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毓贤, 吴雪莲, 张迎学, 陈 珊
(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三权分置”,就是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保护农户土地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1-2],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是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竞争力、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路径。近年来,六盘水市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农村土地流转步伐明显加快。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还存在很多突出问题,严重阻碍六盘水市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成为影响六盘水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为六盘水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概述六盘水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乌蒙山区,国土面积9 914 km2,辖六枝特区、盘州市、水城区、钟山区4个县级行政区和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87个乡镇(街道)[3],土地确权登记颁证面积36万余hm2。截至2019年底,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11.85万hm2,签订流转合同47.18万份,土地流转价格200~1 000元/667m2,以400~600元/667m2居多。流转的土地主要由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用于发展猕猴桃、刺梨、茶叶、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
六盘水市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及维护成本较大,导致机耕道路、灌溉渠系、动力用电等不完善,部分地方农业基础设施老化,未及时维护而失去应有的功能,不能满足农村土地流转的要求。
因六盘水市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较低,大面积流转后推广种植的猕猴桃、刺梨等特色产业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还未全部进入投产期,农户仅拿到土地流转金,未享受到特色产业带来的红利,产业效益未完全显现。
六盘水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数量逐年增加,但流转不规范的案例屡见不鲜,部分小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没有签订流转合同或流转协议,只有口头协议,缺乏申请或者备案流程,流转程序不规范,存在纠纷隐患。
因乡(镇)一级未完全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导致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渠道不通畅,从而存在“要转转不出,要租租不到”的现象,使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进程受阻。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大力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以市场促流转,以流转促发展,纵深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加强对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农村土地承包法》及《合同法》等政策法规的宣传,使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知法、懂法、用法。此外,还可推广先进的成功经验,让广大农民切实感受到通过土地流转提高农产品质量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助推规范流转土地的进程。
在进行土地规范流转的过程中,不能在规模上下硬指标,通过“一刀切”的形式完成土地流转,应从市场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实际出发,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依照法规按程序操作。杜绝强迫命令等违反农民意愿的情况发生[4]。
加强对农业用地用途的管理,遏制土地“非粮化”和“非农化”现象的产生。加大对土地流转执法检查的力度,及时查处擅自改变土地农业用途和工商企业长时间、大面积租用农业用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行为,促进土地规范流转[5-6]。
加强要土地流转市场体系的建设,建立规范、开发、公平、竞争、有序的土地流转市场,创建全市、县、乡、村四级土地流转的服务网络,发挥好土地供给和需求主体间的桥梁作用。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需及时发布农村土地流转交易的相关信息,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搭建便捷通畅的土地流转交易信息平台,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此外,还需加强农村土地纠纷的仲裁能力。将仲裁农村土地纠纷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各级土地纠纷仲裁机构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各级土地纠纷仲裁机构的作用,妥善解决出现的各类土地纠纷,切实维护土地所有人、承包人及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7]。
加大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大户、农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培育力度。积极稳妥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发展农业适宜的规模经营,将农户经营的相对集中的地块用于发展规模特色农业产业,需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将土地向“种植能手”集中,并培育一批懂得经营的种养专业大户。此外,还可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农村合作社的发展,从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8]。
围绕六盘水市的猕猴桃、刺梨、茶叶等农业特色产业,强化农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机耕道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抓好生产、科技、加工等环节的工作,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能更多地分享土地的增值收益,更好地稳定和维护土地流转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