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燃,董倩,秦元梅
(河南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中药代茶饮又称茶剂,是指茶叶和中草药相互配用,或根据需要将中草药(单味或复方)加工成粗末或细末状,采用加水煎煮取汁或沸水冲泡的方法来饮用。中药代茶饮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中药属性,借鉴茶饮方式,将中药直接泡饮,辨证施饮,以此来防治疾患,达到治疗、养生保健和调理的作用。药茶方剂的使用在我国可追溯千年[1],通过历代医者大家以及养生学家的应用、发挥和完善,已成为治病防病和养生保健的一种中药特色制剂,具有简便、有效等特点。随着现代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身体的健康隐患也逐年增加,诸如“三高人群”“亚健康人群”占比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的代茶饮种类以养生保健类居多[2],用于疾病治疗的却很少,这种发展态势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3]。且有研究发现我国临床应用的代茶饮植物已近八百种,但目前为广大群众熟知及应用的种类极少[4]。因此本文综述了近五年中药代茶饮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今后中药代茶饮在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思路。
魏代张揖的《广雅》中对茶有以下描述:“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笔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5]记载了茶叶与姜、葱、橘子一起煮制成的茶,具有醒酒、令人不眠的效果。《食疗本草》是古代文献中最早明确论述中药代茶饮的书籍,其中记载枸杞的用法与功效时曾提到“叶和羊肉作羹,尤善益人。代茶法煮汁饮之,益阳事”[6]。
唐代王焘所著的《外台秘要方》中首次记载“代茶新饮方”[7],详细论述了该方如何制作、使用方法以及主治疾病。宋元时期,中药代茶饮的应用有了较大发展。宋朝《太平圣惠方》中有8 首药茶方,其中4 首是不含茶的仿茶类药茶,即中药代茶饮。随着医学和生活的发展变化,中药代茶饮的方剂不再局限于单方,而且组成复方的中药种类逐渐丰富,就此中药代茶饮进入了兴盛时期。明清时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8]附方中载有含茶方剂16 首,不含茶的“代茶饮”20 余首,都详加考证,明确了治疗功效。清朝时期,记载有中药代茶饮的著作日益增多。最特别之处是中药代茶饮在清朝宫廷中备受推崇。陈可冀通过整理清宫原始医药档案,发现内廷御医使用中药代茶饮来防治病患,其中涉及的中药品类多,代茶饮应用范围广,为进一步探究清宫代茶饮,于是编撰了《清宫代茶饮精华》[9]。清宫中药代茶饮方的特点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选用中药进而形成代茶饮方,进一步提高中药代茶饮的疗效,同时也标志着中药代茶饮趋于成熟阶段。
2.1.1 内分泌系统疾病
谢斌[10]根据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的中医体质,将214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7例,两组均服用常规西药类降压药物,对观察组进行体质辨识,根据不同体质特点给予相应的中药茶饮,阳虚质:白术、淫羊藿、党参各5g,肉桂2g;阴虚质:女贞子、枸杞、桑葚、旱莲草各5g;痰湿质:茯苓、生白术、陈皮、姜半夏、天麻各5g;气虚质:陈皮、党参、黄芪各5g;血瘀质:桃仁、川芎、红花各5g,三七粉3g;平和质则无须代茶饮治疗。开水冲泡饮服1 年,结果观察组血压、临床症状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贠航[11]等采用药食同源代茶饮来干预高血压,分为干预组38 例和对照组37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健康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药食同源代茶饮干预,干预周期为12 周。药食同源代茶饮配方包括玉米须、桑叶、槐米、菊花、杜仲、绞股蓝各2g,炒决明子5g,山楂8g,枸杞3g。每日1 包,持续12 周。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收缩压在干预6 周和12 周后较对照组降低,随时间推移,干预组收缩压降低效果显著,药食同源代茶饮起到辅助降低收缩压的作用。
李雅飞[12]采用代茶饮配合熏洗治疗高尿酸血症,对照组和治疗组相同基础治疗,治疗组则加用利湿健脾活血中药代茶饮方(丹参10g,车前子30g,决明子30g,黄芪15g)1 剂/天,连续服用4 周。结果显示虽然尿酸下降水平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75%。魏德源[13]将痰湿体质(高尿酸血症)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6 例和对照组44 例。治疗组给予中药代茶饮(玉米须15g,百合15g,茯苓20g,伸筋草10g;伴有口干、舌红等热象者,加生薏苡仁粉15g),每日1 剂,每日饮用量≥2000mL;对照组给予苯溴马隆50mg,每日1 次口服,保证饮水量≥2000mL。结果分析表明治疗组中痰湿体质明显改善者占19.6%,总有效率89.2%。对照组中痰湿体质明显改善者占27.2%,总有效率88.6%。
