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BT取向和医校联动模式的大学生精神康复体系构建*

2021-12-02 10:59王心如陶琳瑾
江苏教育 2021年50期
关键词:精神障碍精神科患病

裴 涛 王心如 陶琳瑾

一、大学生精神障碍及康复现状

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或功能损害。精神障碍不仅会引发各种精神症状,还会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

随着社会发展和竞争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精神障碍已成为一个普遍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会功能和身心健康。然而,目前大学生精神康复中存在以下问题。

1.学校方面。

高校心理咨询师不具备诊断精神障碍的专业资质,无法及时对患病大学生进行诊疗,也无法了解患病大学生在医院治疗的具体情况,为其后续康复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以精神分裂症为例,早期临床观察发现,80%的患者在发作前数周至数年时间里(称为“前驱期”)已出现明显的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受损。[1]尽管这段时期患者的精神障碍症状不典型,但如能在此时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将会帮助患病大学生缩短病程并提高康复率。

2.医院方面。

已确诊精神障碍并接受过住院治疗或药物治疗的大学生,在其复学后,医院的精神科医生无法及时跟踪患病学生的康复情况,对病情反复的学生无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学生方面。

部分大学生在初诊或初次住院后,因复诊烦琐或者缺乏正确的治疗理念,导致治疗中断和病情复发,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中持续面临困难。部分学生和家长会因药物治疗带来的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下降、嗜睡、内分泌功能紊乱等不良反应而自行停药,或丧失康复信心。

针对以上情况,高校亟需与具备专业诊疗资质的医院进行合作,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及心理情况,探索相关康复途径和方法。

二、认知行为疗法用于精神康复的优势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有结构的、短程的、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CBT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和“以行动为中心”的疗法,专注于改变不正确或扭曲的思维方式、情绪反应和行为,以及提高个体应对当前问题的能力,可用于治疗与精神障碍有关的特定问题。基于Morin等人在2017年提出的定义,精神康复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消除临床症状和恢复社会功能,CBT被证明可以从这两个维度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2]

三、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高校-医院”双向联动大学生精神康复模式思考

基于对大学生精神障碍及康复现状和CBT对于精神康复独特优势的讨论,开展“高校-医院”双向联动的大学生精神康复干预模式是必要和可行的。

首先,组成CBT专家团队,包括学校的CBT取向心理咨询师和医院精神科医生,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精神障碍群体,共同商讨和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方案,包括与精神专科医院达成协定,定期来高校进行宣教和诊疗。其次,依托该方案对患有精神障碍的大学生进行临床干预,考察该方案在临床症状、社交技能及学业成就方面的干预效果。最后,从认知功能的角度,探讨该康复方案帮助大学生精神康复的内部机制,从而进一步完善此前的训练方法。

基于CBT的“高校-医院”双向联动的大学生精神康复干预模式有以下特点:第一,采用预约方式,避免部分患有精神障碍的大学生由于恐惧、羞耻或担心隐私泄露而不去医院及时就诊的情况。第二,注重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干预,在精神障碍初期就让高校心理咨询师和医院精神科医生积极介入,共同对疑似精神障碍的大学生进行诊疗,防控病情发展。第三,注重康复治疗,通过系统随访和持续心理干预,减少治疗中断和病情复发等情况。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精神科患病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我院精神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策略分析
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状况调查
完形填空训练
高二生物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