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2021-12-02 13:24段英侠
智慧健康 2021年24期
关键词:前庭症状临床

段英侠

(沈阳理工大学医院 眼耳鼻喉科,辽宁 沈阳 110159)

0 引言

眩晕(dizziness)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是患者平衡障碍的一种主观感觉,空间定位障碍的运动错觉及体位障碍之错觉。病人感到自身或外界静止的景物运动的错觉,呈旋转、摇摆或漂浮感,伴发恶心、呕吐、无法睁眼等情况,其具备较高的发病率,有资料报道,我国眩晕发生率为0.5%左右[1]。晕眩多发生于周围前庭系统的急性损害,也可见于中枢前庭系统病变,除耳鼻咽喉科疾病所致外,其他科疾病(内科、神经内科、脑外科、骨科、儿科、妇科、精神科)都可引起,所以治疗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眩晕是平衡系统(视觉、本体感觉、前庭系统)功能障碍所出现的一类复杂症状。人体的平衡、空间定向及本体感觉为人体重要的生物功能之一。平衡是由视觉系统、本体感觉系统(包括皮肤浅感受器和颈、躯体的深部感受器)和前庭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周围及中枢神经系之间复杂的互相联系而维持的。对线加速度及静态移位信息起反作用的前庭末梢器、视觉、本体感觉等的平衡信息传至中枢神经系统。在脑干的前庭核处,对来至平衡三系统的信息,与大脑皮层、小脑、网状结构及锥体外束系统等处传来的离心冲动进行整合及调制,从而维持了人体的平衡。如果平衡系统中任何一处出现病变,感受的信息出现矛盾及冲突,此种整合及调制失当,则可使平衡系统之间的信息匹配不当,而出现平衡障碍的症状—眩晕。

对于急性眩晕患者,应首先为其控制症状,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再寻找导致眩晕发生的病因并开展治疗,以期达到治愈。

1 临床常见眩晕的病因分类分析

目前研究报道中,关于眩晕发生的病因种类较多,前庭性眩晕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为前庭系统病变导致的周围性眩晕,还有一种类型为前庭神经颅内段与其纤维联系、大脑、小脑等病变导致的中枢性眩晕[2]。非前庭性眩晕有眼性、颈性、精神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包括循环系统疾病、血液病、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头部外伤等引发的眩晕,我国约有70%的高血压病人在脑血管病发作前都会出现眩晕。

1.1 前庭性眩晕

1.1.1 前庭周围性眩晕

(1)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在某一头位时,激发伴有眼震的短暂阵发性眩晕。病因不明确,可以为特发的孤立症状,亦可与下列疾病有关或继发于下列疾病:耳石病、头外伤、中耳及乳突感染、迷路炎、梅尼埃病缓解期、前庭神经炎、突聋、外淋巴瘘、椭圆囊斑块栓塞等前庭病变。该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也常见于青少年,眩晕往往由头位改变诱发,当转头、低头或夜间翻身时发作的BPPV,故易与颈性眩晕相混淆,持续时间多为数秒或数分钟,以10s 左右更为多见,部分患者因剧烈眩晕,持续时间较长,其眩晕的位置诱发性及间歇性并不明显。在老年患者,则常被诊断为“脑供血不足”,临床诊断借助头颅CT等影像学手段予以鉴别。有研究报道显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终生患病率为2.3%,1 年发病率为0.5%[3]。有学者认为,BPPV 占全部眩晕性疾病的33%左右,表明其具备极高的发病率,且复位治疗的实施可达到快速缓解症状的效果[4]。

(2)梅尼埃病。梅尼埃病属于特发性内耳疾病,是由法国医师Prosper Meniere 在1861 年提出,该疾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为膜迷路积水,其会导致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耳鸣、波动性听力下降以及耳闷胀感。梅尼埃病的患病人群年龄大多集中在30~50 岁,儿童的发病率较低[5]。梅尼埃病的典型症状主要包括眩晕、耳鸣、耳聋与耳内闷胀感。眩晕以突发旋转性眩晕为主,症状发作时患者会感到周围的物体围绕自身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转,在闭目时患者的眩晕症状会减轻,眩晕常合并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血压降低等症状同时发生。有学者通过研究报道,选取梅尼埃病患者151 例,其中46 例患者的首发症状为耳鸣,29 例患者为眩晕,10 例患者为听力降低,31 例患者为耳鸣加眩晕,28 例患者为耳鸣加耳聋,31 例患者为累及耳蜗与前庭系统,由此可知,梅尼埃病是导致眩晕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6]。也有学者通过研究报道,梅尼埃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眩晕、耳闷胀感、听力损失、耳鸣,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7]。

