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红珍
随着信息化2.0 行动计划的不断深入,将线下教学内容通过选择运行稳定,工具及素材丰富,功能完善适宜学生学习的平台进行在线直播授课,高效地完成教学内容,实现课堂三维目标,达到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势必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学校通过大量智能环境下在线教育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发现与反思。
云教学平台除了在线测评的各个知识点实时数据分析的评价外,开放的学生分析性语音互评及点赞功能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评价与反馈中,除常见得分、优良情况等指标,教师终端所支持学生学习报告的生成,还可总结出提高率、知识点掌握程度。支持教师微课录制,可一键分享到学生空间,学生端支持查看详细的解析评价等。智能化的评价很好地将传统的定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如学生每一次的精彩回答、有序的动手操作、教师给予的表扬及平台导出的数据性分析评价,达到多元化评价相统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面使用智能大数据的教育平台,薄弱知识点在线检测,智能化即时统计教学数据,精准分析和诊断,即时反馈,减轻了教师负担。科学性的作业评价,为重构教学侧重点与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提升了在线教学效率。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证,也是教师教育教学追求与思考的目标,在线学习过程中实时呈现学习轨迹,达到了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随时随地再次学习成为可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情况随时掌控,形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成果展示时的互相评价、资源的共享,促使学生与教师都成为教育教学的参与者、促进者与评价者,构建了师生之间“民主参与、平等对话、和谐交流”的师生关系,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新的时代,在教育信息化2.0 行动指引下,必须努力解放思想,完善教学方式,一是积极创设优良的学生学习环境,改变学生作业题型,优化学生学习过程,通过智能化创设直观、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布置灵活多样方式的作业,如游戏化作业,上传式拍照作业、上传自定义布置作业、视频实践作业等。另外,作业训练对不同学科支持,如中英文朗读、智能测评、听说专练等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二是学生作业批阅模式通过基于智能环境达到多样化,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除了支持客观题型和智能测评自动化批阅外,还可多终端批阅,达到学生互相批阅、赋分、语音评语功能等。
基于智能化教学情境创建,学生多样化、游戏化作业及作业错题自动整理,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唤醒学习内驱力的智能辅导,适应深度学习。个性化学习方案,让学生爱上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信息教学中的直观形象性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充分发挥智能环境下生成的直观生动、真实具体的教学情境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这不但能发展学生的直观思维,还为抽象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云平台里的“随机点名”功能和某平台会议共享功能,随时针对教学重难点对学生进行点名提问,提高学生注意力,增加学生参与有效度,发挥学生主体性,突破重难点,展示动手操作的过程,将学生注意力时刻保持在课堂上,使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互动。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充分利用云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得出的各种针对学生学情的大数据,还要利用云平台的智慧课堂,结合学情数据对教学内容重新构建,将教学内容分2—3 个小板块授课,通过智能条件下的直观情境思索与思维启发,采用“问题组织+板块设计+讲练结合+PPT 课件”呈现的教学设计,实现启发式教学。以学情数据为基础,重组课堂结构,互动实践,提升课堂实效。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将日渐深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课堂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课前推送预习单,学生提前划重点,在线授课时利用课件的直观性突破重难点,课后为学困生推送录制的教学短视频,或者根据学习情况再次回看课堂实录,师生之间不受空间限制讨论交流,这样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内容安排与时间分配发生了改变,更加明确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线上与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通过大数据,达到了精准分层教学的目的,解决了常规课堂上因材施教难的问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得到了提升,极大地提升了教育教学的效果。
智能互联教学不是简单的互联网视频分享和一般的在线直播。真正的在线教育毫无疑问是优质的课程内容与智能互联教学平台的技术相融合,并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达到教育现代化的目的。一味地强调操作技能,而不重视课程内容的在线教育是没有活力和生命力的。目前对智能互联教学的探索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上都不算十分成熟,例如,部分家庭网络条件薄弱和学习终端不足,对在线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对于部分学生在线学习的适应性、内容的选择性和学习的自律性以及用眼健康的适度性,还需要从设备技术与管理、学习方式上进一步探索。
在线教育的发展必然是向着学习效果最大化的方向发展。借助智能互联技术手段全方位、多角度、跨时空呈现教育内容,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这无疑是在线教育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