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弘扬工匠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之维*

2021-12-02 11:51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弘扬工匠文化

王 闫

(沈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沈阳 1100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但是从工业体系结构和布局来看,仍存在大而不强问题。当前,我国经济由原来追求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尤其需要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相较于工匠精神,工匠文化所覆盖的领域更广,意蕴更深。工匠精神是工匠文化的核心内涵,而工匠文化是整个工匠体系如理念、制度、环境、行为等方面的有机统一。若要工匠精神真正落地,则必须营造其赖以生存并真正发挥价值的文化氛围,也即工匠文化。[1]

一、新时代弘扬工匠文化的历史维度

新时代弘扬工匠文化,应从历史维度充分认识到工匠文化的深厚底蕴。坚持从传统工匠文化中继承精华,从红色工匠文化中汲取力量,并在改革开放中丰富发展新时代工匠文化。

(一)工匠文化积淀于灿烂的中华文明中

中国传统工匠文化可以追溯到4300年之前,相传舜“陶于河滨,河滨之陶者器不苦窳”,《说苑》生动记述了舜在河滨制作陶器时精益求精的劳作过程。工匠文化在舜帝时期开始萌芽,期间有夏朝的车神“奚仲”、商朝的“傅说”,直至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交锋,这些都为工匠的大量涌现提供了现实条件,工匠文化也伴随工匠群体人数的增多而发荣滋长。墨子是当时手工技艺的集大成者,作为墨家学说的创立者,除了在兵器、机械和工程建筑的精湛技艺外,墨子在思想文化领域也颇有建树。墨子的“巧为輗,拙为鸢”体现出工匠应该为人民服务。[2]“兼爱,非攻”则表现出其对穷苦百姓的体恤与对和平的向往。这些都代表古代工匠对工具的理性认知与对“真善美”的高尚道德追求,蕴含了朴素的哲学思想。以至墨家学说在诸子百家时期显赫一时,形成“非儒即墨”的局面。可以说,墨家思想的成熟也象征着传统工匠文化的高度繁荣。虽然封建王权的不断加强致使墨家思想逐渐陷入沉寂。但是工匠文化却从未消散,而是走向民间,随着历史朝代的更迭,赓续衍生出新的表现形式。所谓“艺痴者技必良”,古代工匠正因为对技艺的醉心追求,才为灿烂的中华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无论是在技术器具上的精雕细镂,还是在自然科学上的大胆求索,工匠文化始终为中国传统工匠提供强大的内在支撑。

(二)工匠文化熔铸于艰苦的革命建设之中

在革命与建设时期,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封建社会的被压迫者转变为革命的领导阶级与国家的主人翁。相应的,工人阶级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通过对工人阶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唤醒了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无论是在赣南山区铸币,还是陕北高原开荒,抑或黄崖洞建立兵工厂。无产阶级工匠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赤心报国,竭力满足革命所需,必要时付诸生命也在所不辞,这足以诠释工匠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同样,工匠文化也因此成为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三大改造完成后,生产资料转化为公有制,工匠摆脱了私有制下的残酷剥削。生产劳动不再为某个人或某个利益集体,而是为广大人民服务,劳动成果也由劳动者共同占有与使用,在当时呈现出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社会风气。这就大大调动了无产阶级工匠投身于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以邓稼先、于敏、王进喜等为代表的新中国工匠们,胸怀家国大义,甘于舍身奉献,与全国人民并肩努力,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破天荒”的建立相对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由起步阶段进入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为后来的工业经济腾飞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其中诸多重大项目的成功落地更是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与凝聚力,提振了中华儿女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自信心。工匠文化的内涵在继承传统工匠文化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之外更增添了爱国舍身的豪情与自力更生的担当。

(三)工匠文化丰富于翻天覆地的改革开放之中

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改革开放拉开序幕,自此,中国开始追寻一种既不同于苏联也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改革开放,顾名思义,一方面,在于改革,也就是革故鼎新。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之中,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这对改革开放时期的工匠,提出了新的要求,工匠不仅需要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更需要扎实的学习能力与高超的知识水平。因此,知识型技能型人才在工匠群体的比重与日俱增,工匠文化也随主体的悄然变化再次发生改变。另外,工匠文化作为社会意识的一个层面必然受到现实社会的影响,万象更新的社会面貌给工匠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守正创新。此时的工匠文化在保持传统红色工匠文化的优秀品质之外,更加强调创新。工匠文化的创新基因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内在动力始终驱动着中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开放”促使中国原有的封闭现代化模式向开放现代化模式转型。最明显的改变就是随着新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国外资本与技术的大量涌入与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崛起,带来了繁荣的商品经济。五花八门的商品为满足人们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除了要质量可靠外,也要新颖美观。这也再一次唤醒工匠创造美的精神,因此,工匠在研发、设计、制作产品时,对审美的认知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相应的,工匠文化也应该包括对美学的境界追求。