史茂伟[14]以红曲代茶饮观察对高龄患者的调脂作用。曲霉科真菌紫色红曲霉培育成红曲米,精研为粉末。取红曲6g(1 袋)沸水冲泡20min 后代茶饮用,2 次/d,8 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提示以红曲代茶饮用,对高龄血脂异常老人安全有效。
2.1.2 免疫系统疾病
丘青中[15]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基三分”法辨证论治痛风性关节炎,在治疗中“一基”是指以六味中药(土茯苓、萆薢、车前草、生薏苡仁、山慈菇、蒲公英)为基础方。“三分”乃分三期(缓解期、急性发作期、慢性期)、四证(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肝肾亏虚证、痰瘀阻络证)、四时(春夏秋冬四季)辨治痛风性关节炎。“一基三分”法辨证论治痛风性关节炎便捷有效,得到了临床、科研、实验等多方面的验证。
2.1.3 泌尿系统疾病
刘鹏[16]等观察中药代茶饮对血液透析患者口渴症状改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将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 例,对照组30 例。两组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代茶饮(党参3g,黄芪5g,五味子3g,麦冬3g,泽兰5g,佩兰5g)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渴时饮白开水。将上述药物平均使用,上下午各用1 次,首次水量控制在200mL,口渴时服用,每次控制在5-10mL,上、下午饮用控制均在150mL 以内,傍晚及夜间饮用控制在100mL 以内。2 周为1 个疗程,共2 个疗程,计4 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口渴症状严重程度明显较对照组减轻,观察组的平均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相对值呈下降趋势,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趋势。
2.1.4 神经系统疾病
周家伟[17]招募发病1 个月至2 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222 例,在西医二级预防的基础上,予以6个月中医适宜技术综合方案干预。中医适宜技术综合方案包括中药茶饮(基础茶饮:主方为陈皮、党参、当归、白芍。卒中易患体质:阴虚质、痰湿质和气虚质,分别加用麦冬和玄参、白术和茯苓、黄芪和山药,其他体质患者予以基础茶饮)。每周给予中药茶饮5 天,1 包/6d,6 个月为一个干预疗程)、穴位按压、保健操与健康宣教,记录干预前后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中医体质、危险因素、MRS和MMSE 表评分。结果显示中医适宜技术干预在降低复发率、改善认知功能方面效果显著。
2.1.5 治未病
刘文广[18]等自拟补气调脾代茶饮治疗改善120例脾气虚质亚健康状态。120 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60 例和对照组60 例。观察组治疗方法为补气调脾代茶饮(党参10g、枸杞子12g、生白术10g、黄芪10g、茯神15g、柴胡10g)和健康宣教。30d 为1 个疗程。对照组根据体质的不同进行调理,包括日常饮食、生活起居等。结果显示此方法能改善亚健康状态人群乏力等不适症状,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
郭慧娟[19]采用中药代茶饮结合穴位按摩的方法防治乳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症状,研究对象选取乳腺癌化疗期间恶心呕吐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 例、对照组40 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代茶饮(枸杞10g、山楂10g、生姜10g、菊花10g),并从化疗当日开始穴位按摩,同时治疗期间禁服其他止呕类药物。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1 个疗程内恶心发生率和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马宏伟[20]前瞻性纳入159 例妇科恶性肿瘤经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78 例和对照组81 例。试验组术后第1 天晨起开始口服小茴香代茶饮(小茴香5g+沸水130mL),2 次/天,至首次肛门排气,对照组同时口服等量温水。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及肠外营养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
陈莉华[21]采用中医药绿色疗法治疗产后抑郁患者,收集依据中医辨证分型的产后抑郁症气血亏虚、心肝阴虚、食积中阻、湿热中阻、肝郁脾虚5 种证型的患者,每组各50 例,采用中医药绿色疗法治疗:中药代茶饮、中药药膳、穴位按摩和运动疗法,同时收集采用西药治疗的50 例产后抑郁患者。根据不同的证型给予不同的中药代茶饮方。西药组给予常规西药盐酸氟西汀口服治疗,20mg/次,早餐后服用,连续服用4 周。治疗后结果气血亏虚证有效率90%,心肝阴虚证有效率96%,食积中阻证有效率96%,湿热中阻证有效率92%,肝郁脾虚证有效率98%,西药组有效率76%。
