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特殊教育中心 李秀芝
在当前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习惯照着书本进行一些数学知识的讲解和教学。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生智力发育不如同龄儿童,这种灌输性的教学方法很难起到作用,枯燥乏味的授课方式使得部分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内容完全提不起兴趣。而分层教学并不是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只是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其分为不同的层次,例如自闭症的分一组,智力障碍的分一组等。通过分层教学法,可以兼顾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尽全力保证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兴趣。因此,探寻分层教学法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实施策略,就是当下的一个教学热点问题。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如何通过教学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兴趣加持,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如在数学学习的课前预习阶段,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极大提升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开始学习新的一个章节前,勾勒出一个知识框架,其中就要包含已经学习的旧知识和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让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课前开展小组讨论,探究将要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的关联,这有利于学生在课前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得到有效激发,为将要开展的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以学习“加减法”为例,在开始减法的学习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回顾一下基础的加法知识,让学生小组讨论什么是相加,继而探讨什么是相减以及生活中的减法的应用。教师结合学生意见和自身观察,将学习表现优秀、良好和一般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让他们充分交流讨论,打破隔阂。讨论结束后,教师再将这些知识放置在一个小圆里,外面再放一个大圆,用来装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从而让学生有一个“温故”的过程,同时将加法知识和减法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猜想相加和相减的联系,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一味地用语言描述公式定理,学生往往不好理解,而让学生自己思考、实践,可以帮助学生自行理清脉络。在学生充分讨论解题过程后,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解题思路,搭建一个解题的快速通道。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时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行找出解题思路,一旦学生能够自主完成解题,就会大大增强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而鉴于各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不同,相应的实践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如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习一般的学生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而让成绩更好的学生明确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区别和共性,让不同层次的特殊教育的学生都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在学习中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分层教学法在课后思考中也具有应用价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如在“数的比较大小”的学习中,教师在初步讲解数的大小的概念和组成后,布置思考题“有没有整数比2大,比5小?有的话,有几个?”而一些学生觉得有难度,则改为布置“是5大,还是2大?5比2大了多少?”通过课后的互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知道数学世界的奥妙和广阔。此种教学方法就是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有效避免了让成绩水平不一致的学生思考同一数学题的局面,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教学的效果,更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
为了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善于利用分层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