二、新时代弘扬工匠文化的现实维度

在数字经济时代,工匠文化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如今,站在全新的历史方位,有必要对工匠文化再认识,再实践,通过弘扬工匠文化,充分发挥工匠文化的重要功能,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赋能。

(一)内化于心:加强理论研究,做好宣传教育

在弘扬工匠文化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具体实践中,首先,必须对工匠文化进行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梳理工匠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脉络,从其它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针对社会上对工匠和工匠文化的错误解读进行批驳,全面揭示工匠文化的丰富内涵,价值意蕴,功能作用等方面的内容,彰显工匠文化的特有魅力。其次,更新宣传理念和手段,鼓励采用多种形式表现工匠文化,重视宣传教育中的情感体验,进行全面、生动、立体的展示宣传,提高工匠文化在大众视野的曝光率。再次,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齐头并进。采用图书、影视、颁奖典礼、纪念馆、工匠文化IP等多种手段宣传工匠文化。其中,在打造工匠文化IP上发力,中国优秀文化亟须有影响力的产业IP,打造超级IP,不仅仅能推动自身的发展,更能为中国其他优秀文化提供经验遵循。针对广大青年,从图书、网剧、游戏等载体入手,制造文化话题,定期维护。最后,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大背景下,引领工匠制作优质产品,培育卓越的民族品牌,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与高水平服务的需求,以工匠文化浸润产品,将工匠文化因子融入潮牌、电子产品、汽车等方面,潜移默化影响当下的青年群体,借此,真正讲好工匠故事,弘扬工匠文化。

(二)固化于制:健全机制保障,提升弘扬实效

弘扬工匠文化不仅仅要关注现阶段的文化样态,更应该注意到其产生的原因。紧扣其哲学属性,认识到只有给工匠营造适宜的社会环境,工匠文化才能繁荣发展。当下,存在工人职业社会地位不高、发展方向比较单一、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艰苦等问题。因此,必须从制度层面切实保护工匠的权益。一方面,在物质条件上,提升工匠薪资水平,不能让技术工人长期处于低收入阶层,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晋升体制,使工匠的福利待遇得到明显改善,逐步使技术技能迈入中等收入阶层,尖端技术人才迈入高收入阶层。[3]以此,才能吸引更多的青年才俊加入工匠群体中,形成人才梯队,避免人才断层。另一方面,规范市场秩序,出台有关法律法规,营造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坚决抵制抄袭、盗用的市场乱象。另外,在现阶段工匠文化的弘扬上,其一,必须健全协同机制。政府总揽全局,统筹规划,调动社会多方面参与,其中包括企业、高校、社区等主体,制定相关举措,形成合力,营造全社会弘扬工匠文化的良好氛围。其二,必须健全管理机制,明确工匠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权责。具体来讲,促进工匠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既要遵守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的管控作用。加快工匠文化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让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工匠物质形态资源、非物质形态资源产权主体清晰。推动工匠文化资源的保护,按照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激励社会投资主体进行工匠文化资源保护。

(三)外化于行:保持工匠先进性,培养德才兼备工匠

工匠文化之所以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归根结底是在于文化主体的先进性,正是因为工匠群体的诸多优秀品质,才形成了工匠文化。所以,在大力弘扬工匠文化的同时,必须时刻保持工匠群体的先进性,高度重视工匠队伍的建设,让新时代工匠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一方面,以德为先,厚植爱国情怀,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4]对广大工匠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中爱国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必须重视,尤其关系到国家安全机密的重要领域,更应该给从业人员牢牢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抵御各种思想渗透,做到忠诚不泄密。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工匠的客体地位,从工匠的思想品德的现实状况出发,确定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案。由浅入深,在团建、培训等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另外,不仅仅要树立技术骨干,还要评选工匠群体中的道德模范,使克己奉公、助人为乐蔚然成风。另一方面,以才为要,提升工匠队伍技能素养。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变化,如大数据、物联网、5G技术、区块链等技术的层出不穷,不同专业领域之间常常会呈现交叉,融合的态势。因此,面对新的工作任务,新的工作环境,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念,提高开拓创新的专业能力,才能掌握技术发展的主动权,才敢闯入未曾涉足的技术盲区,打破有碍发展的技术障碍。其中,开拓创新是工匠文化的灵魂也是工匠自我发展的价值皈依,因而在工作中,应该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时刻保持工匠群体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进而促使工匠文化推陈出新,生机勃勃,不断为《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弘扬工匠文化
弘扬爱国精神
90后大工匠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 “粽”下美好心愿
工匠神形
谁远谁近?
弘扬《国风·秦韵》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