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小学 李白露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优化算法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很多教师关注算法多样化,却忽视了优化算法,会让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低水平状态。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最优算法。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优化算法,首先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找到一个最简单、最适合自己的算法。教师要允许学生出现不同意见,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鼓励学生存异。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运用已学图形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教师提醒学生: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只有上底、下底和高。小组1:将梯形转化为两个三角形来计算;小组2:将梯形转化为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小组3: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但经过分析发现:只有小组1的方案可以利用已知条件,其他两个小组的方法都不能利用已知条件,这时小组4提出了不同看法:我们小组作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通过拼接后发现可以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就是说,梯形面积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来推导。
上述案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找到梯形面积计算方法,学生对于如何计算面积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认识,教师要鼓励学生求异,拥有个性化思维。
每一位学生都是经过认真思考才给出自己的算法,教师不能急于让学生放弃深思熟虑的成果,而转换思维去接受其他人的算法,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以差异为基础,通过体验引导学生找到最佳算法。
例如,在教学《多位数加减法》一课中,教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目:185-98=? 学生给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学生1:185-100+2=87。学生2:185-95-3=87。这两位学生给出的方案都是将减数98分解成100-2和95+3。学生3提出了不同的算法,他认为可以将被减数185写成和减数个位相同的数,这样计算:188-98-3=87。根据学生3的计算思路,学生4想到:可以将被减数写成100+85,算式转换为100-98+85=87。这时学生5提出:可以将185写成180+5,先计算180-98,再加5,也就是180-98+5=87。教师鼓励学生对这几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后发现,每一种计算方法都有简便性,但大多数学生认为:学生1和学生5的方法更容易理解,也更方便计算。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多样化解题,鼓励学生找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比较分析每一种计算方法的优缺点,最终找到最佳计算方法。
在小学数学算法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和归类,促进学生不断反思,总结出规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规律,总结和发现适合自己的算法。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简便运算》一课中,计算“45×24=?”学生给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学生1:按照常规计算方法来计算,得出结果为1080。学生2:将算式中的一个因数45化为40+5,这样算式就转化为:(40+5)×24=40×24+5×24=1080。学生3:将算式中的一个因数24化为20+4来计算,这样算式就转化为:45×(20+4)=45×20+45×4=1080。学生4:可以将24化为4×6计算,这样算式转化为:45×4×6=1080。教师让学生对这四种算法进行分析,学生发现,算法1需要借助笔算,比较麻烦,算法2、3、4只需要用口算就可以写出答案,也就是将两位数乘法转化为两位数乘整十数或两位数乘个位数,更方便计算。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归类、分析并总结,发现算法的规律,让学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学生的不同算法代表了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总结找出最佳计算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