(3)耳毒性物质或药物所致眩晕。耳毒性药物是指可能产生耳内结构性损伤的药物,其会导致患者的听力出现临时或永久性损伤,同时也会对患者出现的感音性听觉缺失造成更为明显的伤害,导致患者出现眩晕、平衡失调、恶心、呕吐、步态不稳等情况,通过为患者开展前庭检查,可发现其前庭功能的降低或丧失,在前庭功能代偿后,可使平衡逐渐恢复,但也有患者平衡功能无法得到恢复。有学者提出,庆大霉素是导致耳聋的主要抗生素药物,该药物成分会产生自由基损伤,使患者的内耳微循环发生障碍,同时可能导致毛细胞线粒体功能被打破。顺铂属于临床化疗的常用药物,其也可产生耳毒性[8]。有研究报道,将顺铂大剂量应用,可使双耳初选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耳聋[9]。

(4)前庭神经元炎。前庭神经元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临床特点为前庭功能突然丧失,引起眩晕、恶心呕吐,不伴耳蜗症状,发病年龄多为30~50 岁,男女发病率相近。预后良好,症状多在3~4 周内缓解。

1.1.2 中枢性眩晕

(1)听神经瘤。听神经瘤属于常见的颅内神经肿瘤,其为良性肿瘤病变,也被叫做前庭神经鞘膜瘤。听神经瘤容易导致患者的前庭功能出现障碍,由此引发轻度头晕与不稳感,少数患者会出现短暂的旋转性眩晕,且合并恶心、呕吐、耳内压迫感等,由于肿瘤不具备较快的发展速度,因此随着前庭的功能代偿,其眩晕感会逐渐消失。听神经瘤导致的早期症状主要为耳科的症状,限于听觉及前庭,有部分患者会出现面神经受累的情况。有学者通过研究报道,听神经瘤患者的首发症状主要为耳聋、眩晕与耳鸣,其会降低患者的言语识别率,特别是在接听电话时,症状表现更为明显[10]。

(2)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眩晕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当机体患颈椎病或椎-基底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后,管腔变得更为狭窄。斑块发生脱落,导致微小血栓形成,使脑组织的灌流减少,脑组织由于血液与氧气供给不足,使得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有资料表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视物旋转、腰膝酸软、耳聋等[11]。

(3)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进行性眩晕,累及前庭小脑通路,可伴其他脑神经症状。属于慢性致残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是机体脑与脊髓脱髓病变的常见类型。有研究发现,多发性硬化症导致的并发症主要为肢体瘫痪、感觉异常、视力障碍、病理征与共济失调。也有学者通过对50 例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结果显示13 例患者存在视力障碍,8 例患者存在眼肌麻痹,5 例患者存在眼球震颤,43 例患者存在运动功能障碍,6 例患者存在假性球麻痹,33 例患者存在感觉障碍,10 例患者存在共济失调[12]。

(4)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所致眩晕。临床上应用的中枢神经抑制剂中,部分药物服用过量,会出现眩晕症状。比如用于癫痫治疗的药物苯妥英钠,容易引发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若超剂量用药则可能导致小脑前庭功能失调,使患者出现复视、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情况。卡马西平也容易导致眩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

(5)外伤后眩晕。外伤后眩晕约占颅脑外伤的30%~90%,种类较多,国内外文献将其分为以下各种:脑震荡后综合征、迷路震荡、外伤性前庭衰竭、外伤性外淋巴漏、气压性内耳损伤、迟发性膜迷路积水、甩辫子损伤(为颈部急剧转动外伤所致,除头外伤症状外,可有位置性眩晕,通常听力正常)、非特异性创伤后眩晕。

