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周宁县实验小学 魏晓英
阅读分为课内和课外两方面,教师要将课内课外阅读进行多重对接,依托课内教材选择课外阅读素材、借助课内鉴赏延伸课外阅读范围、根据课内要求做好课外阅读笔记、借鉴课内学法展示课外阅读成果,从而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在提升其阅读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教材内容是阅读教学的主阵地,但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不要拘泥于教材,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课外阅读素材,指导学生进行对接性阅读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和习惯。课外阅读资源浩如烟海,教师可以在素材收集方面做出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参与到课外阅读材料的收集整合行动中,确保课内课外阅读对接的顺利实现。学生在收集课外阅读素材时,因为缺少必要的鉴别能力,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一些困难,教师对此需要有客观认识,从素材收集环节展开方法传授,确保课外阅读顺利展开。
小学教材中的文本内容,在课外都可以找到众多辅助性阅读素材。如教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师先与学生一起阅读文本内容,对文本中的语言做重点研究,对作者情感展开深入探究,自然建立阅读认知基础。在整理课外阅读素材时,教师要求学生利用教辅材料,或者是互联网,收集关于草原的名篇,或者是古诗词中的草原等内容来阅读,让学生感受草原风光,形成课内课外阅读认知的有效对接。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草原之韵》《我到了草原》《敕勒歌》等内容,并布设一些阅读任务,与学生展开互动性阅读探究,以提升阅读学习品质。课外阅读素材极为丰富,教师针对学生阅读基础实际做出推介,其适合性更强,对学生形成的学习辅助也会更强。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语文的课内阅读教学中,语言鉴赏是核心教学内容,但小学生语言鉴赏方法不多,对鉴赏存在狭隘认知,教师要注意做好方法引导,让学生从典词、佳句、段落、构思、情感、主旨等角度展开深入思考,自然对接课外相关内容,形成语言鉴赏认知基础。培养学生独立的鉴赏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追求。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寻找鉴赏切入点,还要在鉴赏操作程序方面进行对接探索。
在进行课内学习语言鉴赏时,教师要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先精选鉴赏内容,然后给出方法借鉴,要求学生自觉展开鉴赏操作。如《夏天里的成长》,教师要求学生选择典型语言,并给出鉴赏指导:找出经典描写语言中的典词、佳句、修辞,或者是对语言色彩、写作方法、结构特点等方面做深入探究,都可能找到鉴赏的操作起点。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展开对应操作。如找到这样一句:“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进行鉴赏:这句话采用了反复对比的方法进行表达,写出夏天成长的迅速,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师对学生鉴赏情况进行点评,并要求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对课外内容进行相同操作。学生开始收集阅读课外内容,找到一些适合的内容进行鉴赏操作,自然形成学科认知基础。
教师为学生推介语言鉴赏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触动,从学生鉴赏情况可以看出,教师教学引导是卓有成效的,学生都能够建立语言鉴赏操作体系,对一些经典语言进行对应分析解读。课内课外对接性语言鉴赏操作,对学生学习形成更多启迪。如果教师能够给学生布设更多课外阅读鉴赏的任务,其助学作用会更为丰富。
阅读教学有其自身规律和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学习时,需要建立完整的认知体系,将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在课内课外阅读对接环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自觉收集相关阅读材料,还要对课外阅读内容进行整合处理,引导学生写阅读笔记,让学生写读后感,这是最常规的也是最有效的要求。小学生有课外阅读的诉求,但缺少科学处理课外阅读内容的经验和方法,教师适时推出阅读笔记,能够促使学生自觉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良好习惯。阅读笔记没有固定格式,教师要做好方法指导。
学生展开文本阅读时,其阅读感知是极为丰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感知体验写下来。读后感、读书笔记是最为常见的阅读记录形式。在教《故宫博物院》时,教师利用故宫建筑平面图展开阅读引导,要求学生根据游览的路线进行梳理阅读,对故宫建筑有了整体认识。在阅读鉴赏环节。教师要求学生选择故宫的一座建筑进行口头介绍,说出建筑的突出特点。学生根据教师引导逐渐进入阅读环节,为丰富学生阅读感知,教师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关涉故宫的文章,或者观看故宫的影视作品,并写下读后感或者观后感,准备参与展示活动。关涉故宫的影视剧非常多,学生在课外收集过程中,对故宫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都能够主动进行诵读,课堂成为故宫发布会,其信息量很大,给学生提供难得的学习契机。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介绍故宫的建筑特点,培养学生读说应用意识。特别是课外阅读推介中,要求学生以读后感和观后感形式呈现阅读成果,将课外阅读视野延伸到更远。学生平时不是很关注影视剧内容,学习过《故宫博物院》后,会对故宫相关的内容有更强敏感性,通过读后感形成阅读认知会更为深刻。课外阅读有读书笔记、读后感做支持,对小学生来说是全新体验,因为平时很少有这样的经历,自然会感觉比较新鲜,如何让学生坚持下去,这是教师需要重要考虑的问题。
课内阅读教学有展示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展开集体交流、网络展示、互动评价等活动,都能够达到展示阅读成果、共享阅读经验的目的。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其阅读认知会迅速成长,教师正确引导和评价,都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动力。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要求学生展示诵读、主题发言、读写展示、课堂讨论、角色演绎等,这些活动都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在课外阅读成果展示中,教师不妨要求以书面作业形式呈现出来,如果教师能够借助网络展开信息发布和共享,助学效果也会更好。
学生在课堂展示中,主要是读、说写等形式,而网络展示打破距离界限,交流更为直接和快捷,学生自然更为青睐。在教《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要求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阅读,对文本折射的道理进行集体研讨,然后延伸阅读话题,要求学生借助多种渠道收集课外关于环保内容的文本,在自主阅读中形成个性认知,以“环保有我”为主题展开演讲,并制作成演讲视频,提交到班级网络交互平台上,以便让更多同学和家长都能够看到、听到。任务布设后,立刻引发学生热议,很多学生都没有这样的学习经历,因此需要教师在学法操作上做出指导,同时,也要给学生更多精神方面的鼓励。学生进入课外阅读和视频制作程序之中。班级网络交互平台不断有学生演说视频传来,教师亲自参与网络交互评价活动,要求学生充分评价择优推选,网络交流气氛活跃起来。
一个课外演讲视频制作任务的推出,给学生带来全新阅读体验,课内课外阅读结合更为密切,学生在对接中形成的学习体验更为丰实。学生对网络交互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自主制作演讲视频也有一定难度,教师给予更多学法支持和帮助,引导学生家长进行协助操作,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激励。从学生制作视频的具体表现可以看出,视频制作是比较成功的,给课内课外阅读对接创造良好条件,给学生阅读学习带来更多直观体验。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对应设计,促使学生自然展开阅读对接操作,其实践应用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课内课外阅读的全面对接,能够为阅读教学带来更多成长点,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有整合意识,在阅读材料收集、语言鉴赏训练、阅读笔记组织、阅读成果展示等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学法支持和帮助,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小学生阅读积累比较浅薄,亟待课外阅读进行弥补,因此需要教师展开针对性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循序渐进地增加阅读积累,进而形成崭新的教学对接点,让学生在融合性思考中形成阅读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