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金
(来宾市象州县妇幼保健院,广西 来宾,545800)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侵犯至子宫肌层组织所致一类良性子宫内膜疾病,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痛经及不孕症,其中占比三分之一患者无症状表现。对临床子宫腺肌病患者而言,围绝经期重度异常出血及盆腔疼痛可采取子宫切除术,后经过病理诊断证实[1]。随着近些年来,影像学技术被广泛用于子宫腺肌病诊断中,并取得显著成效,包括超声、磁共振等。超声特征可反映子宫腺肌病组织学特征表现,20世纪80年代超声被用于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经腹部超声依据子宫增大及子宫肌层不对称增厚提示子宫腺肌病[2]。磁共振诊断中可量化标准高,敏感性、准确性高,但价格昂贵,并不作为常规诊断首选辅助模式。超声同样具备相应子宫腺肌病病理变化声像图特征,且便捷、价廉、易重复,成为首选影像检查方式[3]。文章就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及研究进展如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经二维超声 目前妇科检查中超声诊断模式分为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经腹部超声全面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开展检查,提示病患子宫体积大于正常子宫,影像学表现上子宫以饱满状态为表现,而其性状呈现不规则特点。经腹部子宫肌内超声表现为回声减低、囊性无回声。超声诊断中特异性高达97%,但敏感性仅为30%,超声技术诊断准确率为78.8%。同时该类技术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探头分辨率、患者体态及呼吸以及人员操作技术等[4]。经阴道超声在腺肌病诊断中,超声下提示子宫肌壁改变,呈现一定厚度值、对称性,病变子宫肌壁比健康肌壁较厚。子宫肌内相关回声区不正常,呈现出三种形式:高回声、低回声以及无回声。研究交接区内部基底膜运行线,肌层呈现栅栏样式,肌层、内膜无交界线,现有条件无法明确交界点[5]。阴道超声特征表现明显,表明病症敏感性较强,不同研究中敏感点不同。对超声敏感性、特异性诊断上,经阴道超声显著优于经腹部超声。
1.2 经三维超声 子宫解剖结构划分3部分,包括子宫内膜层、子宫肌层以及浆膜层。随着近些年来医学影像学不断发展,育龄期女性MRI上,其内膜层、肌层之间合并低信号密度区域,称之为“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6]。随着近些年来三维超声应用范围拓展,三维超声优势为不同层面、角度观察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三维阴道超声交接区利用自由解剖成像技术,测量冠状面最宽处、最窄处厚度,当差值≥4mm,伴有扭曲、突入现象,则提升子宫腺肌病诊断准确率[7]。总体上对二维、三维及阴道超声后者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分析得出,整体偏高。二维超声基础上联合三维超声技术,可作为一个简单有效诊断腺肌病辅助手段。
1.3 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技术下,经静脉注射造影剂以强化局部血流散射信号强度,有助于操作者获取组织血流灌注信息。相关研究指出[8],与常规超声比较,超声造影可观察微小血管,动态观察病灶血流灌注过程,有效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不同血流灌注情况观察,提升临床对子宫腺肌病诊断准确度。一般而言,造影剂注入后可逐步填充及减退子宫肌层,增强无环状影像表现,相比较子宫肌瘤,其充盈程度更低且不均匀,伴有虫蚀样充盈缺损区,始增时间、达峰时间更短,峰值强度更弱[9]。依据影像学表现、参数,可有效诊断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不同病理分型子宫腺肌病患者超声图像不同,弥散性子宫腺肌病超声造影病变范围广且边界不清晰,内部夹杂筛孔样大小无回声区,被广泛分布至子宫后壁,局灶性子宫腺肌病病变局限于部分子宫内壁内,边界模糊,需与子宫肌瘤鉴别[10]。新型造影剂出现,可更好动态观察病灶、四周肌壁血流灌注情况,精确依据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相关参数鉴别诊断子宫腺肌病。
1.4 超声弹性成像 而病患病理特征表现与人体组织内部结构软硬度关系紧密,组织纵面方向上,经压迫会改变硬度,则应变力大小改变,此时计算组织弹性系数,系数不同可反映腺肌病特征表现。弹性成像检测临床价值高[11]。医疗人员利用弹性超声图显示出病症病灶特点。弹性方面腺肌病病灶区、邻近病灶区表现不同,前者更软,弹性明显。与其他几种技术相比较,其表现为病灶边界显示上,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检测病变区域明显,色彩与其他健康区域明显不同,以黄绿色、绿色、红色为主,其中红色区域较小,形状不规则,与肌壁之间界限不明显[12]。而患者呈现肌瘤改变,则病变区域为红色。但该类疾病应用过程中,仅对病灶区域增强,其具有显著特征,具有成像机会,而超声远处病灶特征无法显示,导致腺肌病与肌瘤之间混淆,当肌瘤硬度下降无法获取成像机会[13]。
(1)子宫肌瘤:作为局限型子宫腺肌病,而鉴别重点为依据病灶边界是否清晰、有无小腔系和内部回声特征、CDFI表现。子宫肌瘤边界清楚,回声水平差异性较大,则呈现出均匀、不均匀低回声、等回声至高回声、高回声钙化等,同时可伴有低回声漩涡状表现,腺肌病病灶周边边界不清晰[14]。CDFI上两者血流方式不同,腺肌病穿入血流、肌瘤为周边型血流。(2)子宫肌层收缩:子宫肌层局部收缩呈现出子宫肌层内局限性低回声区域,临床易误诊为子宫肌瘤、局限型子宫腺肌病,对年轻医生而言,需加以鉴别。子宫肌层局部收缩间隔半小时左右复查,与真正子宫肌层疾病区分[15]。(3)子宫内膜癌:当子宫内膜侵犯基层时需进行鉴别。超声下子宫内膜以内膜增厚,局部血流丰富,当侵犯子宫肌层会对子宫内膜下子宫结合带破坏。但内膜癌侵犯子宫肌层时,呈现出团块状效应,并非为子宫腺肌病中所呈现出细条纹、小岛状回声结节。然而,临床进一步鉴别上,需开展MRI或子宫内膜活检。
超声优势为价格低廉及操作简便,可重复性操作及无创伤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子宫腺肌病可靠诊断。临床对子宫腺肌病诊断时,可选择二维超声、三维超声、超声造影等。其中二维超声适用于病灶范围较大患者,漏诊率、误诊率偏高。当与三维超声联合诊断能提升准确率。超声造影被用于鉴别诊断中具备较高准确度,但需要注入造影剂,其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超声弹性成像则对软组织软硬度评估,目前在妇科疾病诊断中仍然刚刚起步,仍需不断研究。临床对子宫腺肌病诊断上,需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诊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