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时空论的美学思考

2021-12-02 15:41徐晓庚汪帮敏
齐鲁艺苑 2021年1期
关键词:康德时空哲学

徐晓庚,汪帮敏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时空论”被誉为哲学皇冠上的“皇冠”。哲学史上超世天才在此有新识,便有大的哲学问世。对“时空观”的批判就是对哲学基本命题的考察,推动哲学的革命,也自然产生美学革命。康德哲学对旧哲学的时空观做了总结,他之后的哲学乃康德哲学的发展,这根基就是康德对时空的发微。罗素说:“《纯粹理性批判》的最重要部分是时间和空间的学说。”康德的时空论问世已经225年了,虽然称雄世界的大哲学出了不少,但还没有人越其标杆,这是公识。康德说:“凡吾人所有之知识,非先确定其由来,决不使用,所有之原理,非知其起源,决不信赖,此固极自然者也。”[1](P31)是真理占有人,不是人占有真理。任何真理必得实践验证,若其在实践中现实中考量不通,便需新的求证。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创世,因特网创造了新的时空世界,这是不能用一切旧哲学时空论来理论的。随着虚拟空间设计的发展,网络虚拟成为现实,虚拟时空还会有更大的发展。新的空间维度与时间维度随时变革,新时空不仅成为现实,并被大众生活享受。这些明摆在生活中,但是我们的哲学与美学却没有对这个新的时空发展做研究,这是理论落后于实践。这个命题的讨论,自然会使哲学与美学的研究发点酵,产生裂变,意义重大。这里仅就虚拟设计的时空观美学思考,一己窥视,供智者慧识。

一、经典哲学时空观与虚拟时空观之区分

康德是“时空论”的集大成者,综合批判前辈哲学之时空所识,创造前无古人思致的界域,令后学就此望而生畏,但企望攀过此门槛的先贤多,成功的创获者少。康德认为哲学的界域就是人的知识权限,人的知识建构能力到底有多大,只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我们才能判断其它,这是他哲学的出发点,这就是他说的“只要给我力量,我将创造宇宙”。他认为“时空间”是人理性认识与把握的心的界域,时空是一个虚设的概念,随着人的认识能力的增长而逐步扩大,是事物存在的外在形式,是“纯粹的先验图式”,是外在于人心可以认知的无限变量,它与真实事物相隔。这是他认识论的起点,是他认识论的基石。他的全部哲学就是以此理论发展。他认为“时间”是主观感知而存在,没有人的认知,时间不会存在。“时间”和“空间”虽说是人类认识世界“纯粹的方式”,现实就是在这个“纯粹的形式”里填“质料”,人类的认识都只能在这个界域里实现的。所以“一切知识虽以经验始,但并不因之即以为一切知识皆自经验发生”[2](P27)人在掌握知识构造能力之后,依靠想象力的综合创造才能获得新的知识,产生新知识。所以,康德的“时空”论是建立在人的理性管束下对知识权限的考察,他所说的“时空”是可以感知的时空,是可以认识的“时空”,是外在于人心的时空,是可以视知到的“时空”,这就是我们说的真实“时空”。知识就是这样发展的,我们只有把这认识清楚了,才能对世界占有。以往旧哲学没有把这说清,便谈知识的创建,这是惘行。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时空”上有重要的创建。他提出了相对论,纠正了牛顿的时空错误和康德时空的错误。相对论的本质讲的是相对性,它借助运动、空间与时间来解析物理变化。相对论认为运动是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运动。爱因斯坦认为:“相对性原理在其最广泛的意义上是包含在如下的陈述里:全部物理现象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即它们不为‘绝对运动’概念的引进提供任何根据;或者用比较简单但不那么精确的话来说:没有绝对运动。”[3](P41)在爱因斯坦看来,空间是物质客体的一种次序,空间概念仅是这种方式的存在,所有的物体都是在这种方式下存在的。它有两个概念,第一种观念认为空间是决定物质世界的位置性质;第二种观念认为空间是一个容器容纳物质客体。牛顿认为,第一种观念不能说明物体的惯性原理和运动定律,空间不仅作为一个同物质客体无关的独立东西引入,而且还指出它在整个理论的因果结构中担任一个绝对的角色。绝对空间(即一个惯性系)作用于一切物质客体,物质客体是不能反过来给空间以任何反作用。爱因斯坦认为战胜绝对空间是可能的,物质是在场的,实在的,这将代替物质客体概念,这是物理学的基础,没有在场的空间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虚设”的空间,空间是实在的。相对论认为不存在无时间的空间,也没有无空间的时间,时间与空间是结合。爱因斯坦认为这种结合就是“空间-时间”,是一个结合体,它们在运用中同时出现。爱因斯坦指出:狭义的相对论认为,一个特殊的惯性系来说,与一个选定事件同时的许多事件的总体固然存在,但它不再同惯性系的选择无关。物质的现在是因“现时”失去了它的客观意义。广义的相对论认为:空间-时间不会独立于物质而存在,不存在没有“在场”的空间-时间。空间-时间是在场的一种同质对应关系。爱因斯坦说:“我们能够想象东西不存在,但是不能想象它们所占据的空间不存在。”空间是独立于经验之外的,它是在人的认识之前就存在的,我们的感性认识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认识世界。康德就是按照这个原则来认识世界,物质或为直观材料填充空间,是直观的质料。这样爱因斯坦不仅纠正了牛顿的绝对空间和绝对的时间观念学说,也纠正了康德的先验的绝对空间和绝对的时间观念。

