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燕 安溪县参内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福建安溪 362406
乳牛乳房炎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对乳牛业的主要影响包括:造成乳牛产乳量下降,乳品质下降,甚至患病乳牛淘汰,增加药费开支和额外的劳动力。 尽管无法消灭、净化乳牛乳房炎,但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能够显著降低乳牛乳房炎的发病率, 并且可以减少由于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失。
由于乳牛乳房在干乳前期需要吸收剩余的乳和大量死亡的乳腺细胞, 会对乳房组织的恢复造成巨大压力。 此时至乳牛临产前2~3 周感染乳房炎的患牛占总新增感染病例的40%~50%,在此时进行乳房炎治疗,可以降低30%以上新增感染病例。 此外,干乳期乳房炎治疗还具有如下优点: 与泌乳期治疗相比,干乳期乳房炎治疗有更高的治愈率(干乳期治愈率为80%~90%、泌乳期治愈率为30%~40%);延长乳房内抗生素滞留时间,采用高浓度、长效抗生素药物治疗,保证治疗效果;再次产乳期前,乳房内受损伤组织得以较好恢复; 干乳期采用合适的防治计划措施,可明显降低泌乳期临床型乳房炎病例数;乳牛产出的大量安全牛乳,无药物残留的影响。
1.1 亚临床型乳房炎 乳牛干乳期乳房炎治疗,除了降低新的感染,还是最好的亚临床感染治疗方法。在采取乳头消毒和干乳期药物治疗的牛群中, 乳房炎的感染率约为50%, 其中隐性乳房炎占48%~49%,临床型乳房炎仅占1%~2%。 乳房炎的经济损失,由隐性乳房炎引起的占80%,而由临床型乳房炎引起的仅占20%。 已有研究表明,仅依靠体细胞计数结果评价亚临床乳房炎治疗效果是不理想的,因为体细胞数下降需要在治愈后2 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实现, 该检测方法的延后性可能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但通过乳汁体细胞直接计数(SCC)法等方法检出疑似病例,并在干乳期及时治疗,是降低该病造成经济损失的可靠方法。 不建议对泌乳期的环境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乳房炎进行治疗,因为在此时该病的愈率仅有10%,极少能达到40%~50%。 然而,当干乳期治疗该类型感染时,治愈率在60%以上。
1.2 临床型乳房炎 牛群出现临床型乳房炎病例,必须进行及时治疗。在泌乳期时,无乳链球菌感染的乳房炎治愈速度快,治愈率可达90%~95%。 对体细胞计数等检测不合格、产乳量低的牛要尽早停乳,尽早进行有效的治疗。
2.1 灌注药物治疗 干乳期,采用长效抗生素灌注乳房,经过缓慢释放,使抗生素的有效浓度在乳房内持续21 d 以上,既消灭了寄生在乳房内的传染性病原菌,也预防了外界环境中的病原菌对乳房的入侵。例如阿布拉乳腺霉素和日光乳腺霉素这些制剂在干乳期头2~3 周(不迟于分娩前30 d)适量注入乳池,能获得极好效果。
2.2 浸渍与喷雾 乳头药浴法是指用杀菌力强、刺激性小的药液浸泡乳头, 常用的有洗必泰、 次氯酸钠、 新洁尔灭等。 消毒剂浸渍乳头是预防乳房炎非常重要的方法,在乳牛产乳期,平均每年降低新的乳房炎发病率约50%;连续两年使用该方法,预防率可达75%。 研究表明,乳房喷雾消毒方法具有与浸渍方法相似的预防效果。
2.3 疫苗免疫 疫苗免疫是控制病原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环节。开发有效的相关疫苗产品,是预防该病的一个可行策略。 研究表明,在干乳期(乳牛产犊前30 d),乳牛免疫E.coli J5 疫苗后,能够将大肠杆菌引起的严重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降低70%~80%;牛免疫E.coli J5 疫苗后,尽管不能降低新的感染率,但却能明显减少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 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也是一个非常受关注的研发领域, 但目前免疫效果不是非常理想; 其造成的乳房炎仅能通过规范挤乳程序、 干乳期治疗和慢性感染患牛淘汰等方法进行控制。
2.4 公共卫生管理 乳牛新增的乳房炎感染数量与乳头末端细菌数量具有相关性。 因此, 应加强锻炼,对饲养圈舍、产房及相关设施及时进行清洁并保持干燥,以尽量降低环境中的细菌数量。
3.1 加强日常乳牛管理工作 在每次挤乳时,将乳房内残余乳尽量排净,并及时擦干乳房;经常检查挤乳设备,严格执行正确的挤乳程序;挤乳后,使用有效、安全的消毒剂产品,浸渍乳头消毒;最后,在每次挤乳间隔期,做好乳房卫生保健工作。
3.2 乳房炎乳牛管理工作 发现临床型乳房炎病例,要及时进行治疗;对于患有慢性、感染性乳房炎的患牛需淘汰。 建立每头牛的病例档案,完整、准确记录牛的乳房炎类型和乳内体细胞计数值, 为乳牛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对乳牛的临床型乳房炎处理情况做详细的记录,包括发病时间、鉴定情况、感染区、 用药结果及愈后情况等。 病情严重而治疗效果差、长期不愈的患牛,应坚决予以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