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融入思政课的实效性分析

2021-12-02 20:08杜新和
蚌埠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经典著作理论课马克思主义

邓 丰,梁 君,杜新和

(1.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公共基础部,安徽 合肥 230031;2.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教学科研部,安徽 合肥 230031)

关于思政课对青年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1]329总书记这些话语,无疑对新时代广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任务。培养青年学生成为“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责任。只有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起立德树人的重大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1]329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的观点立场和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前提。

1 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历史所积淀的优秀思想遗产的合理发展,又是马克思深入时代、努力探索的成果[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融入思政课教育与提升思政课实效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1.1 当代大学生忽视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现状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需要有宽广的视野、开阔的胸襟和高远的理想。因此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第一,一些高校不重视培养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兴趣与能力。在我国除了一些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完善的顶尖高校,大多数高校在教学过程都过多强调专业课的重要性,专业课无论是从平时学习还是考试标准都远远高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这导致大学生潜意识里认为思政课不重要,从而降低对思政课学习要求,更不会主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掌握。因此高校应当营造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氛围,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忽视从原著中让大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实践中部分思政课教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教学仅局限于教育部马工程规定的指定教材,学生只是从教材中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的知识是零碎的、片面的、不系统的。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好最快的捷径是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其科学理论都蕴含在经典著作之中。如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3]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建立了以实践为基础的新唯物主义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1848年2月份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了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对大学生全面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有直接作用,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高校思政课教师大都是勤勉敬业,素质过硬,但是也有部分思政课教师并非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出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够。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背景复杂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中有历史学、法学、科技史等专业。有些思政课教师本身没有认真研读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理论理解不深,在思政课教学中,主要是照本宣科,乏善可陈,空洞模糊,让学生失去兴趣,也导致大学生较少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无法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1.2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融入思政课必要性分析

首先,弘扬传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汲取了人类文明千百年来的思想文化成果,具有典范性、权威性,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是被历史考验了的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包含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4]这一百多年间,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体系,能像马克思主义这样深刻地剖析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强有力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法国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说过,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就没有将来。为了弘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魅力,无论是党员、干部、军人,还是普通群众、学生,人人都应该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让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光芒永远闪耀中华大地。

其次,用科学思想理论感染学生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说“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330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来对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1]330这些都启示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向,要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手段,让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目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所以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是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掌握并运用其改造世界。“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5]11由此可见,思政课教师只有彻底读懂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才能彻底说服广大青年学生,才能让他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从而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

毋容置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水准决定引领学生的高度,在此要求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唯有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石,提升专业理论素养,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滋养学生,才能带领学生进入到马克思主科学理论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中,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任务与职责是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教学职责和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具有内在一致性。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时期,世界遇到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错综复杂的世界形势容易让青年学生产生困惑。而当今社会已经迈入信息化时代,网络中真假难辨、良莠不齐的信息纷纷涌入大学校园,大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没有形成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如果不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引诱,从而走上歧途,遗憾终生。据中国青年网调查,如今有41.56%的大学生每天手机上网时间超过5个小时。可以说谁占领了大学生的网络阵地,谁就占领了大学生的思想灵魂。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占领学生。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科研实践中,把教学方向、教学目的和立德树人要求统一起来,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方向,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马克思主义原文,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尤其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正确的教学科研方向。

2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融入思政课对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影响

在遵循高校立德树人的前提下,紧密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求,牢牢抓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的实质和核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用正确的理论引领青年学生。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融入思政课的路径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自身理论素养。马克思主义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于密切关注现实社会,随着社会现实的发展进程而不断丰富完善。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被视为“我们时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学”。这样的理论品质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持续接受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什么先知先觉布下的“福音”,也绝不是什么千古不变的“教义”,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世界文明世代发展的结果。对一个思想深邃的科学理论,如果没有潜心学习,深刻钻研,就不可能彻底把握。思政课教师如果没有彻底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就不能彻底说服广大青年学生,就不能取得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更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宏伟目标。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思想,又是其教学内容,是目的、内容和手段的辩证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方面要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读经典、读原著,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知识,保持价值观和方向的正确, 才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做到“以情动人,以理化人”。 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阅读经典、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要求。

其次,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1]331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5]506只有把理论和具体实践结合,才能达到改变世界的目的。这些都启示思政课教师不要脱离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具体实践来空谈理论,而是要把抽象的理论运用于实际中指导实践。思政课教师要联系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要事,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科学原理去分析当今世界形势,学会讲故事。既有了高度,又有了温度,使学生有兴趣,让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充满生机和活力,深入学生头脑和内心,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信念。

再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习近平主席说思政课教师要做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1]330。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的价值基础和理论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果没有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就不可能做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也不可能做到“可信、可敬、可靠”,有“针对性”,有“亲和力”。 马克思主义原理是枯燥抽象的,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具体生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全面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原理讲得深入透彻。讲透彻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让青年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这一具有深刻批判性与实践性的宏大理论体系。有了理论阐释力量,进而为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可信的亲和力,有较强的针对性,有情感的号召力,促进青年学生认可、尊崇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价值观。讲透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让青年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以扬弃的精神、批判的态度吸纳了人类历史上的思想文化精华,是服务于广大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科学理论,是致力于解放全人类的精神武器。此外思政课教师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让青年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是批判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最后,充分利用互联网,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被广大青年学生认为是单纯的理论说教课,是意识形态输送课。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上课照本宣科,课堂教学呆板僵化,使得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变成晦涩难懂、味同嚼蜡的刻板说教。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极为反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收效甚微。如何改变呆板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拉回课堂,接受马克思主义,走入马克思主义博大宏伟科学理论体系中,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说,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330。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守正创新,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利用互联网上的有益资源,创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学习氛围。要以学生为对象,考察学生兴趣,在互联网+模式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教学,让学生愿读、乐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避免枯燥地将读马克主义原著作为任务进行传输,而是要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学习驱动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运用多种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力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把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引导学生把精力和时间更多放在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解决在专业学习和日常生活遇到的问题,达到思政课教学目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对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立德树人”的目标和任务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也取得了明显效果。

第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当代生命力,展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6]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主义,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当今世界的形势种种变化,都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到解答。大学生通过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能够深刻理解现今世界的发展和格局,能够正确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更加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进而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革命性。思政课教师把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起到了实际作用,有效地促使学生准确、透彻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自身内容,消除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认识的狭隘认识,使得青年学生不仅能从主观上认可亲近马克思主义, 而且客观上促进学生认真思考,体会领悟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思想精髓和智慧光芒, 从心里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

第二,提高了学生四辩能力,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手段,又有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目的。思政课教师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神圣化、教条化,更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现实中,有的学生没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学习不循序渐进,急功近利,不知道量变质变的科学原理;有的学生学习生活一团糟,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知道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有的学生不喜欢听批评,不知道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关系。以上这些现象显然都是违背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表现,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没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思考分析问题,不能客观辩证看待问题。如果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会有效提高认识事物、分辨事物的能力,遇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以上可以看出,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提高思辩能力。

第三,促进了思政课程的深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广大青年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主力军,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通过课堂和课程两个主渠道,探索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种途径与方式,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实效性,培养有坚定信念的时代新人。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方面实现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亲密接触”, 以使他们真正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既立足于中国实际,又与时俱进的思想魅力,从而更加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带动思政课程的发展,最终能促进思政课程的深化。

3 结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是大学生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有效方法。大学生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思辩能力,增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克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刻板说教的弊端 ,对提升思政课教学具有显著作用。

猜你喜欢
经典著作理论课马克思主义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恩经典著作引用的学术出版规范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材料成形及控制专业经典著作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