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及控制策略探究

2021-12-02 14:54陈硕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26期
关键词:错报审计工作人员

陈硕

(泰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审计业务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复杂。从企业的外部环境来看,业务量的增加以及经营规模的扩大,资金活动和交易也更加频繁,企业在审计中存在的风险也更加复杂。与此同时,财政部新修订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许可和监督管理办法》迪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而作为企业审计工作的责任主体,会计师事务所应该以审计风险为导向,做好防控工作。基于此,通过研究企业审计风险,能够从内外两方面提高企业审计质量,减少审计失败的影响,维护投资者的利益的同时也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

一、企业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审计风险类型

审计的目标在于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发表恰当的意见,依据对收集的审计证据进行整理分析,出具书面报告。对于企业而言,加强审计工作,能够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减少因财务信息错误或舞弊导致的决策失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提高经营管理效果。但是,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种不确定性,企业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根据我国会计审计准则规定,审计风险是指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企业常见的审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第一,重大错报风险,即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作为注册会计师,对于这种风险只能是做出评估,无法从根本上防范其发生的可能性。这一风险与现在的审计目标责任密切相关,其中包括固定风险和控制风险,作为审计人员只有从整体上把握审计方向和方法,才能形成有效的审计流程,并合理安排审计内容,提高风险控制效果。第二,检查风险,即在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下,为了降低审计风险水平至可接受,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却未能发现的风险。这种风险与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以及事务所的整体质量控制情况等因素相关;同时企业审计工作中人力、物力资源有限,对于这种风险无法根本消除,只能通过提升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改善审计流程等方法进行控制。

(二)企业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通过对企业审计风险的识别和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审计风险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企业经营管理的外部因素。国家的宏观形势及国家政策会影响企业对业务的规划,调整业务内容和经营方向,这些变动也会反映在财务状况上,对财务报表的数据产生影响;市场环境及行业竞争,当政策利好时,企业之间抢占业务、争抢地区份额,或者调整主营业务,而行业竞争加剧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企业财务上的舞弊提供了动机。第二,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因素。企业的经营者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管理层面临着业绩压力,这也为管理层内部串通舞弊提供了动机,例如通过调整财务报表进行篡改和操纵,对一些舞弊事项进行隐瞒,对审计人员刻意隐瞒重要交易或关键事项等等,这些都会导致审计人员对于重大错报风险难以识别和应对。此外,企业内部控制薄弱也会增加审计风险。例如当企业规模很大的,内控制度相对健全,但是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不够的情况下,内部的采购、市场开发、销售等各部门存在瞒报财务信息等行为,同时企业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导致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出现暗箱操作,使得审计过程中的风险进一步增大。第三,会计师事务所因素。审计人员专业性不足,尤其是一些初级审计人员经验不够丰富、工作年限相对较短,对企业主营业务内容不甚了解,难以熟练运用财务和审计知识,导致审计判断失误,增加了审计风险。此外,事务所对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不够完善,尤其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对于审计质量把关松懈,影响了审计工作效果。

二、企业审计风险的控制策略

(一)重大错报风险的控制策略

首先,准确评估企业的经营风险。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是识别重大错报风险的前提。从企业内部经营来看,审计人员应从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战略、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方面全面了解企业内部环境,认识企业内部控制现状,通过与管理层的沟通进一步了解企业存在哪些非财务风险;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财务报表财务比率,查阅分析企业往年大事件,从整体上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这样审计人员能够在了解企业内部经营状况的前提下,准确评估企业经营风险,并开展审计工作,以及在关键环节做出专业判断提供依据。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看,审计人员应收集关于行业发展和整体情况的相关资料,结合行业发展方向,对企业的规模以及行业地位进行准确判断,了解其经营内容和业务,并以此综合评估市场风险;此外,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变化和监管动态,了解政策环境的变化,分析政策风险,以形成更加准确的风险评估。

