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李 猛
(1.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100;2.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 河北秦皇岛 066311)
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战略的持续开展,对外贸易已成为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互动的重要渠道。加之互联网电子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不仅在空间和时间上缩小了国与国之间的差距,同时还给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带来了许多便利,使全球贸易自由化水平越来越高,企业进出口交易量越来越大(陈晓川,2021)。农牧产业作为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板块中的重要防御板块,为了实体经济在经济内卷时代下能更好的适应当前贸易自由化的国际大环境,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农牧产业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加快自身产业结构转型。饲料企业作为农牧产业的中间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加快推进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以获取更多的发展空间。
饲料产品在农牧产业领域属于流通率较高的领域,其经营效益对农牧产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是农牧养殖产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因素。
1.1 饲料产业自身转型升级发展的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与发展,电子商务模式已成为当前各行各业销售的主流经营模式。与电子商务模式兴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传统线下销售模式发展得举步维艰,尤其是自2012年起,受电商平台的冲击,传统的线下经营范围被迫陆续缩减,饲料企业也不例外。在我国农牧产业本身就是传统产业,更新换代相较于新兴产业较为迟缓,面对销售环境如此巨大的变化,饲料企业的长远发展受到严峻的考验。
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我国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宏观经济增速开始放缓,消费能力持续减弱;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人力资本已成为高成本代名词,加之饲料企业本身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在无形中给企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发展压力(王永贵等,2021)。同时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模式的持续深入推进,我国实体产业正面临着深刻的经营变革,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已经不单是过去的必需消费,已转变为个性消费为主,必需消费为辅的新型消费方式,因此,饲料产业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时刻关注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并及时根据消费需求对饲料产品进行合理调整,以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发展需求。
1.2 饲料产业自身转型升级发展宏观政策背景分析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持续影响,全球经济发展态势持续低迷,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也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经济发展由高速发展逐步转为高质量发展,产业侧供给结构性改革也在此背景下提出,只有抓紧发展产业侧供给结构性改革,才能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化解剩余产能,提高资源供给转化效率与质量,找到饲料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吕倩,2021)。据此,国家在“十三五”规划期间提出了要大力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调整完善我国产业经济发展格局和结构,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综上所述,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加强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追求新经济增长点,获得长远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2.1 贸易自由化相关参数构建与标准 最初,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程度是根据一个产业或行业进出口渗透率高低决定的,而进出口渗透率一般是这个行业或产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产品进口总额与这个行业或产业生产产品总量之间的比。但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进出口渗透率已不能完全代表当前贸易自由化发展程度,因为进出口总额的增减不仅受自由贸易化程度的影响,还受贸易便利程度、贸易交易本身随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增长惯性及整体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李明等,2016)。相较于进出口渗透率,关税税率的高低更能反映贸易自由化发展程度,因为关税税率是国际对外贸易交易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贸易交易阻碍和壁垒,所以关税税率的增减更适合作为贸易自由化发展程度的衡量指标与构建参数。
2.2 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发展转型的影响机制 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加深一是可以降低过境交易双方之间的交易成本,因为贸易越是自由化,关税税率就越低,中间商及产品物流成本都会随之下降,从而变相的降低跨境交易双方的交易成本;二是贸易自由化程度加深可导致同类产品多样化发展,进而导致相关企业出现产品技术外溢问题,亦或提升现有同类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三是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加深,也就是进出口关税税率下降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进口产品的销售价格,从而给国内产生同类商品的相关企业带来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上述这些影响因素一方面可能会给国内相关企业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如提升企业生产率,进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企业在进出口产品时本身就存在产品出口的固定成本,企业生产率会直接影响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的门槛,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才能在一定的产品固定成本中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中,而生产率不足的企业是无法从贸易固定成本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只能在国内市场中销售。
3.1 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企业经营模式概念 经营一词在字典中有两种含义,一是表示规划和管理,二是表示筹谋与组织。而模式在字典中的含义是指一般的大众化的具有可模仿性、操作性的标准样式。经营模式一般出现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它包含了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有关企业整体架构设计,企业运营战略规划及企业所处经济领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特定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可通过经营模式的选择为企业自身创造出能长远发展的竞争优势。但随着经济与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改变,企业经营模式的核心内涵也由过去的注重经济效益与经营结构体系逐渐转移到企业发展战略层面,也就是说,企业经营模式发展初期的核心影响因素在于产品自身的品质、营销手段及产品销售所得利润,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模式开始将关注的核心要素转移到消费者消费需求、价值增值提供及目标市场定位、细分和企业商誉价值氛围等环节(毛玉洁等,2021)。企业经营模式与企业战略竞争相比,后者更多的是强调企业外部竞争能力与企业所采取的竞争手段,而前者则更多的关注企业内部竞争平衡性及企业自身的竞争基础。
