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鹏翔教授应用竹叶石膏汤的临床经验举隅

2021-12-02 19:18:01李济娜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1期
关键词:生石膏竹叶石膏

李济娜,丁 宏,薛 霁,杨 光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中医科,吉林 长春 130041)

竹叶石膏汤出自《伤寒论》。《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中说:“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竹叶石膏汤由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甘草、粳米组成,具有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之功效,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阴两伤证[1]。高鹏翔教授为卫生部中医药科技评审委员,国家基本药物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海外中医药师资格认证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长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长。高鹏翔教授常用竹叶石膏汤治疗各科杂病,颇为得心应手。对于证见心烦不寐、心悸多汗、气短乏力、低热或高热后期、头晕恶心、胃部不适、口干口渴、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无苔或少苔、脉细数的患者,高鹏翔教授常用竹叶石膏汤治之。本文主要是总结高鹏翔教授应用竹叶石膏汤的临床经验。

1 用竹叶石膏汤治疗脾胃系病证之胃痛

患者刘某某,男,35 岁,2019 年4 月11 日初诊。主证:胃部隐痛不适,烧心,偶有咳嗽,口干口苦明显,每2 d 排便一次,舌红苔薄黄,脉细数。中医诊断其病情为:胃痛,阴虚内热证。治法:清热养阴,和中止痛。用药如下:竹叶10 g、生石膏50 g、西洋参10 g、麦冬15 g、生甘草15 g、大黄15 g、五味子20 g、桔梗15 g、射干15 g、玄参20 g、木香5 g、砂仁10 g、天花粉20 g、沙参20 g。水煎服,每天服1 剂,分3 次服用,共服6 剂。二诊时该患者胃痛等不适症状减轻,但其服药期间发生腹泻,遂将上方中的大黄减量后让其继续服用6 剂,后其病情痊愈。

按:高鹏翔教授认为多数胃痛均由胃热所致,津液受损,则口干,肠道失于濡养,故见排便困难。本例患者既有胃热之证,又有胃津不足、余热未清之证,若单用泻法治之,恐伤阴津,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故用竹叶石膏汤治之,以清热养阴。方中的竹叶味甘性寒,可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石膏可清肺胃热,与竹叶配伍可共奏清热除烦、生津滋阴之功;方中用人参易西洋参,可补气养阴、清热生津;麦冬可滋阴润燥,甘草可健脾养胃,配伍木香可助降逆行滞之力[2]。方中加入桔梗、射干可利咽,加入五味子、天花粉、沙参可生津,加入玄参可清热滋阴。大黄可通便、清火、健胃,是高鹏翔教授治疗脾胃系病证的常用药。腑以通为顺,重在通利。在上方中加入大黄可推陈出新,为邪气找寻出路,配伍砂仁可温胃止痛。全方诸药合用,可共奏清热除烦、生津滋阴、通便、健脾养胃之功。高鹏翔教授认为用竹叶石膏汤治疗胃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尤其对阴虚内热型胃病的疗效最佳,能明显缓解胃中灼热等不适。

2 用竹叶石膏汤治疗肺系病证之咳嗽

患者孙某某,女,52 岁,于2019 年8 月8 日初诊。主证:咳嗽,痰多黄黏,口干咽燥,头晕,潮热,大便不畅,舌红苔薄黄,脉细数。中医诊断其病情为:咳嗽,肺胃阴虚证。治法:滋养肺胃,清热止咳。用药如下:竹叶10 g、生石膏50 g、太子参15 g、麦冬20 g、生甘草10 g、五味子15 g、莲子心10 g、天花粉20 g、玉竹20 g、大黄8 g、砂仁15 g、石斛20 g、木香5 g。水煎服,每天服1 剂,分3 次服用,共服6 剂。二诊时该患者的上述症状有所好转,对上方中的药物进行加减后让其继续服用6 剂,后其病情痊愈。

按:《黄帝内经·素问·咳论》中记载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说明咳嗽虽病位在肺,但与胃密切相关。《临证指南医案·咳嗽门》中说:“久嗽因劳乏致伤,络血易瘀,长夜热灼,议养胃阴”。本例患者属于肺胃阴虚型咳嗽,病之标在肺,而病之本在胃。胃中津液干枯、痰气不清,皆着落于“余火”二字,余火炼津成痰,上溢肺隧,故而咳嗽[3]。高鹏翔教授采用竹叶石膏汤加减对本例患者进行治疗,以滋养其肺胃,复阴气而清余热。

