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静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四小学,甘肃 白银 730400)
“核心素养”一词的提出,不仅是对学生的考验,更是对教师的考验与严格要求.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实践与理论的平衡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合作、高效的教学工作.数学是小学三大主要科目之一,该科目的学习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完善课程体系建构,实现课堂创优的目的,研究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体系建构现状与可行的优化策略刻不容缓.
宏观环境下,应试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这也是阻碍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体系建构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原因.结合近几年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情况来看,教师在授课时往往侧重于讲解考点、重点这一类理论知识,并辅以适当的习题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这类课堂结构大致是知识点讲解—习题巩固—知识点回顾—习题巩固—重难点强调,学生通常会在聆听教师讲解知识点及习题练习的往复循环中度过数学课堂,这样的课堂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是枯燥无味、缺少创新和启发的.过分强调理论的课堂并不符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对学生和教师提出的要求,这样的课堂枯燥、乏味,学生不能积极回应教师,师生互动少,学生没有一个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缺乏学习动力,即使教师精心备课,也收效甚微,学生综合素质并未得到发展或提高.综合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体系建构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理论和实践教学得到有效平衡的课堂教学符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的要求.目前,我国小学教育正处于由传统的以理论讲解为主的应试教育向核心素养视角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向上转型的重要阶段,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及其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小学数学课堂普遍缺少实践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教学处于失衡状态,教学设计缺乏新意,课堂体系建构受到制约.
和初高中阶段的学生相比,小学生对于周围事物或科技事物有着更高的探索热情.在小学阶段,学习并掌握数学知识能为日后学习物理、生物、化学等知识做能力储备.但根据现阶段数学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过分注重理论讲解,很少会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课前导入,导致理论教学和生活实际脱轨,学生仅仅学会了如何解答数学题目,却不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灵活使用数学知识.
无论何时,高素质的教师在教育行业中都是受欢迎的.观察现阶段小学教师招聘公告可以发现,一些学校对于教师的专业并未设置较高限制,这会导致招进来的教师学科素养较低,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甚至个别数学教师并不是数学相关专业的,对于数学的核心思想理解不深,缺乏系统性的培训.即使在同一所学校内,也会存在有的教师教学水平较高,能够满足核心素养视角下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得到全面发展的需求,有的教师教学水平较低且缺乏教学经验,没有较高的学科素养,只能机械地传授学生理论知识,难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总体来看,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是制约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体系建构进步的因素之一.
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对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教学情况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当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及时转变教育理念,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并根据学科特点,攻克难关,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探寻如何高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体系建构工作.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前文的调查研究,整理出以下方案,仅供广大教师参考.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为了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体系,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核心素养元素,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分析与思考,并鼓励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展开思维分析,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质疑能力,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教师不仅需要围绕理论层面展开教学,更需要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从多个方面提升学生的多项能力.举例来说,在讲解小学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千克、克、吨”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讲解千克与克、克与吨之间的换算关系,再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千克与吨之间的换算关系,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思考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核心数学能力进行培养的目的.
实践性突出是数学学科的主要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当出现学生仅仅学会了理论知识而不能加以应用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之间的紧密关联,提高学生思维的周密性,使其能从多个方向思考并解决数学问题,进而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课后的实践作业或课堂的小组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准确的指导和建议,使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思考数学问题,最后通过多个途径解决数学问题.除此之外,作为实践类课程,数学科目的教学更需要和生活进行密切联系,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适当融入生活元素,引发学生思考.举例来说,在讲解小学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一张地图,让学生辨别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然后告诉学生现实生活中北的方向,并让学生思考校园大门在自己所在教学楼的哪个方向.教师也可以布置主题任务——去郊游,让学生分组绘制郊游地图,并指定其他的小组成员说出如何利用这张地图到达郊游地点.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学习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其数学思维也会更加开阔,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目的.
合理展开课堂评价能够让教师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更为准确、深入的了解,从而及时指出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暴露出来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进步.在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情况时,教师应当采用多元、全面的方法进行系统性评价,落实多元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客观评价学生,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需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深度、广度,而多元性评价则强调评价主体和方式的多样化.发展性评价注重的是让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能得到提高,这与核心素养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是相符合的.例如,教师可以为每名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袋,定期收取档案袋,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数学笔记、错题集及分析笔记、考试试卷、数学成绩变化情况等都封装在档案袋中,以此来总结、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这种方法能动态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多元性评价注重的是评价主体及方式的多元性,数学教师、家长、学生甚至班主任或其他科目的教师都可以成为评价主体.数学教师是整个课外阅读评价过程中最专业的主体,其所负责的部分是结论性评价.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最终的展示效果.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考虑不同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并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让学生定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自我评价,为后续计划的制订提供参考.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互评.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长监督组员互评,教师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意见的交流,学生的思考维度能够更加开阔,进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注重课堂的趣味性、烘托课堂的良好氛围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构建当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还停留在传统阶段,刻板、单一的构建模式难以让学生真正地融入课堂学习中.学生不能融入其中,自然不能对课堂的构建有所改变.因此,要想切实改善现状,重新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在教学当中融入趣味教学、烘托教学氛围尤为重要.例如,在“加与减”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你问我答”的趣味游戏模式,既能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又能增添课堂的趣味性.首先,对学生进行基础教学,让学生对课程知识有所了解.其次,让学生两两一组进行趣味游戏,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才能烘托课堂的气氛.具体地,教师规定在100到200之间进行加减运算,如200-100或者45+67,一名学生提问,另一名学生回答,游戏一共两轮,一轮游戏完毕,两名学生互换角色,这样便能够保证每一名学生都得到锻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控好每一个游戏环节,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要予以鼓励,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要及时纠正,保证学生获取正确的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构建中融入趣味元素,对课堂构建和教学氛围的烘托都具有关键作用.但教师也要明确运用趣味游戏这种方式构建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教学实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故趣味游戏只能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且必须依托于课堂知识,这一点需要教师在趣味教学的开展中格外注意.
师资素养的整体建设对小学数学的课堂构建影响深远.作为施教者,教师是课堂构建的主要成员.但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应有的教学节奏,没有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导致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兴趣有高有低,这样不仅不能加速高效课堂的构建,还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直接影响.基于此,加强师资建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教学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进行基础教学,再以互动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具体地,在基础教学后,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将一个长方体放置在桌面上,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说出自己所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有些学生能根据不同角度说出自己的答案,但有些学生对长方体本身的形状结构就有些模糊,因此无法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后,对学生进行了分层教学.针对认知较强的学生,教师适当地增加了难度,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针对认知较弱的学生,教师则先带领学生对基本的形状体系进行认知,在确定学生的基础扎实牢固后,循序渐进地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这样不仅满足了每一名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平衡了学生之间的学习效率.这样的教学模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又重新规划了对教师素养的评判标准.加强师资素养,不仅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将学生始终放在第一位,能够围绕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构建的教师,才是真正有责任心的教师.因此,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在加强师资建设的过程中,要以具体的课例、具体的教学方式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素养提升,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为落实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体系的建构应当满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为顺利完成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体系的建构,数学教师应当积极思考如何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元素,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思考辨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质疑能力、反思与总结能力等.另外,教师应当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注重因材施教,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并在思维拓展训练中,反思自己的不足,积极借鉴其他学生的经验,不断超越自我,进而实现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