钱雄[22]用石斛代茶饮治疗50 例小儿便秘,同时与使用开塞露和口服液体石蜡的40 例患儿进行对照观察。石斛代茶饮:患儿年龄小于4 岁,使用大枣、石斛各10g,陈皮、麦冬各3g;年龄大于4 岁,使用大枣、石斛各10g,陈皮3g,麦冬6g。煎汤代茶饮,每日1 剂。两组均3 天为1 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治疗结果:治疗组50 例中总有效率90.0%。对照组40 例中总有效率72.5%。刘燕玲[23]研究枳实和生白术代茶饮治疗小儿便秘气机郁滞证的效果,随机分为治疗组30 例和对照组30 例。对照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治疗组服用枳实生白术代茶饮:枳实、生白术各3g,玫瑰花1.5g;年龄7~14 岁,使用枳实、生白术各5g,玫瑰花3g。制成茶包,开水冲泡,频服,每日2 包。两组以7 天为1 个疗程,总疗程为14 天。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总有效率 86.7%,两组均有疗效,且两组在治疗效果上无明显差异。
王立山[24]取中药麦冬3g,淡竹叶3g,金银花3g,野菊花3g,甘草2g,胖大海2g,桔梗4g 为1剂治疗慢性咽炎;声音嘶哑者加木蝴蝶,咽痛甚者加山豆根,咽痒者加防风。7d 为1 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治疗期间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结果观察组治愈47 例,有效43 例,无效10 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治愈,41 例,有效34 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75.5%。赵艳华[25]选取慢性咽炎患者50 例,25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治疗,另25 例作为研究组采用清咽饮治疗。清咽饮代茶饮:生地15g、桔梗15g、沙参15g、芦根15g、茯苓10g、乌梅10g、生草10g、百合10g、薄荷5g、金银花5g、玄参5g、石斛5g。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8%,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王世岩[26]将100 例阴虚肺热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 例,对照组50 例。治疗组给予中药代茶饮7d,滋阴清热颗粒口服7d,对照组给予慢严舒柠清喉利咽颗粒口服14d,两组疗程均为14d,并在3 个月后进行随访。治疗组:滋阴清热颗粒(由双花、沙参、玉竹、玄参、连翘、山豆根、蝉蜕、甘草、桔梗组成,2 袋/剂);中药代茶饮(菊花、金银花、胖大海、麦冬)。开水冲泡,1500mL/d。对照组:慢严舒柠清喉利咽颗粒1 袋/次,2 次/d,温开水冲服。试验结果表明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和生活质量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 个月随访复发率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牛红[27]运用针刺放血结合中药代茶饮疗法治疗急喉痹(急性咽炎),治疗方法:点刺“合谷穴”,放血耳尖、少商穴,同时结合中药代茶饮。以连翘20g、金银花10g、牛蒡子10g、麦冬10g、芦根10g、生山楂10g 为主方,开水冲泡,1 日1 剂。结果40 例患者中治愈38 例,好转2 例,治愈率90%,总有效率100%。
朱宇锋[28]将84 例白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对照组沙利度胺75mg/d,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每日加入会厌逐瘀汤代茶饮(玄参、生地、药用桃仁、枳壳、当归各50g,柴胡、红花、赤芍、甘草、桔梗各30g)1200mL,1 剂/d。分析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溃疡复发数目总和(个)与溃疡间歇时间总和(d)。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平均总溃疡的个数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平均间歇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
陈水根[29]应用玉屏风散代茶饮随证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肺气虚寒型:生黄芪10g,炒白术10g,防风6g;胃纳欠佳、大便溏泄加陈皮6g,炙甘草3g;寒热错杂型加黄芩 10g 以清肺热。半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两至三个疗程。纳入过敏性鼻炎患者30 例,干预后结果治愈18 例(60.0%),显效11 例(36.7%),无效1 例(3.3%)。
综上所述,中药代茶饮以其简单方便等优势运用于各临床疾病,特别在慢性疾病及疾病康复领域作用尤为突出,其中在慢性咽炎中的运用研究最多。中药代茶饮与其他疗法相比,副作用小,安全可靠,方法简单经济,减轻症状明显,疗效持续稳定[30]。但整体来看,有关中药代茶饮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仍存在很多不足,如临床研究设计不严谨,纳排标准不明确,结局指标单一,在研究中如何提高患者依从性几乎没有涉及,并且在疾病治疗中大多作为辅助治疗,没有单一的以中药代茶饮作为干预方法的研究。今后我们应该着眼于临床实际问题,在研究设计中扩大样本例数,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明确中药代茶饮在疾病治疗中发挥的作用,为中药代茶饮的研究开发和运用提供更确切的依据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