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欣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学院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书法是汉字的重要载体,自古以来就一直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在现代的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环境下,书法对于培养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个人涵养等领域,仍然有着极高的关联性。当前,书法主要作为一种装饰艺术与匾额、楹联等融为一体,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美、享受美、实践美,可以将其作为一种提升审美素养、涵养精神境界、陶冶心灵情操的艺术,加入到小学美育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的增长需求逐渐高于物质文明增长需求。在当前的教育改革环境中,就是以“立德树人”为总体要求,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多样化人才。在“双减”政策的落实下,为中小学生的美育发展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条件。书法艺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艺术类别,有着悠久的历史,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特点、人文情怀和精神特质。因此,在国家对于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的发展环境下,书法教育得到更多的重视。尤其是在基础教育方面,通过专职书法教师的引入,让小学书法教育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
首先,以书法作为载体的文字,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能够为小学生们提供更多地接触中国历史发展的机会。随着书写技能的提升,小学生在书法中能够感受到源源不断的文化熏陶,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中感受到其中的精神魅力,品德情操也受到洗礼,有利于他们在适应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培养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
其次,中国的文字是以象形文字作为基础,书法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融入了众多自然元素,包括儒、释、道的哲学都在书法中有所映射,成为中国书法渊源流传的重要因素。书法还与其它艺术方式有着共同性,在对小学生进行技法训练的同时,能够让他们的审美意识得到增强。
再者,书法还能够在小学生性格的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初学者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从楷书入手是最佳的方式,因为楷体饱含了文字基本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的运用[2]。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对于书写法则的掌握,例如“协调端正”“张弛有度”,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审美产生影响,也能够让学生在美育推进的进程中,个人素养和意志品质得到提升。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的发展中,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快节奏所影响,教育领域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书法教育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断层。在过去的小学教育中,书法教师一般由语文教师代任。然而,在新的发展环境下,社会对于书法教师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这与教师能力的培养上出现了冲突,导致了师资在素质上和数量上,都出现很大程度的不足[3]。当前,仍然有一些书法课程是将教师挂靠在语文或者美术之下,但这种情况下教师对于书法的专业素养是存在缺位的。体现到课堂上,容易造成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从而影响学生对于书法的理解和对书法学习的热情。如果教师只注重学生学习书法所完成的效果,还会忽略了书法美育对学生审美和精神层面的培养,无法实现书法美育的真正成效。
另一方面的问题则表现在学习的观念上。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发展背景下,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时,更多的是注重于答题,而往往忽视了卷面和字迹。学生家长也同样受到影响,一切以分数为重,并不在意孩子们对于书法方面的要求。同时,信息化社会下大量电子设备的出现,让人们接触书法的机会越来越少。再加上各种各样兴趣班的出现,让孩子们疲于奔波在各类校外课堂之上,很难静心久坐完成书法方面的训练。
书法文化历尽千百年的发展,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影响力减退,主要还是受到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要求越来越高,书法所蕴含的审美和文化魅力必将迎来蓬勃的发展。其中,小学教育中加强书法美育就是最为基础的环节。同时,书法美育的开展首先应当是理念上的。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社会各界明确传统文化发展的意义,深刻理解书法美育能够为小学生成长所带来的价值,从而引导各方面资源的倾斜,促进小学书法美育的发展。
教师素养对于小学教育中书法美育工作的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针对当前小学书法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可以从高校培养入手,在师范类的院校中,增设书法方面的专业,为有基础、有潜力且热爱书法的人才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培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国书法发展的基础并不薄弱,专业化的发展体质能够加速新时代书法发展体系的构建进程。当专业化的教师人才进入到小学书法的教育体系之中,能够为小学生更好的展现书法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于书法乃至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小学生从书法文化中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实现书法美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