计算机于1946年发明以来,数据集成与信息库创造了新的网络电子空间,新的时空对人们生活产生直接影响。虚拟时空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了新世界。网络空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扩大,是一个在理性管束下规定的空间,这个空间是有限的。空间随技术发明而无限变大,难以限量,看似无穷,但无论怎么无限变化,都受理性设计的限制,是有限的,这是肯定的。在数据库里,信息被技术化,生成了信息化。虽然随着技术材料发明,计算机与网络可以升级,这样信息既是无限丰富的,但信息量总是可以计量的。信息随着阅读的丰富,产生裂变,这种变化随主体的丰富与需要而产生效果,让虚拟数据信息成为人们感觉的世界,只要你打开电脑,敲打你的键盘,按指令输入信息码,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完成信息匹配,形成信息对称,你就会获得真实的世界,在这个空间里感受信息世界的丰富性、生动性和无穷性。所以虚拟空间是一个在指令下操作的空间,是在定时限量中产生的时空观念。这类似柏格森的“连绵时间意象”,这里是流动的信息世界。每一个人可以在键盘的指令下获得信息世界,也可以按指令输入新的信息,或者进行信息链接,扩大信息量。信息化、数据化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创造变幻的时空,在一个指令中获得时空中或锁闭时空中。它在人的理性管束下形成,在人的知性下发展,在人的运用中产生信息对称-匹配,在人的阅读与获取中产生效果。这是虚拟的空间,是“数据信息-时空”,是一个模拟的世界,也有真实的效果,是一个按指令操纵或锁闭的时空。

二、虚拟时空的基本原理

虚拟世界是想象生成的世界,是幻想的世界,是科学技术发明的果实。它是按人的意志需要发生变化,是在理性的原则下创造的,在知性的指令下实现生成的。这与一般的社会科学不一样,不需要习俗与公理认证,却要遵循着一些基本的原理而建筑,用马克思的美学理论来讲,是按“美的规律来建造”,是劳动创造的美,它也有基本的原则。这些基本的原理主要有虚拟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虚拟时间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虚拟空间的有限性与无限性。计算机是人设计的,按数据编程借科学技术生成,所以它的空间是有限的,我们通常不能感知它的空间限量,但是它的空间实际是有限的,不会无限的大,这个空间随着技术与材料的变化,空间容量是会扩大,无论怎么扩大,但不会无限的扩大,是能用一个尺度或单位衡量算计的。这就是说它的空间是有限的,不能说它的空间是无限的。但是我们也可以感知他是无限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它的运用也是广泛的,从单位的计算程序发展成网络世界,信息量会无限扩大,内容会丰富,似乎你享用不尽,可以无限填充,只要技术可行。这个空间就会有无限的变量,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我们不可想象它会丰富到什么程度,所以它是一个奇幻的世界。它好似一个大容器,量不见底,深不可测,这就是它的无限性。我们所看到的不仅是信息编码,也是在类似康德的“验成感性形式”里填写“质料”,从而获得感性的直观。信息编程就是康德的“空间的驗前纯空间形式”,只要我们将信息储存在其中,当我们使用时,它就会以信息成像出现在我们面前,而且也是我们可感知到这个真实世界,这实际是一个虚拟的现实,而不是现实中实在事物,但是我们却认为它是真实的,谁也不会怀疑它是假的。类似柏拉图所说的“模仿”现实,这就是再现的艺术。在这一个虚拟空间中,虽然说是变化与空间具有无限的变量,但并不是可以随意地变化,它总有一个原则,必需依靠一定的原则,信息编码才能生成现实,可以将感知的事物变成真实。如果我们不按这个技术指令来做,是不会信息成像生成的。这就是虚拟空间的有发性和无限性。

