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城关小学 艾淑玲
小学教育教学阶段,德育非常重要。德育的宗旨,即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素质、有道德、有文化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小学德育期间,课堂属于十分关键的阵地,是德育的关键渠道。小学教学阶段,教师需基于德育的具体情况,唤醒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保证德育的整体效果,使德育水平得以真正提高,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
德育自古便有着相应的定义,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德育的含义也出现相应的变化。人类社会发展之中,处于不相同的历史阶段,德育所具有的性质也表现出相应的区别和差异,具有相对应的特征,其原理、原则与方法等基于时代变化呈现不相同的特征。不过,仍然具有共性。所以,德育表现出相应的继承性特点。关于德育定义方面,德育属于活动,是动态的过程;德育是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培养受教育者形成优秀的品德;受教育者道德的形成也属于内化的过程。以上属于德育的基本实质。对于德育,存在广义、狭义层面的具体划分。在广义层面,德育具体涉及社会、学校与家庭德育等众多方面;在狭义层面,德育具体以学校德育为主。对于学校德育,即教育者基于相应的标准要求,有计划性、针对性、系统性地对受教育者实施思想、道德与政治等方面的教育,以此培养受教育者优秀的思想品德与人格素养。
小学生群体因年龄以及身心发展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还未形成积极正确的“三观”。对德育的深化落实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对世界、社会与自身做出更加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塑造积极正确的“三观”,这也对学生未来成长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积极影响和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德育实施的重要教育目标。
小学生群体天性活泼好动,对新鲜未知事物总是充满强烈好奇。鉴于小学生所表现出的行为特点以及性格特征,大部分学生日常交往期间难以对自身思想行为做出严格约束控制,具体包括:破坏性强,渴望对周围事物开展深入探索;无法对同伴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妥善处理,往往表现出一定的自私心理;课堂教学期间,无法做到对课堂纪律的严格遵守,注意力难以保持高度集中;等等。德育的深化落实,能够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对自身行为规范做出积极改正,对伙伴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妥善处理,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意识与品德素养。
同其他学段教学相比较,小学阶段的教学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小学生对于制度、规范等认识了解不够清晰透彻,对教学管理有关的制度、规范等难以做到严格遵守。德育的深化落实,能够使学生对教学管理有充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积极主动遵守相关的管理制度与规范,这也有利于建设系统管理体系。
德育有助于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三观”,这也对学生未来成长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初始时期,同样是系统教育的关键开端。小学生群体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易于教育以及改变。德育的深化落实,能够帮助学生对未来成长发展做出深入了解,并明确发展方向,为学生未来成长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小学生因其认知方面存在相应的不足,且年龄相对较小,环境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鉴于此,小学德育期间,教师务必重视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以此为德育的顺利落实提供可靠保障,促使学生在加强认知期间做出更进一步的推理思考等,使德育效果得到真正提高。比如,学校应重视做好文化建设,基于物质、精神文化等,充分发挥重要的育人效果。关于文化建设,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理念充分融入课程之中,使教学工作可以充分发挥育人的关键作用。关于精神建设,则应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有效渗透,营造良好的环境,宣传相应的名言警句等,使环境的关键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生可以于适宜的环境下,展示积极进取的优秀精神风貌,为德育的顺利有序开展提供重要的环境基础。
课堂属于开展教学工作的主阵地,鉴于此,开展教学工作期间,不论哪一学科,教师务必重视对学科课程所具有的优势特点以及重要教育价值进行充分展示发挥,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学科中对德育进行充分有效渗透,使德育所具有的重要效果得以有效发挥。比如,体育学科教学期间,教师可将日常训练以及素质拓展训练充分结合,锻炼培养学生优秀的身体素质以及敢于拼搏的信心以及勇气。又如语文学科教学期间,可将德育与课本知识充分结合,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知识内容的学习理解,养成优秀的思想品德与人格品质。再如道德与法治教学期间,学科所具有的重要优势得以有效发挥,将德育融入课堂,更好地引导学生懂得遵纪守法、遵守规则,锻炼培养学生优秀的德育品质。在此期间,教师可运用丰富多样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如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使课程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促进品格教育同德育的充分结合与有效开展。
对于教师而言,其属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但需要具备渊博丰富的知识,同样需要具备优秀的人格品德与道德素养。与此同时,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之中接触非常频繁的人,小学生表现出超强的模仿能力以及表现力,其会不自觉地将教师作为模仿目标对象,对教师的言行举止做出相应的模仿。若教师的行为举止存在不合理或是不恰当的情况,就会对学生做出不正确示范,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并逐渐使学生养成错误的行为习惯,学生道德品质难以得到提高。鉴于此,教师务必重点关注自身行为举止,深刻认识到自身行为举止对学生思想品德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对自身行为举止加以严格规范,以身作则,在学生内心之中树立优秀的榜样。比如,小学德育期间,教导学生应当彼此帮助、相互关心时,教师需表现出平等与尊重的积极态度,教导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诚信待人、不说谎话;需确保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做到,信守承诺;需教导学生以礼待人,充分做到谦逊坦诚。总而言之,教师应当教导学生说得出做得到,为学生树立优秀模范榜样,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以及高尚的人格情操。
小学德育期间,仅仅对学生开展理论知识方面的教授讲解,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学习理解就会局限于表面认知,若不采取实践教学的方式,则难以使学生对知识形成真正的内化,同样难以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以及高尚的人格情操。鉴于此,对于教学而言,课堂教学期间在做好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讲解的基础上,同样需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真正灵活运用到实践之中,增强其道德品质意识的同时,使其可以自觉主动践行道德规范,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比如,课堂教学之外的时间,教师可组织带领学生参与相应的教学实践,如“孝敬父母,体验亲情”,并明确具体的实践任务:利用网络搜集整理有关母亲节与父亲节的信息,并做出系统归纳整理;组织进行一周时间的“我为父母帮帮忙”活动,帮父母洗菜、洗碗与洗衣服等,并通过日记记录自身内心真实体会以及感受;制作精美卡片,并写出内心真实的话语;阅读同母爱、父爱有关的书籍,阅读之后进行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对父母的爱以及所付出的艰辛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体会,认识到父母的艰辛和不易,以此培养学生尊重父母、感恩父母以及孝敬父母的思想品德。又如,利用假期时间,教师可组织带领学生去往敬老院,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如“关爱老人,奉献爱心”,带领学生深入养老院,为长辈做力所能及的小事。如此,以亲身实践的方式,锻炼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大力弘扬传承,锻炼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品德与责任心,以此促使学生更加综合全面地发展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教学阶段,德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实施,对小学生思想品德与道德素养的培养得到了更高的关注。对于德育工作者而言,务必重视德育具体情况,以学生为主体,对德育理念以及方法做出转变革新,使学生可以深刻认识了解德育的重要性,积极主动接受德育,促进德育的深化实施,为学生未来成长发展奠定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