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体质相关病证和方药探析*

2021-12-02 11:25孟翔鹤李竹青秦静波王一董阳江泽强王济
天津中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附子阳虚桂枝

孟翔鹤,李竹青,秦静波,王一,董阳,江泽强,王济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北京 100029)

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1]。体质表现为结构、功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也体现在对某种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1]。清代医家叶天士[2]与吴谦[3]在其论著中也提出类似观点。由此可见,不同体质类型对不同的病因或疾病有倾向性,体质因素为某些疾病发生的基础,因而对于体质的把握有助于医者对疾病作出更准确的诊断并开展更有效的治疗。

阳虚体质为王琦教授九体分类法中的1种偏颇体质,是指由于阳气不足,失于温煦,以形寒肢冷等虚冷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其特征表现为[1]:1)形态特征:多形体白胖,肌肉松软。2)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3)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润,脉象沉迟。面色白,目胞晦暗,口唇色淡,毛发易落,易出汗,大便溏薄,小便清长。4)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耐夏不耐冬;易感湿邪。研究显示,中国一般人群中,阳虚体质占9.04%[4],居于偏颇体质中的第3位,地域特征方面,东北部和中部地区比例较高;性别特征方面,女性偏多;年龄特征方面,随着年龄升高而增加;婚姻特征方面,已婚者和其他婚姻状况者比未婚者多见;职业特征方面,生产运输工人较多。

笔者聚焦阳虚体质,对其临床常见病证及方药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为阳虚体质调体预防和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1 阳虚体质“温煦不足”相关病证及方药

阳虚体质是由于一身阳气不足而造成的,其对应的“阳”实为“阳气”。阳气属于气的一种,是指自然界或人体之气中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升腾、发散等作用和趋向的极细微物质和能量[5]。阳气为人体生理之火,既能温养诸脏,又可布精温养全身。若阳气虚损,其温煦之力必然减弱,若不加以调理而进一步发展,则会出现以下几种不同的“温煦不足”相关病症趋势。

1.1 阳虚体质卫阳不足 若上焦肺阳虚损,可致卫气虚损,卫阳不固,则易出现外感,同时亦可出现肢冷、畏寒、自汗、面白等[6]。桂枝加附子汤初见于《伤寒论》,药物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炮附子。该方可调和营卫,回阳通脉,其中附子补火助阳,白芍敛阴和营,桂枝振奋气血,可达卫气以和营解肌;生姜、大枣、甘草可健中和营,相辅相成[7]。结合体质学重新解读,该方适用于阳虚质阳虚不得温煦、不得卫外、阳虚寒凝疼痛者,常见表现包括:瘦弱、形寒肢冷,容易动悸、惊恐、失眠,对寒冷敏感、对疼痛敏感;易患畏寒、外感、自汗出、漏汗、鼻炎、荨麻疹[7-10]等;也可有痹症疼痛,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神经痛等[11]。

1.2 阳虚体质中焦阳虚 若中焦脾胃阳虚,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则可致寒湿内生,寒凝气滞,不通则痛继而引发胃脘疼痛[12]。理中丸初见于《伤寒论》,药物组成:人参、白术、甘草、干姜。该方可温中驱寒、健脾益气,若虚寒严重者,可加附子,附子辛热,可配伍干姜以补命门之火,散寒温中;人参大补脾胃元气,白术健脾燥湿,甘草补脾和胃、缓急止痛、调和诸药[13]。同时,呕吐严重者,可加半夏、生姜;下利严重者,可加茯苓。结合体质学重新解读,该方适用于阳虚体质脾胃阳虚者,常见表现: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或吐血,多涎唾,大便稀溏,畏寒肢冷,口不渴,舌质淡苔白润。常见疾病有急慢性胃肠炎、胃痉挛、慢性结肠炎等[14-15]。

