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小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会大大提高。笔者最难忘的是教一年级学生的经历。他们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根本不适应小学生活,一节40分钟的课对他们来说真的太漫长。一节课中有一大部分的学生是心不在焉的,非常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对此,笔者在每节课的开始利用新媒体信息技术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故事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比如,在教学减法的概念时,笔者创设这样的动画情境:今天是星期天,小虎和小明来找小红玩,小红正在折纸鹤,他俩跟着小红学了起来。在小红耐心指导下,小虎和小明都学会了折纸鹤。小明高兴地拿着折好的纸鹤回家给奶奶看。原来有3个小朋友,走了1个,还剩几个小朋友呢?还剩2个,这2是怎么来的呢?3个小朋友共有3只纸鹤,被小明拿走了1只,还剩几只呢?他们下午来到了公园,小丑拿着4个彩色气球,不小心飞走了2个,小丑手中还有几个气球呢?
这个情境非常契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可以非常好地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轻松地理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用减法。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弱,特别是抽象思维,而小学数学学科中的部分学习内容恰恰又是抽象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对于一些抽象性比较强的内容,学习起来比较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有意地将相对抽象的问题转变成学生更容易接受的直观形象的问题,有效地避免学生在学习抽象内容时产生厌学情绪,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如在教学“时、分、秒”时制作一个钟表,让学生先认识钟表的构造,说出钟面上有什么,大格与小格各有多少个,接着运用多媒体将时针、分针和秒针进行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使学生明白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分针走1圈是多少分,同时时针走多少;分针走1小格是多少分,同时秒针走多少。通过动画演示,很形象地使学生对时、分、秒有了深刻认识,还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时、分、秒三个时间单位的关系,有助于接下来的深入学习。
教学中,有一些教学难点光凭教师单一的讲解,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这些不能真正理解的学习内容,导致学生在练习中会出现很多错误。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很好地缓解这一问题,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将教学中的内容进行静态和动态的转变,扩大教学内容的范围,便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1千米到底有多长,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模糊不清的,而且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进行实物操作。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利用课件让学生初步认识8个人手牵手站成一排,大约有10米长;80个人手牵手站成一排,大约有100米长;800个人手牵手站成一排,大约就有1000米长了。学校的运动跑道,一圈是400米,两圈是800米,两圈半就是1000米。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形象生动地加强了学生对于1千米的认识。
在一堂课中,需要学生们运用新知识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以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随后的课堂小结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一次好的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很好的回顾和总结,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对于课堂练习,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精心地设计一些由易到难、富有弹性、体现差异的题目,还可以将练习设置成游戏的形式,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知识的梗概以多元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系统地巩固知识,体会重难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进行总复习时,因为每一个复习点都涵盖好多个小知识点,学生自己去总结、归纳很难做到全面,教师要学会运用多媒体技术,系统呈现复习内容,加强学生对知识之间联系的理解,便于学生进行比较,突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