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证的课堂教学有效点评的模型设计
——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观察评价为例

2021-12-02 08:20章忠春
教师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摩擦力理论探究

章忠春

(南京市第十四中学,江苏南京 210031)

课堂观察评价(以下简称“评课”)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教师运用相关理论从专业的视角对所参与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解释的一个过程,是对教学活动及其引发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对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见解的一种专业活动。

一、遮蔽:评课常见的误区与原因

有效点评总是能够切中问题的要害引发参与者的共鸣,而无效点评则让人不知所云。无效点评或多或少存在以下几种误区。误区一:不能紧扣时代脉搏。评课活动未能紧跟当下教育理论的改革方向,使用了过时的理论和标准。误区二:不能兼顾全面与重点。评课时,教师要么追求面面俱到,未能有效突出课堂中的重点、亮点、争议点以及能够折射出问题的小细节;要么管中窥豹,没有由点及面地展开,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误区三:不能平衡理论与实证。评课过程中,只见理论在空中飞,却不见课堂实证的支撑,有空中楼阁的虚幻,或仅是现象的罗列,缺少从理论的高度对教学行为进行解释和评价。误区四:不能构建评课体系。评课时简单地堆砌发现点和评价内容,未能提炼出一条主线,用逻辑串联内容,导致表述不成体系,条理性和说服力大打折扣。

二、澄明:评课目标的设定与原则

有效评课具有以下特征:评课能反映时代特征和要求,紧跟时代的步伐;评课能够彰显当下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评课能够理论联系课堂实证,用理论分析、解释实证,并基于理论提出建议,让理论和实证成为支撑评课行稳致远的两条腿;评课能够基于体系化设计的表述,让听众清晰地获得信息。

三、重构:评课设计的策略和路径

有效评课需要评课者对评课策略的实施路径进行系统设计,引导观察、记录、分析、评价。设计“课程理解、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三大维度,引导评课教师认真仔细地观察,有条不紊地记录,科学客观地分析,准确地提炼表述。

课程理解维度,即衡量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把握情况。可以从目标设计、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匹配度进行考量;也可以从目标设计以及学习活动设计与学生学情的吻合度进行考量;还可以从目标的预设与达成的情况进行考量。学生学习维度,即关注学生主体和以学习为中心的落实情况,评价是多数学生还是少数学生参与,是被动应付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学习。可以从学生学习的参与方式、学习的参与程度、学习的参与体验等方面进行考量。教师教学维度,即关注教师课堂的设计、组织实施、动态生成等情况,可以从教师的基本技能、问题解决策略、活动设计、课堂组织实施、课堂评价跟进、预设和动态生成等方面进行考量。

基于课堂观察提炼出“思考体会”“总体印象”“评课标题”,然后按照“评课标题、总体印象、课程理解、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思考体会”顺序展开演绎。在结构上体现有主有次,将主次结合贯穿于整个评课过程,让说者脉络清晰,让听者豁然开朗;在表述论证上体现有理有据,课堂实证和理论分析缺一不可,让解读、评价和建议既有脚踏实地的实证,又有理论高度的支撑。在表述内容上体现有主有次、删繁就简,让评课简洁有力、主次分明。

四、践行:评课案例分享与简析

以下是笔者基于实证的一次高中物理评课案例。

刚才学习了“摩擦力”这节课,请允许笔者以“基于预设问题强化教师主导推动目标达成”为题,汇报收获与思考,笔者将从“总体印象、课程理解、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思考体会”五个方面展开。

总体印象。笔者想用“和”字概括一下总体印象,包含三个层面:亲和——表现在教师的姿态和语气;和谐——表现在师生互动和课堂氛围;和畅——得益于教师对问题的降低梯度的设计、资源使用让课堂推进和畅。

课程理解。目标是一切教学行为的统领,本节课在目标设计上体现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如“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相关因素”的活动体现了科学探究;“学生说拉力等于摩擦力时,教师及时指出并严谨表述两者是否大小相等”体现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之科学态度与责任。本节课的目标设计考虑了具体学情,活动设计关注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切性。

学生学习。本节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思想。教师通过降低思维难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如学生自主体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合作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等。本节课群答次数超过20次、个答次数达到10次,带有一定思维层次的有效问题的比例小于10%。

教师教学。本节课教学环节有三个突出的亮点。①思路脉络清晰。从身边的事例引入新课,即摩擦力产生条件探究、摩擦力方向探究、摩擦力大小探究、摩擦力作用效果辨析以及生活中的问题分析。这样的设计步步为营、层层递进。②注重创设情境。生活中的图片体现了物理源于生活的理念,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生活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又体现了物理服务生活的理念。③创新解决问题。本节课采用图像方式处理动摩擦因数,利用信息化处理图像的斜率k,引导学生分析动摩擦因数与k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

思考体会。笔者有以下三点思考和体会。

①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主体学为中心,笔者认为本节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是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如摩擦力方向的探究,完全可以让学生利用手边的器材设计让摩擦力方向“可见”。二是让学生自主总结结论,如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实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与目标达成“可见”。三是让学生自主参与评价,呈现学生的解题过程,让学生互相评价,从而逐步建立规范意识,让学生的合作“可见”。

②笔者认为本节课有两点遗憾:一是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关系处理时发现学生的数据不过坐标原点,本人觉得这是很好的带领学生进行误差分析的素材,但是教师不假思索地推给了误差,而没有带领学生分析探究其原因,遗憾地错失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的机会。二是引入新课的图片是一个很好的生命教育的素材,很遗憾被教师放弃了。

③教学中关注概念的发生过程能够助力发展素养:一是本节课科学探究过程可以更加完整,如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相关因素的活动,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基于经验进行猜想。基于经验的猜想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实验方案设计的前提。在数据处理方面,教师没有带领学生对数据进行定性分析,而是直接进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可以为定量分析提供依据和方向。二是严谨的科学态度需要进一步彰显。如实验中如何保证拉力等于摩擦力,虽然实验前教师说明需要匀速拉动物体才能使拉力等于摩擦力,但在实验过程中,笔者观察到学生拉动的都是物块,这样是无法保证匀速运动的。学生在课堂中出现这样的错误,教师并未发现并给予纠正。建议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设计实验方案,如让木块静止且与弹簧测力计相连,用拖动导轨来代替拖动木块,可以实现滑动摩擦力的精确测量。

评课的维度可以因人而异,但无论如何变化,彰显新课标理念,包括新课标方案和新课标所倡导的价值取向不会改变;评课的策略也可以因课而异,但无论如何变化,评课的科学导向原则、理论联系实证原则、民主激励原则不会改变;评课的表述可以因时而异,但无论如何变化,评课的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引发共鸣、给人启迪等的有效性追求不会改变。

猜你喜欢
摩擦力理论探究
坚持理论创新
摩擦力三个特性的应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自不量力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神奇的摩擦力
摩擦力做功中需弄清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