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元素 培育学生优秀文化品质
——安徽省宿松县程集中学高中英语中华文化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探索

2021-12-02 13:42王雪峰夏毕华
中小学校长 2021年7期
关键词:中华高中英语传统

□王雪峰 夏毕华

文化意识是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端正学生的文化态度、形成学生的价值判断、内化学生的文化品格、优化学生的文化行为,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内容。[1]高中英语教学亟须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促使学生将文化自信根植于心,从而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一、传播中华文化知识,激发民族文化兴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传承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源和核心支柱,同时也是中国人信仰力量的坚实基础。对民族文化认知的教育就是自我认知的教育,由此可以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准正确的人生方向、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民族的认同感,以及增强国家观念。

学校播放系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节目,比如《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由此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与热爱。让学生阅读语篇素材,可以促使其初步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由此促进学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从中汲取知识、智慧和力量。

学校利用课前5 分钟开展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用英语朗诵中华古诗词、古代与近现代名人名言,编写中华诗词名家戏剧故事,并开展课堂表演等活动。上述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和提高思维发展水平,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协同发展,还可以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加强民族文化自信,以及发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开展以“用英语谈中华文化”为主题的英语手抄报比赛,由学生进行手抄报的设计与创作。学生在收集、阅读、设计和绘制过程中,既能进一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通过动手体验带来精神上的收获;既能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又能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这是“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崭新模式与有效方式。

二、坚持立德树人宗旨,凸显学科育人目标

教材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要“武器”和重要的课程资源。学校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可以实现学科育人的终极目标。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高中英语新教材为了将育人目标落到实处,选编中国近现代以来各时期、领域和行业的优秀、先进和英雄人物故事与事迹,开展学生美德教育。比如“铁路之父”詹天佑——充分体现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树立一座民族自强、自立和自信的丰碑;“万婴之母”林巧稚——为了自己热爱的职业,把毕生心血都献给妇产科事业,为千家万户带来欢乐,充分体现医者仁心和奉献精神;“导弹之父”钱学森——舍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待遇,将自己全部精力投入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充分体现其伟大的爱国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航天英雄”杨利伟——舍小家顾国家,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是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见证人和标志性的人物;“女排明星”郎平——不论是在运动员时期还是在做教练时期,“为了祖国的荣誉而奋斗”永远是其内心不变的追求,“女排精神”成为激励中国人顽强奋斗的时代精神。

除了上述的感人故事与事迹外,还有介绍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常见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博大精深的古诗词、具有独特审美情趣的水墨画等。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气息的素材,能够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教师可以利用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的语篇,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内涵,由此让学生深切感受和体会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进取精神,有助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夯实基础。

三、加强多元文化理解,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强调,教师不仅应该帮助学生确立多元文化意识,促使其形成开放包容态度,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促进国际文化的融通,而且是从促使学生理解和欣赏部分英语文学名著和经典演讲等为肇始。

比较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的特质,加深对两种文化的认识,由此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系统和正确认识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共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文化意识,建构多元文化模式,从而形成开放包容和兼收并蓄的世界观。

以译林版教材为例,高中英语选编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名人演讲等语篇佳作,如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Hemingway 的The Old Man and the Sea 文章节选;美国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Richard Feynman 的演讲The Value of Science 等。同时,选编时代弄潮儿和风云人物故事,比如唐朝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因发现青蒿素而挽救数百万人生命的屠呦呦;著名战略科学家和时代楷模、心有大我和至诚报国,以及用自己的生命树立标杆的黄大年等。辑录大量含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文章,比如有“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反映北宋民间风俗与人生百态的《清明上河图》、激发强烈爱国热情与团结精神的《黄河钢琴协奏曲》、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与利用人体穴位治疗疾病的针灸,以及助力强身健体的太极拳等。

通过享受上述文化“大餐”,学生可以感性了解不同文化,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比较、鉴赏、批判和反思,可以形成理性态度,从而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以及熟知不同民族的思维特点和价值取向,同时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及坚定文化自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展跨文化意识,不断地增强跨文化理解与沟通的能力。

四、展示新时代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高中英语教师非常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补充大量反映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比如城际重要交通工具——高铁、满足美好生活向往的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共同合作与实现共同发展的“一带一路”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同时,需要及时展现近年来中国在太空探索和航天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比如神舟飞船、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玉兔月球车、量子通信、北斗卫星组网、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的成功发射、超级计算机“九章”的横空出世等。

教师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讲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需要向学生呈现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变化、科技进步的新成果、经济建设的新成就,有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感,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日常英语教学活动,高中英语教师能够“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和启迪学生,促使学生眼中有星辰大海,踏上先辈征途,点亮科学强国梦,从而投身于科技强国建设的伟大洪流中。

五、立足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确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文化虽然具有民族特征,但应该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高中英语教师应该担负起教会学生学习、继承、宣传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促使其在世界各地都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高中英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的语篇能让学生浸润在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由此汲取营养、获得力量、振奋精神、充满智慧,从而自觉地热爱、丰富、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就像一颗生命力极强的种子被撒播到世界其他地方,并且与其他文化交汇与发展,彼此因交流而丰富多彩、因互相学习而同放异彩、因相互融入而富有活力。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为例,选择性必修四Unit4 Sharing讲述中国志愿者在非洲国家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参与志愿服务和援建工作的感人故事。他们为当地人民兴建医院、学校和铁路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通过阅读上述语篇,促使学生深刻体会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责任担当,积极谋求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与进步,以及构建同呼吸、共命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在高中英语学科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际合作精神,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与格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坚定推动者。学生在学习高中英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篇时,往往只会关注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其中的内涵,使得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教师需要有机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内容,深入地挖掘其背后的价值导向,以使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可贵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文化修养,从而具有优秀的文化品格。

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教材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是实现高中英语学科总目标的重要课程资源。作为优质学习内容的载体,高中英语教材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达成《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到的文化意识发展目标: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

高中英语教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维护者和传播者,应该有效利用英语教材、充分准备英语课堂、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向全世界宣扬悠久、厚重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此发展和丰富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与中国力量。

猜你喜欢
中华高中英语传统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