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军
教育专家朱永新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由此可以看出阅读对一个人、一个国家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如果说一本好书是青少年精神发育的食粮,那么拥有丰富藏书的学校图书馆就应该是储存精神食粮的粮仓。2018年5月,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对于中小学图书馆做出明确定位:“中小学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图书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功能本应愈发凸显,然而学校图书馆的实际使用效能并不乐观。在一项专门针对中小学校图书馆使用效能的调查中发现,目前中小学图书馆的借阅率非常低,有33.21%的学生从未到学校图书馆借过书,有26.40%的学生从未进入过学校图书馆。面对现状,既要认真分析中小学图书馆使用效能低下的原因,也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手段来提升图书馆使用效能,促进其育人作用的充分发挥。
图书馆使用效能是图书馆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的综合测度,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是衡量图书馆使用状况的重要标志。图书馆使用效率能直接反映出藏书质量、开放时间等基本状况。图书馆使用效果是衡量图书馆使用质量的标志,能直接反映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以及在阅读推广、阅读指导、教学研讨、德育活动等方面功能发挥的情况。
从对中小学生这个受众群体的调查中发现,造成学校图书馆使用效能低的前三位因素分别为“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去图书馆”“在网络上查询资料很方便,没必要去图书馆”“馆藏书籍、馆内环境及设施陈旧,不喜欢去图书馆”。概括而言,就 是“没时间”“没需求”“没兴趣”。表面上看,“没时间”“没需求”“没兴趣”是由于学习任务重、数字化阅读以及馆藏空间环境差的干扰与影响,如果深入分析,则更多暴露了学校教育发展理念与管理举措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学生学习任务重而没有时间去图书馆只是一种表象,如果充当理由则根本站不住脚,相反的是,如果学生经常到图书馆阅读学习,可以促进阅读素养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反倒可以减轻学习负担;网络查询资料固然方便,但过多的电子产品阅读会导致思维的碎片化、平面化、同质化,而读纸质书尤其是整本书更利于进入深度阅读状态,促使思维方式更为多元而系统;没兴趣去图书馆,表面上看是馆藏书籍、馆内环境的问题,实则反映了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缺乏以人为本的统筹思考。可见,解决中小学图书馆使用效能低下的问题,需要从学校组织管理层面进行系统思考、统筹解决。
将图书馆建设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之中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实现现代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途径,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学校图书馆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书香校园建设中的“核心部件”,本应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重点设计与实施,现实却是大多数学校更乐于在学校大门、操场围墙、会议室等显著位置进行潜心设计,最能代表学校文化气息和形象的图书馆往往容易成为“被遗忘的角落”。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中小学图书馆“一个中心、四个重要、一个组成部分”功能定位的进一步明确,中小学校长等学校管理者必须将图书馆建设融入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将图书馆建设与书香校园建设同步推进,立足学生发展需求,致力于建成集“藏、借、阅、研、休”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学校图书馆。
客观地看,馆藏书籍陈旧、馆内环境老旧、馆内功能单一、信息化水平不足,对身处信息化时代的中小学生确实很难产生吸引力。为了使学校图书馆真正成为学生喜欢去、乐于去的地方,学校校长等管理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建设理念,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积极改进、丰富图书馆的功能。首先,要改进传统阅读空间,增强其舒适性,保障中小学生能够持续专注地阅读学习。其次,遵循图书馆学“知识最大化共享与无障碍传播”的核心理念,积极建设休闲阅读空间、多功能展厅空间,为中小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提供适宜的场所,激发中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最后,积极融入现代科技和人工智能元素,确保学生在馆中能够同时进行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提升阅读体验感和满意度。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小学生对于图书馆的需求将更加多元,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在图书馆的设计与改造中既要立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其安心阅读创造温馨的空间环境,也要引领学生的发展需求,依托空间环境的拓展、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激发学生合作探究、实践创新,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心智成长的学习场所,从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育人功能。
将图书馆的功能发挥融入教学改革之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经过科学合理地设计与改造,中小学图书馆以其丰富的学习资源、宽松的学习氛围、温馨和谐的学习空间,完全可以成为教育转型变革中理想的学习场所。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空间等优势以及文献信息查询、检索功能,鼓励各学科教师带领学生“从教室走向图书馆”。从教室走进图书馆,不仅是空间的转换,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与深化,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在图书馆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方面,国内外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下面通过加拿大阅读教学专 家阿德里安•吉尔所执教的一节课例片段,品味和分析她是如何与图书管理员合作培养学生学习探究能力的。