虚拟时间的有限性与无限性。虚拟空间有时间的开端,它有起始,这就是它的有时间的限性。另外是否会有新技术与新思维来创造,这是一个未知数,似乎它的时间是没有终端,它是无限的。它产生了“输入时间”和“输出时间”。数据网络的传输受材料寿命的限制,它总会在一定时间内报废,这是它的时间性,也是它的有限性,人使用网络电子技术,也会有一个时间限量,这些都是虚拟设计时间的有限性。但是我们也会感受到它好象总是不会损失,似乎进入了数据库或电子集成,就会永远使用不尽,用不完,享受不尽,它不受时间的限制,在时间尺度内它是无限的,这就是它的无限性。计算机的发明、虚拟空间都受技术的影响,它的发展也会受到时间的限制。技术的发展虽然日新月异,它可以“喜新厌旧”,技术的淘汰性太强,技术的更新与创造更快,我们难以计量。随着人们对网络与技术的占有,一定的时间会感知信息的存量是有限的。时间总是可以把握的,我们可以感知。但是技术的信息一但储存,它可以无限的使用,无论个人是否操纵电脑,它总是会存在的,不会因人为使用或不使用而发生变化,这就是数据库的科学性,科学是受理性规定的,这就是说它是有限的量,是限定的,是有限的。人们在有限的时间中会占有信息,只要人做用信息,就会获得信息,产生信息配对,计算机就会产生信息匹配。所以虚拟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是在有条件的无限,而绝对不是任意无条件的无限,没有界域,这是无疑的。虽然人工智能已经出现,但它都是在一个时间尺度内存在判断。

虚拟空间与时间相互依存而存在,它不会单独而发生,正是因为在人的设计与使用中,它们才能产生效果。人们在使用指令,就会感知到虚拟时空的真实存在,甚至会让虚拟时空体现出来。它们不会单独体现出来,我们甚至可以认识到的设计也是按这个原理来编程的,而绝不是单一的编程。它只是一个人设计的“纯粹时空”原理,是人借技术而创造出来,人们可在这个空间-时间中来构造,创造美的世界,让我们随意阅读,获猎信息,感知“第二自然”,感知未来,图像未知,了解世界的瞬间事情的发展,传达信息,获取信息。

三、虚拟时空的美学原则

虚拟时空是信息编程的世界,是仿真的成像世界,是人造的“第二自然”。我们既可以感受它的神奇,也必须认识它的美学原则。任何创造都是人的创造,都有人的审美思维法则,既然是人的智慧创建的世界,无论怎么发展,但决不会与人的思维与行为相背离,这就必须按照人的审美规律来认识它,这是一个基本的原理。既然是这样,我们也就得依靠美学的原理来思考它的法则。那么它有什么样的美学原则呢?通过我们思考,大体上有如下原则。