3 用竹叶石膏汤治疗心系病证之心悸

患者卢某某,女,50 岁,2019 年6 月6 日初诊。主证:胸闷气短,心悸,动则加剧,心烦,寐而易醒,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脉沉细。对其进行心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诊断其病情为:心悸,胃热扰心证。治法:养阴益胃,宁心安神。用药如下:竹叶10 g、生石膏50 g、西洋参10 g、麦冬15 g、生甘草15 g、香附20 g、石菖蒲20 g、八月札20 g、枳壳15 g、苏子15 g、百合80 g、合欢花15 g、枣仁15 g。水煎服,每天服1 剂,分3 次服用,共服6 剂。二诊时该患者气短不寐较之前好转,对上方中的药物进行加减后让其继续服用6 剂。

按:高鹏翔教授认为本例患者胃热亢盛,胃络通于心,日久耗气伤阴,心阴不足,则见心悸气短,邪热伏留,加之阴虚生热,上扰神明,则心烦不寐。故应以竹叶石膏汤为主方治之,佐以疏肝理气、清心安神之药,使烦热得除、气津得复。

4 用竹叶石膏汤治疗肝胆病证之眩晕

患者程某,女,32 岁,2019 年6 月6 日初诊。主证:头晕反复发作,伴恶心、耳鸣、心烦不适。其平素喜食辛辣之物,末次月经为6 月2 日,月经周期规律,经血量少(2 d 可尽),夹杂血块;其二便调,舌红苔黄腻,脉细。中医诊断其病情为:眩晕,土壅木郁证。治法:清火熄风,活血通窍。用药如下:竹茹20 g、生石膏50 g、西洋参10 g、麦冬15 g、半夏15 g、生甘草10 g、川芎15 g、延胡索20 g、菊花20 g、石菖蒲15 g、牛膝15 g、女贞子20 g、桃仁20 g、红花15 g、地龙15 g、百合50 g。水煎服,每天服1 剂,分3 次服用,共服6 剂。二诊时该患者头晕耳鸣减轻,对上方中的药物进行加减后让其继续服用6 剂,后其病情痊愈。

按:本例患者恣食辛辣,脾胃积热,上扰清窍而致头晕耳鸣。“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风木之脏,肝风与脾土密切相关,火热日久伤阴,煎津为痰,痰浊内蕴致中土壅实,反侮风木,土壅木郁,失于疏泄,则郁而生风,引起眩晕耳鸣、心烦不适[4]。高鹏翔教授运用竹叶石膏汤加减对本例患者进行治疗,以清火、平肝、和胃。此外,本例患者有血瘀之象,故高鹏翔教授于方中加入活血通窍之药,以祛瘀生新、通畅气血,使气血上荣于头目,缓解眩晕之证。

5 用竹叶石膏汤治疗肾系病证之水肿

患者李某,女,46 岁,2019 年3 月31 日初诊。主证:面部浮肿,气短乏力,大便偏干,小便短少,舌红苔薄黄,脉沉细。既往病史:高血压,血脂异常。对其进行尿常规检查的结果是:尿蛋白(+)。中医诊断其病情为:水肿,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行气化湿。用药如下:竹叶10 g、生石膏50 g、西洋参10 g、麦冬15 g、生甘草15 g、葛根20 g、夏枯草15 g、黄芪50 g、焦山楂20 g、丹参20 g、菊花20 g、决明子20 g、六月雪20 g、坤草50 g、蜈蚣1 条。水煎服,每天服1 剂,分3 次服用,共服6 剂。二诊时该患者浮肿乏力稍有好转,对上方中的药物进行加减后让其继续服用6 剂,并联用参茯胶囊(以加强健脾益肾之功效)对其进行治疗,后其病情痊愈。

按:本例患者脾气虚弱,气失舒展,水湿停聚则致水肿、乏力;胃阴亏虚,则大便干、舌红苔薄黄,阴虚生热亦耗气伤津。高鹏翔教授以竹叶石膏汤为主方治之,以补养气阴,并于方中加入六月雪以健脾利湿,加入山楂、丹参以化瘀调脂,加入枯草、菊花、决明子以清肝,加入坤草、蜈蚣以通络、消肿。

