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玉米品种百隆玉30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2021-12-02 22:03邓培延褚崇胜
农技服务 2021年8期
关键词:父本母本斑病

邓培延, 褚崇胜

(1.毕节市种子管理站, 贵州 毕节 551700; 2.毕节市农业经营管理站, 贵州 毕节 551700)

百隆玉303是毕节市种子管理站邓培延和遵义市百隆源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14年用外引自交系SCZ122(已审品种鑫白单7号母本)作母本,自选系BDW31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白粒单交组合。该品种经2016年品种比较筛选试验及2017年、2018年贵州省玉米品种高山组区试及生产试验,表现产量高,稳产性好,综合表现突出。2019年8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玉20190013。为百隆玉303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参考,现将其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选育过程

1.1 父本BDW31的选育过程

BDW31是2011年用毕106为母本,7031为父本配制单交亲本为基础材料,通过系谱法,经6代连续自交稳定后定名。选育系谱见表1。

1.2 母本SCZ122的选育过程

SCZ122是2007年用昭阳4号作为母本与SC122为父本,通过系谱法,经6代连续自交稳定后定名。选育系谱见表2。

2 特征特性

2.1 杂交种百隆玉303

百隆玉303的生育期155 d,比对照西抗157.5早2.5 d。株高293.5 cm,穗位高134 cm,穗长19.8 cm,穗行数15行,秃尖1.7 cm,百粒重41.5 g;果穗筒形,粒形半马齿,穗轴白色,籽粒白色。雄穗一次性分枝4~10个,雄穗最低、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分别为35 cm和20 cm,雄花护颖浅紫色,花药淡黄色,雌穗花丝粉红色。经农业农村部谷物监督测试中心检测,百隆玉303籽粒含粗蛋白质10.24%、粗淀粉75.49%、粗脂肪5.5%、赖氨酸0.25%、容重748 g/L。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鉴定,百隆玉303感丝黑穗病、小斑病、茎腐病、大斑病、穂腐病;抗灰斑病、纹枯病。

2.2 父本BDW31

BDW31的生育期140 d。幼苗叶片绿色,叶鞘紫色,苗势中。株高229 cm左右,穗位84 cm左右,成株叶片16片左右,雄穗一次分枝2~3个,雄穗最高、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分别为24 cm和28 cm,雄花护颖基绿色,花药浅黄色,花丝紫红色。果穗筒形,穗长10 cm左右,穗行数16行左右,穗轴白色,单穗粒重100 g左右,结实性好。籽粒白色,半硬型,穗轴白色,百粒重25 g左右。中抗大斑病、小斑病。

2.3 母本SCZ122

SCZ122的生育期134 d。植株性状幼苗叶鞘紫色,苗势一般。株高195 cm左右,穗位78 cm左右,成株叶片14片左右,雄穗一次分枝4~5个,雄穗最低、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分别为34 cm和18 cm,雄花护颖有绿色,花药黄色,花丝白色。果穗锥形,穗长8 cm左右,穗行数12~14行,穗轴白色,单穗粒重100 g左右,结实性好。籽粒白色,半硬型,百粒重35.8 g。抗旱性强,抗大斑病、小斑病。

3 产量表现

百隆玉303于2015年观察表现突出,2016年品比较西抗18增产15.2%;2017年参加贵州省高山组(第2组)玉米区试,平均产量731.4 kg/667m2,较对照增产8.4%;2018年参加省区域试验高山组试验,平均产量804.4 kg/667m2,较对照增产19.1%;2017年和2018年2年平均产量767.9 kg/667m2,较对照增产13.8%,14点次12增2减,平均增产点次达85.7%;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90.11 kg/667m2,较对照增产6.63%,增产点次达83.3%。

4 百隆玉303栽培技术要点

百隆玉303宜春播,选择海拔1 400~2 200 m、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等的平坦地块,采用营养块育苗移栽,单株定植,种植密度2 800~3 000株/667m2。播种前犁耙好地,使土壤疏松、平整,施优质农家肥1 600~2 000 kg/667m2、磷肥80 kg/667m2、钾肥15 kg/667m2,以保证整个生育阶段玉米对养分的需求。5叶期结合第1次中耕施尿素15 kg/667m2,大喇叭口期结合第2次中耕、培土施尿素25 kg/667m2。注意防治纹枯病、穂腐病、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苗期防治地老虎,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成熟后及时收获、脱粒,晾干贮藏。

猜你喜欢
父本母本斑病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试论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传统《元宵歌》本的复现、消失与走向
杂交粳稻常优2号母本机插制种技术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本的管理技术
甜(辣)椒杂交制种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