1.虚拟是仿真,是人造的自然与真实世界,它是再现的艺术,是“第二自然”,是马克思的“按美的规律来建造”,是劳动创造的美。无论是数据集成,或是信息图像生成,或是语言仿真,甚至是人工智能等,它们被看成真实的世界,随着技术的更新完善,逼真性几似实际的场景,信息内容更丰富,人可以了解自然与世界一切,也可以随心所欲地传递自己的成像与编辑好的信息与人交流,交流群体效应,产生信息链。但无论是怎么发展,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产生的信息来自世界何方,虚拟的物象都是仿真,不是真实的,都是人们创造的信息,是在利用信息,是在交流信息,是电子网络所创造的世界,这些我们运用美术理论来解释,就是“第二自然”,是模仿性的,是一种再现性的世界,尽管这个世界内容精彩异常,但都是在这个原理下可以解释的。所以当我们看待白南准敏锐地将这些现象创作成媒体空间艺术展览时,我们只是从当代美术的发展角度来理解,却较少从美学的角度来认识。今天我们反过来看待来些,似乎再做理论解释,就明白这些了。德国学者汉斯·贝尔廷在《媒体艺术里的时间与历史时间》一文中指出:“把媒体艺术列入历史的时间似乎并不困难,因为媒体艺术无疑是20世纪60年代发明。”[4](P152)“艺术家控制住它的材料,以便赋予它一种开放的形式,同时以一种每个人的‘语言’与观众进行对话。此时,时间的拼贴作为一种观念代表了意识的‘内在的时间’。这样我们才能理解编辑的意义。”[5](P157)

2.虚拟创造具有时空的丰富性,体现了人的想象力创造的丰富性。在网络电子媒体艺术里,如果不从总量编程尺度来考察,我们是难以想象它的丰富性。随着时间的发展,信息量不断地增加,储存的信息随时聚增,一方面是将旧的资料信息库集成相加,另一方面每天都在聚量增加信息。每个人按自己的需要去获取信息,占有信息,同时会应自己爱好而通过端口发布信息。新的传播方式的变革,分享或创建信息的手段让人受用不尽,我们不可想象,它的变化随创意成真,这种信息波无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或效果,但是却有一个是不可变化的,这就是它让每个人都成为艺术家,在技术面前,人人平等,今天一个微信,明天一个微创,几天前是wifi,今天却又有lifi,再个几天会出现什么,不可预测,但是它会层出不穷,每个人在这样的技术面前,就可以开心赏目。这种丰富性一是自娱,另一个它们与大家可分享。这些说明什么,这就是想象力的丰富,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人都是艺术家”。每个人都可以露一手,好生快乐。作家、舞蹈家、杂家、艺术家等现在都不神秘了,都可以登台搞微创。我们都可做电视文学、戏剧、电影等艺术家,这就是康德说的“人的想象力的完美”,美在创造中,美就是创造。

3.虚拟仿真是一个信息流动的世界,它随人的阅读变化,知识编码变成审美信息,成为一个流动审美意象河。人的审美实现既是创作的实现,也是阅读审美的实现。审美对象是既定的,但阅读信息会随读者的知识性与审美需要的交流,从而实现审美的愉快,产生美感。英国美学家罗曼·英加顿认为,美是对象客观化、具体化、审美经验与反思的结果——体验对象信息的川流不息的意象活动,将美学归结为一个流动的意象群,成为一个信息阅读的意象河。我们在网络电子世界里,感受到的不仅是无限的美的对象,也产生无限的美的快乐,美因人而异,美因时而变。一方面我们会感受到美的对象的丰富,另一方面也产生审美疲劳。人在网络时空中感受美、捕捉美,时刻通过端口将世界之美传入网络中,美享受不尽。在网络世界中,我们面对的是不断流动的美的信息,感受川流不息的美,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神奇,你只要打开电脑,美的对象或对象之美,就会让人感受到,我们是被美,而不是在单纯的审美。网络世界里的美,是一个生生不息的美的乐园,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全异的美的世界。大自然是美的,但因自然对象与人有距离之隔,美的产生的丰富性是有限的。如果在网络世界里,我们感受到自然在这里相形见绌,人的创造太丰富了,人的智能与审美创造太伟大了,竟然让自然之美远逊于人的创意的生成之美。这“第二自然”或“人创造的虚拟世界”令人产生无限思致。这就是人类智慧的魅力。美在创造中,只要你有审美的眼睛,有审美的时间,网络世界让人感受知识就是力量,智慧就是美。

猜你喜欢
康德时空哲学
跨越时空的相遇
菱的哲学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小包哲学
艺术百家
时空守护者之宇宙空间站
时空之门
漫画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