6 用竹叶石膏汤治疗气血津液病证

6.1 用竹叶石膏汤治疗热病后期

患者程某某,女,81 岁,于2020 年8 月16 日初诊。主证:高热(体温达39.4℃),背部出现片状红疹,烦渴,便秘,舌绛苔少,津少有裂纹,脉浮数。外院诊断其病情为脓毒血症。本院中医诊断其病情为:外感发热入里,血分证。治法:清热凉血。用药如下:野菊花20 g、连翘20 g、黄芩20 g、牛蒡子15 g、黄柏15 g、玄参20 g、白鲜皮15 g、僵蚕15 g、白芷15 g、川芎15 g、甘草10 g、大黄12 g、生石膏50 g、生地30 g、葛根20 g、重楼15 g、砂仁15 g、柴胡10 g、知母20 g、苦参5 g。水煎服,每天服1 剂,分3 次服用,共服6 剂。并让其配合服用我院自制的中成药牛黄清热散。二诊时该患者已无发热症状,红疹明显消退,服药期间每天排便5 次。故以清热逐邪、益气生津为主对其进行治疗,用药如下:竹叶10 g、生石膏50 g、西洋参15 g、麦冬15 g、生甘草10 g、砂仁10 g、野菊花20 g、重楼15 g、金银花20 g、玄参20 g、白芷15 g、知母20 g、沙参20 g、黄芩20 g。水煎服,每天服1 剂,分3 次服用,共服6 剂。

按:高鹏翔教授认为脓毒血症引起的发热属于中医学中的“外感寒邪入里化热”。本例患者为热入血分证,应以清热凉血为主治之。对于重症发热患者,高鹏翔教授会加用大黄以泄热通便,使热清血宁。二诊时该患者大邪虽去,但余热未尽,处于正虚邪恋阶段,其病情易反复发作。高鹏翔教授十分注重热病后期阴液的调养,强调壮水以制火,多运用竹叶石膏汤加减荡涤余热,以滋阴生津,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状态。正所谓“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6.2 用竹叶石膏汤治疗鼻咽癌放化疗后诸证

患者赵某某,女,66 岁,于2019 年7 月18 日初诊。其患鼻咽癌3 个月,并接受放化疗。主证:乏力明显,恶心,纳差,舌红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诊断其病情为:癌病,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用药如下:竹叶10 g、生石膏50 g、西洋参10 g、麦冬15 g、生甘草15 g、砂仁10 g、当归20 g、蜂房20 g、女贞子15 g、黄精20 g、半夏15 g、藤梨根20 g、木蝴蝶10 g、野菊花15 g、乌梢蛇15 g。水煎服,每天服1 剂,分3 次服用,共服6 剂。二诊时该患者乏力明显缓解,纳可,但其服药期间发生腹泻,遂将上方中的石膏减量,并加入白术、黄芪让其继续服用6 剂。

按:高鹏翔教授一直主张“带瘤生存”的理念,强调对癌症患者进行中药治疗以改善其不适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高鹏翔教授认为癌症的发生与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密切相关,阴属水,阳属火,癌症患者多为火多水少,即毒热炽盛,阴精耗损。对于腮腺腺泡细胞癌术后眠差、贫血患者、咽喉鳞状细胞癌伴咽喉紧痛、音哑患者、肝癌术后头晕乏力、口干口苦患者,以及乳腺癌术后或放疗后乏力、口干、眠差、红细胞降低患者、宫颈癌术后或放化疗后牙龈肿痛、口唇疱疹患者、胃癌肝转移伴头晕、胃痛、纳差患者、卵巢癌术后伴眠差、手足心热患者,高鹏翔教授多运用竹叶石膏汤治之,临床疗效较好。

7 结语

竹叶石膏汤为清补之缓剂,主治余热未尽之证。本方可清泄余热、益气养阴、祛邪扶正,其清而不寒,补而不滞,既可调正气护胃气,亦可平衡人体阴阳。现代中医常用本方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病毒性心肌炎、流行性出血热、口腔干燥综合征、放射性口咽炎、口腔溃疡、痤疮、低热、盗汗等病证[5]。郝万山教授常用竹叶石膏汤治疗以下病证:1)急性感染性热病恢复期及无名低热。2)胃阴不足、胃火上炎所致口舌疾病。3)胆道术后出现的内热上逆、阴液不足型呕吐。4)胃热津亏型糖尿病或气阴两虚型糖尿病。5)小儿麻疹合并肺炎或小儿夏季热。6)流行性出血热。7)红斑狼疮[7]。高鹏翔教授常运用竹叶石膏汤治疗脏腑病证及气血津液病证,多获良效。

猜你喜欢
生石膏竹叶石膏
Redefinition of the Odorrana versabilis Group,with a New Species from China (Anura,Ranidae, Odorrana)
国内外磷石膏综合利用现状
云南化工(2021年11期)2022-01-12 06:06:06
孔伯华与石膏
基层中医药(2021年3期)2021-11-22 08:08:06
助磨剂EDTA在超细石膏粉体制备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生石膏掺量及其比表面积对熟石膏性能的影响
The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Xuanbai Chengqi Decoction(宣白承气汤)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卫竹叶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少儿美术(2020年9期)2020-11-05 09:11:54
石膏之魂
西部论丛(2019年17期)2019-10-14 11:09:40
治三叉神经痛
妇女生活(2019年2期)2019-02-20 02:08:02
竹叶沟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