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场景”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

2021-12-02 09:42任丽菊
江苏教育 2021年88期
关键词:越野跑创设情境

任丽菊

一、什么是“全场景”教学

“场景”原指戏剧、电影中的场面。从字面解释,“场”指处所、许多人聚集或活动的地方;“景”指景物、景色,引申为情景、情况、情境等。劳伦斯·佩尔温从人文生态的角度将场景界定为“一个特定的地方,在大多数情况下包括特定的人,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活动”[1]。场景不仅包含特定场地和实物等硬要素,也包含人们置身于特定情境而产生的临场体验,以及与情境互动形成的心理暗示等软要素。场景是主客观的融合与统一。

“全场景”教学力图超越学校有形的围墙,打破课堂固有的边界,联结各类课程资源,为学生构建校内与校外、课前与课后、虚拟和现实融合的学习场景。我们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创设多元教学场景,引领学生创造未来生活,努力实现全人教育。

“全场景”教学具有如下特点:一真实性,强调关注真实世界的真实问题,创设真实情境,激发真实的学习兴趣,生成真实的学习体验;二戏剧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想象,基于学习参与形成深度理解,生成富有创见的审美表达;三合法性,“全场景”教学不仅合乎教学规律,也关注价值引领,具有道德性,倡导基于正向倾听的欣赏式评价。

二、“全场景”教学设计的特征

1.与身体感官互联的知识观。

知识的产生依赖于学习者真实参与的学习实践。知识的构建,是身体多感官联动参与的过程,包含听、说、读、写、观察、触摸、闻嗅、实验、调查、设计、创造等。脑科学的研究也表明,由多感官同步参与的知识产生过程,可使得学习效率显著提升。近年来,神经生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的专家认为,情绪也影响神经组织的结构,进而影响着注意集中、问题解决等关乎知识生成的心理要素。[2]“全场景”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知识构建的合作者,联动身心感官,在学习支持的情绪场景中,共同参与知识构建。

2.与生活世界共存的学习观。

生活世界包含自我生活世界、社会生活世界和自然生活世界。“全场景”教学的语境下,可以分别探索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在生活世界中,学生成为诸多生活问题的观察者、发现者与解决者。师生和生活世界共存,学生成为自我、社会和自然场景中真实问题的解决者,学习成为待探索、待确证、待对话的过程。

3.与师生经验融合的教学观。

学生的经验基础是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教师经验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学习过程始终渗透着学生与教师的个人的情感、价值信仰、理性认知和独特生活史。“全场景”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生命的相遇,基于学生生活经验,联通教师人生经验。其应然与理想状态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让个性化学习切实发生。

三、基于“全场景”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探索

具身认知理论对学习场景创设颇有启发,其核心主张是“认知是基于身体的,也是根植于环境的”。[3]为了让学习更真实更深入,“全场景”教学需要是涉身的、情境依赖的、面向生活世界的。具身认知的产生有实感具身、实境具身和离线具身三种类型。[4]相应地,“全场景”教学的学习场景也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实感具身场景、实境具身场景和离线具身场景。

本文以《红色映画》特色慕课设计为例,对“全场景”教学的三种学习场景进行诠释。《红色映画》共含29节慕课,以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开展。

1.实感具身场景创设。

实感具身倡导学生亲身的感受,即通过身体与环境或者实物直接接触,开展具身学习。我们在《红色映画》的项目化学习设计中充分运用了实感具身场景的创设。

项目实施前,学生通过地域课堂对松江的红色文化资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项目实施中,学生走近红色场域——松江博物馆、松江民间收藏馆,学生产生有意注意,不同的学生因原有经验的不同,关注点各有侧重;项目实施后,学生进行重点资料的整理,利用这些资源创编出红色旅游资源导览手册。

在《重温长征——定向越野跑》一课中,在耐力跑项目实施前,师生共同观看有关长征的视频,通过观看视频感受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险阻以及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喜悦;项目实施中,学生合理设计路线,做好准备活动后出发。越野跑的过程是不断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过程,由于刚刚重温长征史诗,学生还沉浸于对长征精神的感动与敬佩中,长征精神促使他们在越野跑中变畏难为克难,化不可能为可能,成功完成越野跑。项目总结阶段,教师巩固“长征越野跑”的成果,表扬学生在越野跑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力,并鼓励学生将这种意志力迁移至其他学习生活情境中。

2.实境具身场景创设。

实境具身场景是借助外在资源的设置与调度,实现情境的再现,触发学生产生感同身受的学习体验。例如看电影、电视剧、小说时因自我代入或情感共鸣而流泪或者兴奋。这需要调动大脑中的“默认网络”,默认网络在回忆过去和假设、想象未来场景的状态下会被激发,进而产生创造力。

教学时,我们以电视剧《觉醒年代》为教学载体,创设实境场景。项目起始阶段,鼓励学生观看《觉醒年代》并思考问题:在混乱的年代,马克思主义如何从理论流派之一变为破解我国现实困境的有力武器,并成为无数先辈的坚定信仰?结合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关注“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一“觉醒年代”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回顾一百年前我国的先进分子和那群热血青年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梳理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的始末。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围绕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等核心议题开展深入的专题讨论,认识革命先辈追求真理的过程。项目总结阶段,布置写作学习任务。要求可以给先辈写一封信,开启跨越时空的交流;也可以写“觉醒年代之信仰的力量”观后感。项目反思阶段,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在多元文化共存的今天,世界存在多种声音,信仰的力量使得我们更为坚定,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使得中国更为强大。

3.离线具身场景创设。

离线具身场景是指不依赖具体情境,主要通过学生自身的经验,或者他人的语言描绘,或者自己的心理想象唤起的具身场景。

例如,《诗文中的革命硝烟》一课,通过聚焦领袖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长征时期等不同时期的诗词,助力学生领悟与感受领袖情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大无畏精神。其中,围绕“战地黄花分外香”这一句诗词,教师按照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设计了问题链:“黄花”指的是什么花?它是香的吗?为什么毛主席说“战地黄花”分外香呢?学习小组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结合当时的情境,经历查阅、沉思、对话的学习过程,得出相关结论,逐步走向深度学习。

又如《战火硝烟中的革命强音》一课,学生先欣赏《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两首歌曲,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歌声中生发对中国近代历史革命场景的想象,然后将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进行比照,深化学生对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的理解。通过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共舞的方式,将历史场景展现在师生的面前。

猜你喜欢
越野跑创设情境
基于MOMS的中国越野跑选手参赛动机研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户外“撒野”指南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卢沟桥醒狮越野跑活动书画展
越野跑专项训练动作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