2.节奏之和谐
像《拉丁风情》这首双二胡重奏作品,乐曲采用拉丁风格的节奏特征,充分展示拉丁地区人民集柔情、忧郁、热情于一身的感性特征。这种类型作品主要通过节奏来突出乐曲独特意境,彰显地域特色。音乐离不开节奏,二胡重奏各声部之间需要紧密的节奏“衔接”,而每一首乐曲处理时恰当控制节奏的“缓”与“急”,各声部之间互相推进,互相牵制。
二胡重奏的意境营造是艺术家无论是人格涵养的提升,还是演奏技艺更进一步的重要方式,它较之独奏更注重的是份“和”美,这个和在于乐器之契合,在演奏之契合,在心灵之契合。笔者认为在此基础上,独奏与重奏的表演形式不同,由一人变为一个群体,意境创造条件定会不同。绝佳的意境是建立在优秀的艺术作品基础之上,二胡重奏优秀作品的创作是基础;排练模式也应进行完善与改进,像室内乐的演奏形式,没有交响乐的气势磅礴,但却细腻亲切;没有辉煌灿烂的音乐结构,却有清晰细致的声部交替;没有指挥棒的引领,但却配合的无比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