1.3 阳虚体质下焦阳虚 若下焦肾阳虚损,表现出以阳虚为主的各种病理转归[16],如不能温养,阴寒凝滞,导致大肠传导失职,发为阳虚便秘;命门无火,肾与膀胱气化无权,水液不化,小便不通,发为癃闭等[16]。金匮肾气丸初见于《金匮要略》,药物组成:桂枝、附子、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本方具有补肾助阳之功,方中以干地黄为君,滋阴补肾;山药、山茱萸为臣,肝、脾、肾同补;茯苓、泽泻健脾渗湿、利水消肿,牡丹皮可以活血化瘀,共为佐药;桂枝、附子为使药,温肾助阳、补命门之火[17]。结合体质学重新解读,该方适用于阳虚质偏下焦阳虚者,即肾阳不足者,常见表现为:腰痛脚软、下半身冷、小腹拘急、小便不利。常见疾病有慢性肾炎、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17-19]。

2 阳虚体质“阳虚寒凝”相关病证及方药

阳主温煦、推动、兴奋,而阴主凉润、宁静、抑制。两者相互制约维持平衡状态,人体才得以健康运转,若阳气虚损,制约之力下降,则阴精处于相对偏盛的状态,同时阳气推动发散之功减弱,致使阴寒停滞凝结。

2.1 阳虚体质阳虚寒凝 阳气虚损,若阴寒凝滞于肌肉、筋骨、关节,则可引发疼痛、痹症等。阳和汤出自清代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药物组成:熟地黄、鹿角胶、炮姜炭、肉桂、麻黄、白芥子、生甘草。该方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方中重用熟地黄,以温补营阴之血;鹿角胶乃血肉有情之品,性温,可填精益髓,补血温阳;炮姜炭、肉桂温经通脉;麻黄走表,白芥子在里,两者共奏通阳散结之功,祛皮里膜外之痰,同时又可使熟地黄、鹿角胶滋而不腻、补而不滞;甘草生用,可解脓毒而调诸药[20]。结合体质学重新解读,该方适用于营血亏虚,阳气虚损,寒气凝滞,痹阻于肌肉、筋骨、关节出现阴疽者,包括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常见表现:患处漫肿无头、痠痛无热、皮色不变、口中不渴,舌苔淡白脉沉细等。常见疾病包括软组织肉瘤、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慢性淋巴结炎等[21]。

2.2 阳虚体质寒凝血脉 若阴寒凝滞于血脉,血行不畅,可发为血瘀,引发胸痹、痛经等。当归四逆汤初见于《伤寒论》,药物组成: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具有发表温中、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此方乃桂枝汤减生姜加当归、细辛、通草而成,方中以附子、干姜扶阳;当归补血通脉;桂枝、细辛、通草通阳散寒,同时3者与当归、白芍相配,亦可调和气血,诸药共奏散寒活血之功[7]。结合体质学重新解读,该方适用于阳虚寒凝血脉者,常见表现:阳虚寒入血络,躯干四肢冷痛或麻木,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细欲绝。常见疾病包括冠心病、原发性痛经、雷诺氏病等[22-23]。

3 阳虚体质“温化失司”相关病证及方药

阳气虚损,一方面其气化、推动之功减弱,体内水液不能正常运化,一方面其温煦之功减弱,水为阴寒之物,更易在体内停积,从而导致水液代谢失调,诱发浮肿、肾小球肾炎、肾积水、特发性水肿、原发性高血压病、小便不利等。

五苓散初见于《伤寒论》,药物组成:桂枝、炒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该方具有温阳化气利水之功,方中桂枝温通心阳,可宣展气机、蒸化三焦以化气散水;白术补气健脾、培土燥湿;茯苓、猪苓、泽泻皆可利水渗湿,宣通水道。上药共行温阳利水之功[24]。结合体质学重新解读,该方适用于阳虚质阳虚水停者,常见表现包括:小便不利、口渴多饮、有浮肿倾向;水停在上,为美尼尔(头眩晕);水不得下利则为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水肿、小便不利);水停在胃肠则为急性胃肠炎(吐泻);水停在脏则为慢阻肺、胸腔积液、肾积水;水停在血脉则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特发性水肿[24-32]等。

