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饲料产业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

2021-12-02 07:21赵守东刘明美
中国饲料 2021年20期
关键词:饲料转型企业

赵守东,刘明美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安生物工程分院,江苏淮安 223200)

1 乡村振兴战略与饲料产业转型发展的关系

1.1 乡村振兴战略是饲料产业转型发展的外在“导航” 乡村振兴战略是城乡多元经济均衡发展的指明灯,它是从农业经济角度解决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因此,乡村振兴战略介入饲料产业转型发展中始终围绕智慧现代发展理念,以融合统筹的概念助力农村资源可再生的新型模式。乡村振兴战略承担了目前我国实现乡村发展建设的主流经济价值功能,其取向与当代饲料产业的转型相契合——即最终发展目标都是解决某一产业今后发展道路遇到的障碍及产业链优化问题(张玮哲等,2020)。饲料产业的转型必须依靠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为导向,充分依据形成的科技载体,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促进专业化的经营主体发展。

1.2 饲料产业转型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动力” 饲料产业的转型期具有现代农产品赋予的深加工资源潜力。其聚合效应不但可以促进当地农民的增产增收,也有利于饲料行业间的资源流通,取得新的优化布局流动效应。因此,饲料产业转型发展可以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动力(相雅芳,2020)。乡村振兴战略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开展及建设,必然要以当地某一农业产业链的提升为发展目标,经过动能改造,展示出产业兴旺与治理的有效成果。乡村振兴战略最终实现的是产业链新生附加值,它为饲料产业等其他领域的规划、布局提供思考方向。

2 乡村振兴背景下饲料产业探索转型发展的现状

2.1 饲料产业品牌建设分析 目前某些国内中高端水平的老牌饲料企业的产品在多种产品支线都有所涉猎,且已具备了部分品牌维护意识。也有部分饲料企业的产品已获得了国内、国际等多方认证,其质量达到了知名品牌的标准(刘朋虎等,2020)。但国内饲料企业的品牌建设仍有不均现象。通常,饲料企业的成效反映在产业发展模式中,呈现出产品加工、包装等生产销售全环节的参与化经营模式。企业以品牌为优势,力求体现产销共同化的现代生产环境,谋求饲料企业本身的最大利益。在此期间,品牌龙头饲料企业与其他小规模饲料企业联合形成配置层级丰富的合作发展构架,使其技术、质量等互为补充,产品更加拥有特色。

2.2 饲料产业发展机制分析 各地饲料产业逐步探索联合订单合作培养的品牌利益机制。这种合作关系能实现企业间的订单订购数量和产品互补,达到差异化经营,凸显各自产业链条的优势,以分摊风险。这种稳定的合作发展模式来源于饲料产业的集中划分支付机制。通过主体间的联合互补实现利益共享。此外,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稳定的供需关系,实现饲料产业的组织化、规模化。饲料企业的专业技术联合经营模式壮大了饲料产业的发展势头。

2.3 饲料产业转型模式分析 新时代饲料产业转型模式呈现出试点融合的新局面。主要表现在农业生态与饲料产业的融汇共生,产业更多聚焦于产品链条的不断升级优化。因此,拓宽和转换饲料产业承载的营销功能,使饲料产品与乡村未来发展对接,实现其价值的多元化,满足当前乡村振兴发展需求。其转型模式主要包括电商技术型、融合拓展型及产业延伸型3种。其中电商技术型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平台进行线上饲料产品销售模式;而融合拓展型是将饲料企业的传统单一模式变成多样化的分销模式;产业延伸形式延展了饲料产业链条,实现销售领域的更新(胡钰等,2019)。

3 饲料产业转型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品牌经营能力方面

3.1.1 品牌营销范围和规模较小 饲料产业转型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阻碍因素。在品牌经营方面,品牌营销是产业转型的支撑点,其经营主体直接布局各饲料需求地域,且分布较为复杂。营销范围、知名度、交易市场等领域的效率和分配规模尚处于弱势。同时,参与分销的饲料产品经营商较少,导致饲料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中间环节效率降低,影响企业利润程度,难以迅速建立起规模强大的饲料品牌营销策略。

3.1.2 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弱 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对饲料企业的整体产业链条影响巨大。但农业产业饲料集中供给的整体结构尚未搭建,因此,饲料品牌的知名度较弱。这直接导致了其应对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大小。如饲料产地与其合作关联度不高,没有形成集群化品牌经营规模效应。因此,饲料产业的主导产品在各地所占的销售比例较少,并未真正达到经济效益的领先水平。

3.1.3 品牌交易市场化程度较低 市场上的饲料企业在品牌化建设和交易中展现出建设设施和方式总量较为落后。其固有的市场交易模式使饲料产品的辐射带动能力普遍存在融合程度较低的现象(何广文和刘甜,2019)。与此同时,饲料企业的发展经营实力和规模正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因此,部分饲料品牌较为依赖配套的政策大环境,企业经营主体的品牌化建设理念较弱。这一薄弱环节的存在也导致了饲料企业在交易市场中长期缺少配套贷款,触发融资难(闫春华,2019)。

