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武
近十年来,高校和中小学加快了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型,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等大力推进智慧教育,尤其是随着20个智慧教育示范区(含2个培育)创建项目的实施,将智慧教育发展推向了新的高潮。当前,智慧教育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人们营造了灵活、便捷、舒适的智慧学习环境,但是也存在很多困惑,诸如:困扰教育信息化领域20年的“信息孤岛”仍然存在,智慧教育究竟如何体现“智慧”,城乡如何共享智慧教育建设成果实现融合发展等。随着“三网融合”(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四网融合”(“三网融合”+智能电网)的推进,以及技能互联网、触觉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WiFi6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人类逐渐进入了智能互联时代,迈向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智能互联又称为智慧互联,是指以技术和网络互联为核心,实现媒体、平台、数据、资源、人和物的互联互通。智慧互联也可看作是智能互联的目的和结果,智能互联是实现智慧互联的途径。智慧教育领域中的智能互联从低到高分为七个层次:技术互联,即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机器人等多种技术的融合;网络互联(多网融合),即5G、WiFi6/全光网、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广播电视网、智能电网等多网络融合;媒体互联,即智能互联终端、智能手机、智慧黑板、平板电脑、台式机等多种媒体互联,实现全媒体学习;平台互联,即国家省市系统平台、校内系统平台、校外培训系统平台等互联互通;数据互联,即借助系统平台互联,实现教学类数据、管理类数据、科研类数据、服务类数据等数据共享;资源互联,即实现纸质书、智慧课程、云教材、超高清视频交互资源、短视频+直播资源、裸眼3D资源等各种资源互联互通;人和物互联,即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互联(脑机接口)。智能互联打破了技术、网络、媒体、平台、数据、资源、人和物的边界,有利于打破“数据孤岛”“信息孤岛”“业务孤岛”“应用孤岛”“服务孤岛”,促进数据、信息、业务、应用和服务的融合创新,提升教育智慧化水平,让用户获得智慧教育服务的高体验感和高满意度。
智慧教育的“智慧”主要体现为显性智慧(基础设施智能化、系统平台智能互联等)、隐性智慧(理念、方法、应用的智慧化)和创新智慧(教育系统整体性变革、创新引领教育发展、教育治理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等)三个层次。智能互联既有利于提升教育的显性智慧,也有利于提升教育的隐性智慧和创新智慧。它融合了互联网(技能互联网、触觉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智能电网、物联网等多网络,实现了从“三网融合”“四网融合”向多网融合发展;融合了5G、WiFi6、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种技术,推进了技术融合发展;打通了智能手机、智能电视、计算机、平板电脑等媒体,促进了广播、电视、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直播平台等媒介形态的融合;更加快了全媒体发展,促进了业务功能的融合。智能互联还打通了校内外资源,打通了城乡资源、区域资源和校际资源,将人与物联系在一起,拉近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增强移动在线教育的临场感。
智能互联既是互联网发展到智能互联网阶段的主要特征,又是引领教育信息化从1.0向2.0转型升级,促进教育系统整体性变革的重要抓手,在破解“信息孤岛”、提升教育智慧化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具体来说,智能互联在未来教育发展中具有四大潜能:第一,5G+WiFi6+AIoT是智能互联的核心推动力,将会开启未来教育超高速智能互联新时代,升级新一代智慧学习环境。第二,智能互联有利于实现数据、信息、业务、应用和服务的融合创新,从而以教育资源均衡、教育服务均衡实现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第三,智能互联将会丰富教育资源供给方式,拓展教育资源获取途径,有利于实现弹性教学和主动学习,服务于构建新时代的终身教育体系。第四,智能互联有利于实现师生教学相长,变革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加速经验与智慧的传播,激发教育变革力。
“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研制智慧教育、智慧校园政策,如《江苏智慧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征求意见稿)》《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试行)》《江苏省高校智慧校园指导意见(试行)》《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规范》,大力推进智慧教育和教育信息化2.0建设,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十三五”期间,江苏在智慧教育、智慧校园、“三通平台”、“三个课堂”、教育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江苏智慧教育呈现了智慧互联新样态,多地开展了智能互联实践探索。如镇江市的智能互联课程资源建设、南师附中树人学校的智能互联助推学生STEM素养发展、南京市的智能英语语音训练平台建设、高邮市第一小学的“智慧评价”数据支持小学生德育评价、江南大学的智能互联教学应用等。这些智能互联实践涵盖了技术、网络、媒体、平台、数据、资源、人和物等多个智能互联层次,其应用范围涉及课程教学变革、创新人才培养、优质资源区域共享、德育评价改革、智能互联环境建设等方面。江苏省的系列创新做法具有前瞻性、探索性和普适性,非常有必要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十四五”开局之年,智慧教育被写入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这意味着,智慧教育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更好地促进江苏智慧教育未来发展,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建议未来:第一,将智慧互联纳入省市、区县、学校智慧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智慧互联的建设目标和内容,引导和规范智慧互联未来发展。第二,积极推进教育部和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立项建设,以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推进智慧互联在学习、教学、学校管理和区域治理等方面的示范应用,拓展智慧互联的实践场域,促进智慧互联的深层次创新应用,推广智慧互联实践成果。第三,大力推进基于5G+WiFi6+AIoT的超高速智能互联网(超高速智能教育专网)建设,加快升级新一代智慧校园建设。第四,加快推进智慧互联解决方案、技能互联网、触觉互联网、多网融合技术、智能互联终端、智能交互、新型智慧资源、智能数据可视化分析、多模态数据分析、智慧决策与治理等方面的研究。第五,面向移动在线教育、线上线下混合教育(OMO教育)、短视频+直播教育等新型教育形态,全方位推进智能互联,重塑课程资源形态,显著提升教育智慧化水平。第六,利用智能互联推进学校业务深度耦合,优化线上线下业务流程,深化新时代的教育评价改革,释放师生的创新活力,激发教育变革力,培养面向智能时代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