1.2 非前庭性眩晕

(1)眼性眩晕。眼性眩晕是指眼部疾病或视觉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种不稳感或定向障碍。当视觉传入有缺陷时,实际的视觉传入信息与预期的传入信息之间产生了矛盾,故出现了病理性视觉眩晕。肺运动错觉性眩晕,主要为不稳定感,用眼过度是加重,闭眼休息后减轻。

(2)血压异常也可能导致眩晕症状,中老年眩晕患者若以头沉、头胀感为主,应注意排除高血压因素;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眩晕主要见于老年患者,该病在60岁以上的病因构成比仅次于高血压;对于中老年眩晕患者,还要重视精神因素的分析与及时诊治。高血压病人因不及时治疗眩晕,可并发脑出血,引起猝死。

(3)恶性贫血也可能引发呕吐、眩晕等。

(4)有些精神及血管性因素可导致偏头痛性眩晕。

2 眩晕症的治疗方法

2.1 对症治疗

(1)对眩晕的治疗,西医治疗对于急性期诊断明确的BPPV 患者首先建议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头部运动,根据临床观察,经过使用镇静、止晕、改善内耳微循环等常规对症治疗,有相当比例患者能够自愈。急性期BPPV 患者中,在手法复位治疗过程中存在剧烈恶心、呕吐等症状。口服安定等镇静药物治疗包括低分子右旋糖苷加能量合剂、氟桂利嗪、西比灵、尼莫地平、敏使朗、眩晕停等,均可取得不错的效果。有研究报道,氟桂利嗪治疗眩晕症的效果优于倍他司汀[13]。临床上治疗眩晕症时,可应用的药物除了西药以外,还可以使用中药进行治疗。目前,中医在眩晕治疗中的优势日渐凸显,天麻注射液在临床应用较多,有研究报道,在高血压眩晕治疗中应用天麻钩藤饮或者天麻钩藤饮口服缓释片可取得不错的效果,可使患者的血压、血脂降低,促使其眩晕症状改善。也有学者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加味二陈汤治疗眩晕患者,结果显示治愈率为82.0%,表明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加味二陈汤治疗眩晕症的疗效确切[14]。也有学者认为,泽泻汤可使机体血脂代谢得到有效调节,使眩晕患者的眼震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取泽泻与白术各35g 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比西比灵组以及其他配比组更好地治疗效果。在应用中医治疗时,既要知该病与肾、肝、脾之关系,又要做到辨证分析,四诊合参,才能取得理想治疗效果。

(2)高压氧治疗。高压氧可使机体血氧分压快速提高,快速纠正机体缺血缺氧情况,促使病变部位的微循环改善,使眩晕得到有效治疗。

2.2 根据病因实施治疗

导致眩晕发生的疾病众多,临床上在对眩晕进行治疗时,需遵循先治标、再治本的原则,在将患者的眩晕症状缓解后,再根据病因实施相关治疗。除针对病因的手术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外,有学者在对100例眩晕症患者实施治疗时,应用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山莨菪碱、西比灵胶囊、氢氯噻嗪,并联合针灸治疗,取得不错效果。在对听神经瘤导致的眩晕症进行治疗时,应用显微手术实施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当听神经瘤被切除后,患者的疾病症状完全消失。颈性眩晕在用抗眩晕药同时予牵引、理疗等逐步改善颈部血液循环。对于贫血导致的眩晕,通过补充血容量,可使其机体生理功能得到有效恢复,患者的眩晕症状也逐渐消失。

3 结论

眩晕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很多疾病均可能引发眩晕,临床常见有良性阵发性眩晕、梅尼埃病、多发性硬化症、高血压、听神经瘤、贫血、多种疾病导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同时耳毒性药物也可能诱发眩晕症状。因此,在临床上需要认真仔细地找出患者的具体病因实施针对性有效治疗,从而使患者的眩晕症状减轻、消失,尽早解除痛苦。

猜你喜欢
前庭症状临床
前庭康复在前庭疾病的应用进展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复合妊娠3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被忽视的“前庭觉”
临床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