3.2 产业合作层次方面

3.2.1 产业管理机制僵化,缺乏规划 饲料产业转型发展体现在产业合作层次方面,包括产业管理机制上涉及到多产业融合及规避风险的情况。这些复杂的情势使产业合作面临更多的抉择。饲料产业机制的僵化还表现在发展缺乏整体的统筹、调度,在蓝图展示上存在缺位,对饲料产业的合作共赢及先导性业务融合造成阻力(邓想和曾绍伦,2019)。行业从自身角度研发的饲料产品管理方案效率较低,若以此为行动指南进行企业间合作会失去功能开发需要的有机力量。

3.2.2 产业模型结构松弛,轻视内容 产业模型结构是饲料产业订单与消费者之间结成有利价格,维护生产企业权益的规范性方式。但这种形式目前存在需要商榷之处。如一些地方的财务账目和利益结构网络在建设中不重视内容审核,同时在订单审查环节也缺少必要的监管,这使饲料产业的价格在前期财务推演时无法依据优良的结构模型去完整展示实际的利益波动结果,弱化了饲料产业的市场辐射联动能力(朱明等,2019)。

3.2.3 产业链条层级单一,形式简单 我国各地区饲料产品深加工的深层产业价值没有更好的挖掘,尚存融合和凝练的功能空间,以便体现出饲料产品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简单的结构推进可促使农村地区在使用饲料产品时的价格与市场之间的波动变化发生联动。由此可见,其波动情况受市场影响过大,风险呈剪刀差趋势增加。这种风险链条层级的不规范性容易使饲料生产、销售等层级质量流失,忽视管理、服务等,在利益联盟中无法统一合作形式,导致饲料企业的利润下降。

3.3 产业转型渠道方面

3.3.1 缺少产业转型的政策环境 从产业转型渠道方面讲,近年来,饲料产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营者的主体管理步伐与增长速度呈现出不规律的现象。这些情况显示出饲料产业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转型急需政策扶持。然而,饲料企业之间,以及饲料行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竞争使其管理制度的相关国家政策规范较少,且呈现出各地区的不均等化。这样使饲料企业的积极性不够,缺乏政策的优惠和支持,扰乱了产业本身转型所需的环境。

3.3.2 缺少产业转型的融资条件 饲料产业受到需求与供给的限制,某些地区的规划方案在利用饲料原材料加工、收集方面无法得到当地足够的资源支撑,形成了产业转型需要解决的一类因素。由于受到资金方面的限制,各饲料企业纷纷排查资金需求缺口,寻找相对应的补助和扶持。其资金缺口是否具备融资条件也影响饲料产业后期的转型及链条的多方延展和辐射效果。因此,融资条件不能解决是摆在饲料产业转型中的一道“加强题”。

3.3.3 缺少产业转型的科技支撑 科技是现代饲料产业建设的生力军,这支力量是饲料产业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饲料产业转型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撑。但饲料产业技术成果的推广、转化利用效率较低,各地区的科学技术素质和研究进展也有较大的差别。如对科技研发和科技“落地”转化的环节机制不够重视;科技领域介入饲料产品生产各环节的渗透度不高等。这些都在乡村振兴中无法对饲料产品转型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4 乡村振兴战略下饲料产业转型发展的途径

4.1 强化“知名品牌”,提升饲料产业核心竞争力 首先,规划品牌战略,积极提升产品品牌质量,树立一批在全国范围有影响力的饲料产品商标品牌;其次,以发展终端智慧型饲料企业为导向,使用集中或分散的标准管理模式,提供现代化饲料生产质量体系安全认证,全方位强化品牌知名度,提升产业竞争力。

4.2 建立“纵横网络”,保障饲料产业的拓展延伸 综合饲料产品的生产、加工等链条,通过纵向或横向的延伸整合发展,以保障其产业向乡村振兴战略支持的现代化农业产业方式转型。即由传统的粗加工方式和消耗资源方式向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调整饲料产业结构,加强产业聚合,积极推进规模化效应等方式转变。改善饲料产业在不同地区间的纵向和横向的规模化水平。统筹饲料产业经营管理,强化转型期的组织优势,以提供专业性强的创新业态。

4.3 完善“城乡一体”,打造饲料产业转型示范区 在乡村振兴全面助力农业相关经济实体发展时期,饲料产业也应迎难而上,完善乡村和周边城市间的板块,打破产业基地和设施界限,塑造饲料产业的转型示范集合点。以现代饲料产业品牌化基地为先导,全面提高饲料企业在招商引资、解决资金和剩余劳动力问题,延展产业销售渠道,拓宽销售链条和抵抗风险能力的适应性。在饲料产业转型的特色地区重视科技实力的提升,夯实基地饲料产品内容,从市场发展途径挖掘产业的功能特点。培养饲料资源的植入模式,将现代化生态保护的概念融入城乡发展,树立起典型的示范行业。

猜你喜欢
饲料转型企业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原来饲料还可以这样玩!许愿斌用短短1年时间,开辟了饲料创业新赛道
企业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企业
粤海饲料
企业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