3.2 企业转型战略规划概念研究 面对当前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持续加深,企业如何科学转型离不开企业自身对未来发展战略的规划,面对当前市场环境所给予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如何更好地利用自身现有资源提升自身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从理论层面讲,企业转型战略规划更多的是注重企业整体的规划性和企业运营发展的系统性,是对企业长远运营发展的一种整体布局,以确保企业长远发展的生存力与稳定性。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企业转型战略规划主要分为3个方面:一是经营战略,经营战略又可细分为企业扩张战略、削减战略及维稳战略,顾名思义,扩张战略就是企业基于当前自身所处市场竞争环境所规划的一种增长自身资源优势的战略,维稳战略就是根据过去战略规划继续经营发展,不需要过多改变的一种规划,削减战略就是更具当前自身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未保存在深实力所采取一种战术性后撤的规划方式。二是业务战略,也就是产品销售过程中所需的营销规划。三是竞争战略,即根据当前企业自身的资源基础,通过科学合理的资源优化配置帮助企业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所采取的一种战略规划。
3.3 企业转型所需资源基础理论 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实现自身产业转型升级的前提在于企业能拥有具有创造性价值的资源,并能对已有资源进行高效合理的优化配置。因此,企业转型所需资源理论研究的核心在于科学合理的优化整合当前企业所拥有的各项资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造独有的产品竞争优势,并最终转化成为企业长远发展所需的经济效益。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找准企业自身区别与同类产业所拥有的独特性资源,而这种特异性资源能使企业在一定环境中获取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与地位。而这种特异性基础资源本身具备以下几点特征:一是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能为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二是较为稀缺,这种特异性基础资源在同类产业发展中不是必备资源,而是较为稀缺的,具有不可替代性;三是无法复制,能为企业产品增强标识性,不容易被同类产品所替代。因此,认真研究企业自身拥有的具有创造性商业价值的基础资源能更好的指导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利用自身竞争优势更好的实现企业转型发展。
3.4 企业转型发展价值链相关概念研究 企业转型的最终目的在于创造出新的生产要素组合,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生产所需的生产要素重新分配组合,并将组合以后的新的生产方式运用到企业生产各个环节中,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胡霞等,2021)。企业转型发展建立的新的商业模式能获取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在于创新性,科学合理的运用新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将转型后的具有价值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方式转化为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这就是企业价值链理论所需研究的主要问题。相关研究随着经济大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企业价值链的边界和范围已不再是过去的只存在企业自身,而开始延伸到整个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中,而企业价值链核心关注点也由过去的以创造产品价值为主转变为创造共享价值。
4.1 企业以客户体系为价值核心的转型模式 以客户为核心价值体系的转型发展模式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此种价值主张是根据企业产品的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而细分出的消费价值核心体系,它将客户消费价值作为企业存在与经济市场中能获得长远生存的根本前提与必要条件(李金金,2021)。此种以客户体系为价值核心的转型模式需要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构建起完善高效的价值转移、交易系统,通过对产品受众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针对不同的受众需求进行不同的销售策略,进而实现企业转型升级。也就是说,此种转型模式需要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紧紧围绕产品受众的需求和消费群体的体验感为核心进行研究发展,深入细致的对上述因素进行分析,加强企业销售服务水平及产品生产质量的创新,进而更好的满足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为产品受众创造更大的价值体验。
4.2 企业以创新产品和服务为价值核心的转型模式 企业以创新产品和服务为价值核心的转型模式主要是需要企业在产品创新种类与创新生产技术方面进行研究,饲料企业的产品种类增多,消费群体的可选择性变得更丰富,消费群体需求就会被更好的满足,随着满意度的增高,消费产品的服务水平也会随之进一步提升,消费群体的购买力也会进一步增长,饲料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在此基础上得到发展,进一步推动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4.3 企业以信息化发展为价值核心的转型模式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电子商务模式已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融合发展模式,传统的产品销售运营模式在信息化时代存在诸多弊端,如交易信息不对等导致的盈利水平不能稳定持久;对产品售后问题不能及时回馈、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消费需求不能及时被满足;运营成本很高,前期投入很大等问题(苟继亮等,2021)。而信息化时代下电子商务发展模式能很好的解决上述传统运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利用互联网+科学信息技术水平创新企业销售流通模式,科学合理的创新企业运营价值主张,构建新的企业运营价值链,使企业在大数据时代所拥有资源能得到合理的配置与优化,进而实现企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5.1 重视客户价值、完善客户体验 饲料企业可在销售饲料产品的过程中紧紧抓住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结合饲料产品自身所应对的畜牧农产品生长习性进行认真研究,并以此作为产品设计生产的基础条件。销售过程中也要认真遵循农作物种植时刻表,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时间点进行科学合理的产品营销计划,为消费群体创造更优的产品体验感与产品需求吸引力,从而实现饲料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对客户价值的重视,更好的完成饲料企业的转型升级。
5.2 以实体发展为基础创新线下销售优势,利用好电商平台实现020良性发展 饲料企业作为传统实体产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既要牢牢把握自身发展优势,也要努力经营当前背景下的新型运营模式。由于饲料产品作为农牧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受众范围非常广,受众群体数量非常大,饲料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要重视消费群体的参与度,抓住饲料产品本身的线下销售优势,并结合电商平台的线上交易模式进一步完善饲料产品消费群体的服务,使饲料企业与消费群体建立一种良性的合作消费关系,提升饲料产品品牌商誉,加强消费者对予饲料产品的消费忠实度,进而更好地实现饲料企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