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乡土气息的融合

2021-12-02 14:59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太昌镇杨咀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5期
关键词:劳动创设作业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太昌镇杨咀小学 赵 云

充满乡土气息的课堂教学与农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高度融合,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感到亲切和熟悉,学生的学习态度自然更端正而积极。实际上,无论是数学生活化还是生活数学化,都是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农村小学生特殊的“留守儿童”身份给教学效果的提升带来了困难。如果能使教学与充满乡土气息的农村生活经验融合,将是一个不错的教学突破口。

一、创设学生熟知的农村劳动情境,让乡土气息提升情感

农村小学生对劳动场景比较熟悉,也积累了一定的劳动经验。如果教师能将此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创设学生熟知的劳动情境,那么就能让充满乡土气息的数学课堂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情感,进而让学生愿学、爱学、乐学。

例如,小学数学中的“鸡兔同笼”问题非常经典,但以往的授课方式忽视了学生的既有经验,建立在理论层面的问题解决极易让学生感到枯燥。特别是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普遍较弱,理论性太强的教学方式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如何创设情境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见到的鸡、兔创设农民伯伯赶集的劳动情境,让学生帮忙解决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鸡兔同笼”问题,特别是教师可以利用“吹口哨鸡、兔抬腿”的方法计算鸡、兔的数量,既快捷,又准确,还非常生动,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改变了他们对应用题的认知。

二、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和积极创新,让乡土气息激发兴趣

农村生活中有很多与数学知识联系密切的元素,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将学科内容与充满乡土气息的生活元素结合起来,不断鼓励小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说明数学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更浓,学习效果更好。

例如,圆锥、圆柱等立体图形的体积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而仅对书本知识进行讲解未免太过于机械,特别是理解圆锥转换成底面半径相等的圆柱时高度如何变化的问题,学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这时候,教师就要从具有乡土气息的生活实例出发,如晒谷子、存粮等,帮助学生创新证明方法。先将晒好的谷子堆起来,形状就是圆锥,然后让其半径等于袋子的半径,准备若干份这样的谷堆,再将谷堆一份一份地装进袋中,最后发现需要装三个这样的谷堆。于是学生就发现:在底面半径和高度分别相等时,圆柱的体积等于圆锥体积的三倍。这样的发现瞬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领略到了数学的魅力。

三、改变传统作业形式,让乡土气息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性

传统的书面作业缺乏趣味性,学生有时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样的作业并不能帮助学生更自主、高效地学习。这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充满乡土气息的农村生活对传统的作业形式进行创新,布置一些以活动为主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参与到农村劳动中,从劳动中学习知识。

例如,小学生都非常喜欢元宵节的灯笼,教师可以将之与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结合起来,布置“制作灯笼”的作业。学生回到家后开始创作自己心中“完美的灯笼”,从图形的摆放和图形稳定性等方面逐步进行深入思考,每一处都是鲜活的数学实例。这样的作业充满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农村文化,学生沉浸其中,学习自然更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虽然农村小学生学习条件比较落后,但乡土气息作为独特而宝贵的因素,如果能被教师“变废为宝”,那么也会发挥其特殊的作用。为此,农村一线数学教师应理性地看待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不仅要创设学生熟知的农村劳动情境,让学习情感不断得到提升,从而逐渐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而且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积极创新,尤其是布置具有乡土气息的学科作业,让学生的兴趣和自主性都得到有效调动。

猜你喜欢
劳动创设作业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热爱劳动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