课前,我和学校图书管理员约定:由于我要指导四年级学生撰写北极动物的研究报告,请馆员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当然,我在课前也做了相关的准备——在白色小纸条上写下所有北极动物的名称(北极狐、驯鹿、旅鼠等),将纸条折叠后放入倒置的棒球帽中。
上课了,我用极大的热情向学生宣布:“今天,我们即将向研究者的世界开启一段异常令人兴奋的旅程。下面,请每名同学到前面来,在我的棒球帽中抽取你所要研究动物的名称。”每个孩子都迫切又兴奋走到前面来抽取,但是抽取后的学生都看起来有些失望和困惑。
“怎么啦?”我问道。
“我不知道什么是旅鼠。”
“我不知道什么是北极狐。”
“我不知道……”
“好吧,这就是研究的迷人之处。通过研究,你们才会发现自己完全不了解的动物的一些知识,但是答案需要你们自己到图书馆去寻找。”于是,我们的大部队向图书馆进军,在图书管理员的帮助下查找、阅读相关书籍。我为学生们准备了记录纸,纸上列出五个标题:动物的描述、动物的食物、动物的敌人、动物的栖息地和有趣的事实。检索完成后,每个学生都将他们搜寻到的信息编写成五个段落,罗列在五个标题下方,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朗诵自己的报告。最后,我十分荣幸地为学生的研究报告进行评分。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从教室走向图书馆,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这种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习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增强了学习的探究性,学生对教师所列举的很多动物几乎是一无所知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探究;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无论是探究的过程,还是撰写研究报告,都是学生自主完成,而自主性恰恰是成为一个真正研究者的开端;真正发挥了图书馆的作用,图书管理员与教师合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指导学生分门别类查找信息,培养学生分类检索信息、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将图书馆作用发挥融入学校德育活动之中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笔者在对于读书作用的调查中发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非常重视读书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而很少关注读书对学生情感和品格养成方面的作用。“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浸润在经典之中,不仅可以丰富学识,而且可以使人的思想和品德更加高尚。上海市建平中学冯恩洪校长为了将学校德育工作做实,提出建设学校德育工作的九大系统,阅读教育系统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大信息量的组合面前,学生思想上的门窗常常是敞开的,建立德育的阅读教育系统,尤其是通过图书馆的德育功能,能够在满足学生合理需求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的认识升华。在文化鉴赏力向浅层滑坡的今天,建设德育的阅读教育系统更有其鲜明的时代意义。”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借助图书馆的活动平台,可以使德育活动内容更为丰富,德育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德育活动的教育性、趣味性、针对性得到增强。例如,北京市通州区十余年来坚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中华美德”的工作理念,以培养学生中华美德为目标,以学校图书馆为活动平台向学生推送经典古诗词,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小学生诗词大会”“国学经典诵读大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诵读活动,带动中小学生晨诵、午读、暮赏古典诗词,做到经典之声萦绕于耳,经典之文诵读于口,经典之魂深藏于心。此外,学校还可以依托图书馆组织各种读书推介会,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读童谣、唱童谣、创童谣”比赛、讲故事比赛、朗诵会、科普知识年级对抗赛、校园剧创编与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浸润心灵、陶冶情操。
让图书馆的价值在家校合作中得到彰显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PIRLS)表明:家庭的经济文化状况、父母对阅读能力的重视以及父母的阅读行为和态度,会对孩子的阅读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实际上,国外与国内的家庭都非常关注孩子读书,“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观念对我国的家庭教育影响更是深远。研究表明,大多数家长重视孩子读书,能够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定期为孩子买书,但是很多家长在书目选择以及如何指导孩子阅读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为此,学校应该积极给予指导,尤其是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发挥专业优势,推荐不同学段的阅读书目,介绍不同图书种类的阅读指导策略,让家长了解到阅读能力是由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逐级提升的,阅读过程中可以使用联结、图像化、推测、提问等策略提升阅读效率。
为了给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生态系统,学校图书馆可以主动作为,指导广大家长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设置“亲子阅读”专栏,定期播放家长和孩子一起朗诵的经典作品,分享家长指导阅读的成功经验,让学生进入学校图书馆中如同在家中一样温馨,同时能够激励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
阅读指导方法,明确阅读指导的方向。
总之,学 生“没时间”“没需求”“没兴趣”去图书馆,不是图书馆个体层面的问题,应该在学校整体运行的系统中进行分析思考,并且围绕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在文化建设、教学改革、德育活动、家校合作等方面共同发力,图书馆使用效能低下的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可以说,如果学生真心喜欢图书馆,乐于走进图书馆,享受、陶醉甚至痴迷于阅读,将不仅仅是图书馆的成功,更是学校教育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