真武汤初见于《伤寒论》,药物组成:炮附子、茯苓、炒白术、白芍、生姜。该方亦具有温阳化气利水之功,方中炮附子配生姜,温中散寒;茯苓健脾渗湿;生姜辛温,既可助附子温阳散寒,又可助茯苓温散水气;佐以白术之健运中土,使水有所制;芍药既可益阴制约附子、生姜温燥之性,又引附子入阴散寒,防白术、茯苓祛湿伤阴之弊,使阳药更好发挥其散寒之功[33]。结合体质学重新解读,该方适用于阳虚质阳虚水停者,常见表现为: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浮肿、舌体淡胖、心悸、头晕、肌肉动等。常见疾病有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34-35]等。真武汤作用与五苓散类似,均用作阳虚水停,但是该方适用于阳虚更甚、病程更长者。

4 阳虚体质“真阳不足”相关病证及方药

真阳又名“肾阳”“元阳”。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肾阳建立在肾之精气基础之上,具有制约体内阴寒之气、增强脏腑功能活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化生人体所必需的阴精物质等功能[36]。若肾中阳气不足,则易出现虚寒现象[16]。阳虚体质人群为先天真阳不足之状态,若进一步虚损,则可引发相关病证,多见于老年或久病者,常见疾病有骨质疏松症、男性生殖功能下降。

4.1 阳虚体质命门火衰 命门之火乃肾功能的一部分,是人体脏腑机能活动的动力,与脾胃运化、水液调节、生殖机能以及肌肉运动均有密切关系[37]。右归丸初见于《景岳全书》,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肉桂、当归、附子。该方具有温补肾阳、填精益髓之功,方中以附子、肉桂、杜仲、菟丝子、鹿角胶温补肾阳;以熟地黄、山茱萸滋益阴肾,以“阴中求阳”[38]。结合体质学重新解读,该方适用于阳虚质偏下焦阳虚者,即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常见表现: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脉沉尺。多见于老年或久病者,常见疾病有骨质疏松症、男性生殖功能下降[39-40]。

4.2 阳虚体质督脉阳气不足 督脉为阳经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只有督脉阳气运行通畅,全身各经络、脏腑功能才会协调,疾病也就不容易产生。若督脉阳气不足,则寒、湿、痰、瘀等邪气易客于督脉,致督脉痹阻不通,则诸经络、脏腑功能失调,防御力降低,容易诱发各种疾病[41]。斑龙丸初见于《医学正传》,药物组成:鹿角胶、鹿角霜、菟丝子、补骨脂、熟地黄、柏子仁、茯苓。该方有温补元阳、益寿延年之功,方中鹿角胶、鹿角霜可通督脉,补命门,最能补精生血而益元阳;菟丝子、补骨脂助肾阳;熟地黄滋补肾阴,益阴以配阳;柏子仁养心安神;茯苓健脾助运。结合体质学重新解读,该方适用于阳虚质真阳不足者,常见表现:真阳不足,腰膝疼痛,阳痿早泄,或小便增多,耳鸣,体倦心烦,或老年阳虚,时常畏寒,气力衰微等。斑龙丸作用与右归丸类似,但药效更强。

5 小结

阳虚体质人群素体阳气亏虚,机体失于阳气的温养,故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阳虚卫外不固,故毛发易落,易出汗;阳虚血液运行不畅,故目胞晦暗,口唇色淡;阳虚其推动、兴奋、升腾等力减弱,故性格多沉静、内向,精神不振,睡眠偏多;阳虚则水液运化失司,水饮内停,故多形体白胖,肌肉松软,面色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润,脉象沉迟。笔者以阳气的生理功能和阳虚的病理表现为切入点,从阳虚体质的体质特征、相关病理分型及方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将“辨体-辨病-辨证”的三辨模式及“方为人所用,方为人所宜”的用方思路贯穿于方药分析始终,希望对今后调体预防和临床疾病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附子阳虚桂枝
附子的采收和加工
附子古今用量变化浅析*
经方中附子配伍应用规律探析❋
阳虚体质遇倒春寒易失眠
喊魂
温阳法治疗阳虚失眠症
有毒的附子产值高
我的发现
骂村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