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琳
(天镇县畜牧服务中心,山西 天镇 038200)
天镇县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部,地处晋、冀、蒙3省(区)交界处,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多年来,养殖业一直是全县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天镇县被列入全省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享受了许多省、市政策和经费支持,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20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87 281.4×104元,占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9%。
全县每年产玉米秸秆约20×104t、5.11×104hm2天然草地可产饲草约4×104t,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饲料饲草来源。
近年来,针对工作需求,逐步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加大对动物防疫队伍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对兽医实验室进行改造升级,目前具备常规动物疫病进行检测的能力。每年对口蹄疫、布病、羊小反刍兽疫、禽流感、新城疫、猪瘟实施强制免疫和抽样监测,畜禽应免免疫密度达100%,强制免疫群体抗体合格率为70%以上。另外,在2020年玉泉镇和谷前堡乡开展了购买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天镇县养殖历史悠久,传统养殖时间长,畜禽养殖发展快。近年来,由于受环保和土地政策的限制,国内一些大型养殖企业在城市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为天镇县发展养殖业创造了机遇。目前,全县共建成各类养殖园区235个。其中:肉牛养殖园区15个、奶牛养殖园区9个、羊养殖园区80个、猪养殖园区111个、鸡养殖园区17个、驴养殖园区3个。截止到2020年底,全县牛饲养量3.7×104头,其中奶牛2.2×104头,羊饲养量51.3×104只,猪饲养量17.4×104头,家禽43.8×104只;肉类产量1 726.5×104kg,蛋类512×104kg,奶类5 618.5×104kg。
天镇中地生态牧场有限公司建于2014年7月,占地86.67 hm2,固定资产投资4.1×108元,现存栏新西兰荷斯坦奶牛1.2×104头,日产奶量180 t,年销售收入2.5×108元。公司通过流转周边土地1 000 hm2,周边3个村庄1 000多户村民每年实现地租收入6 000元。此外,由公司提供牛舍顶棚,集中实施了8个贫困村的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800 kW。每个贫困村年可增收13.2×104元,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补助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可保证160户深度贫困户年均增收3 000元。
2019年天镇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与北京大伟嘉股份公司签订协议,在天镇县投资建设50×104头金猪工程生态循环产业扶贫项目。项目于2019年11月正式投产运营,目前存栏大白母猪、长白母猪6 000头。具有直接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功能的63个“龙头企业+家庭牧场”育肥猪场建设工作从2019年全面启动。目前,已建成的63个育肥猪场有24个已经投产。育肥猪场建成后的固定资产归村集体所有,由村委会成立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天镇伟嘉农牧食品有限公司签订租赁协议后,移交天镇伟嘉公司进行企业化管理。在育肥猪出栏时,大伟嘉按每头300~500元支付代养费(代养费价格根据市场行情而定)。经初步测算,每个猪场每年可出栏2批达2 000头,可获代养费60×104~100×104元。除去场地使用费、水电费、人工费等实现的纯利润,按照股金的比例为贫困户进行分配。
该项目全面启动后能有效促进当地农牧业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带动农民就业和增收、实现有机返田、促进有机种植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当前,天镇县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较低,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养殖仍以分散经营为主,标准化规模养殖程度低,经济效益和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不高,价格居高不下的问题较为突出,已经影响到群众的生活水平。为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不断提升牧民生产生活水平,将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按照政府引导、大户牵头、银行支持、农户参与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草食畜牧业发展资金。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探索信贷担保、贴息的财政扶持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前期审批和基础设施引入等方面尽量给予支持,促成土地流转。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精简各项审批环节,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引入上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便利,对外地、本地资本投入一视同仁;设立畜牧业贷款担保基金、担保公司,撬动金融资本投入草食畜牧业,政策上争取养殖场的用地经评估后,可以作为不动产进行抵押贷款,养殖场之间可相互联保、担保向金融部门贷款。
一是加强防疫监管基础设施建设,拨出专项资金充实完善畜禽疫病疫情诊断、化验和兽药饲料监测仪器设备。二是加强防疫监管队伍建设,充实乡镇兽医站和县区监管人员编制,落实并提高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劳务报酬;开展多种形式培训,增强基层队伍监管检疫能力。三是加强重大动物疫情预警系统建设,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充实市县动物防疫应急物资储备库,加大畜禽调运监管力度,提高科学防控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查体系建设。加大对饲料、兽药、畜产品和瘦肉精的抽检力度,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和排查,强化屠宰检疫和无害化处理监管,重点加大薄弱环节的排查密度。
根据本区域草牧业发展规划和现有自然条件,合理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强化对新建场区的规划管理,实行污道净道分开,雨水、污水分离;扶持规模养殖场工程治污,优先安排各类农业项目,采用微生物发酵降解技术,就地配套生产有机肥;结合设施种植业的发展,大力实施“种养结合、适度规模、循环发展”战略,着力抓好种植园区与草食畜规模养殖场、有机肥加工厂的有机衔接,实现畜禽粪肥的就地就近转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