其次,针对企业业务流程,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通常会对审计工作产生影响,同时内部控制中的其他要素在与特定业务联系的过程中,会共同构成内部控制环境,影响审计工作。基于此,审计人员与要从整体层面和业务层面了解和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例如审计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的特点确定重要的业务流程和重点的交易类别,把握企业销售与收款循环、生产与存货循环等重要的业务流程,分析其内部控制状况,并在审计工作中给予重点关注。此外,对于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和情况,审计人员也应该将其纳入重点关注领域,对于每一类重要交易的生成、记录和处理的程序,以及确定可能发生错报的环节,进行重点分析,通过对关键流程和事项内部控制的了解,调整审计程序,利用内部控制合理优化审计流程,落实审计目标,避免关键信息的遗漏,有效控制审计风险。

最后,针对重点科目,执行更多审计程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收入和成本科目执行更多的审计程序。企业的收入和成本的确认存在其特殊和复杂性,其中出现舞弊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审计人员要充分利用分析性复核与细节测试对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固定资产和应收账款科目进行检查。在执行分析性复核时,不仅要总体和业务模块的收入和成本,还应以销售产品或者较大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将收入和对应的成本结合起来分析,观察是否存在异常事项。例如一些项目如果毛利率出现异常的偏高或者偏低,审计人员就应该对此进行进一步分析。在执行实质性审计程序时,应该在人员和审计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扩大样本量和样本范围进行原始凭证抽样检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筛选和抽取和筛选原始凭证,最大限度实现收入和成本金额的复算,从而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二)检查风险的控制策略

首先,利用信息系统加强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应用。在企业审计工作中,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应用十分重要,分析性程序可以提供整体合理性的证据。分析程序针对整个报告或账户层次结构,通过比较或分析反映整体的数据与从其他来源获得的数据或信息来判断合理性。目前ERP系统和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广泛应用,利用信息化编程能够很快地调取数据,这让审计工作者能够对财务数据之间、相关联的非财务数据之间找到联系,并形成统计模型、找出差异。通过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减少审计资源的耗费,及时发现信息异常波动的项目,进而确定重点的审计领域,控制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其次,重视关键审计证据的获取和利用。审计人员可以从多个角度利用分析性程序,对企业多方面情况进行分析。比如通过对指标的计算,这些指标可以是一些财务指标,也可以是在业务活动中不易跟踪整个流程的指标。在比较时,可以选择横向或者纵向进行比较。横向比较就是在行业内找取类似规模业务的公司进行比较;纵向比较就是利用往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不同的比较方式能够找出异常点。例如针对企业销售收入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一方面要借助财务数据,另一方面还要借助业务部门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并且与市场上应有的正常水平进行对比;同时对于数据的敏感度,对超出市场正常水平或者与往年变动较大的数据保持警觉,考虑数据变动异常的原因,分析是否存在欺诈。

最后,注意培训审计组成员,加强其对行业的了解。会计师事务所要在项目成员的培训上予以重点关注。高级的审计人员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需要在人员上进行合理分配,有经验的人优先担任更核心的工作,并对其他经验不足的人员进行知识培训,从多种角度降低该类检查风险。例如事务所在接到项目后可以针对企业主营业务组织在线学习,或者发放资料,与具备相关经验的审计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等等,让所有成员对行业的情况有所了解;再如对于各个小分的项目组进行细化培训,根据最新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更新培训内容以及审计工作技能,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促使其更加充分地发挥职业判断的能力。此外,事务所还应通过对人员的培养,加强对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水平,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合理控制审计风险。

三、结束语

总之,在现代企业发展中,加强审计风险的研究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企业审计风险研究发现,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是比较常见的风险类型,企业应深入分析、探究原因,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完善可靠的审计支持。

猜你喜欢
错报审计工作人员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事前震慑”与“事后纠偏”: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错报和重述的跨期监管研究
盈余错报与分析师行为调整的不对称性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第十一部分 会计组织机构和人员
重大错报风险、审计风险、检查风险与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