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金
(山东省蒙阴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 276200)
牛鼻咽部在出生后不久就定殖了一定组成成分及数量的微生物群和病毒,是牛体外和体内接触的第一道屏障,此外其比例可能因牛个体和饲养场所的不同而不同。随着牛年龄的增加,微生物群会发生相应变化,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成为抵抗外来病毒入侵的重要屏障。但当这个平衡被破坏,鼻咽部的有害病毒会趁机而入,侵蚀牛鼻咽部黏膜,导致牛呼吸道症状。因此,对鼻咽部的主要致病病毒进行病原菌致病机理、临床症状进行研究,为防治牛鼻咽部病毒性病毒具有实际意义。
牛的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 首次在20 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被发现,如今已经在世界各地可见。属于单股正链RNA 病毒,有5 个特殊的结构蛋白(分别为S 蛋白(纤毛蛋白)、HE 蛋白(血凝素酷酶蛋白)、N 蛋白(核衣壳蛋白)、E 蛋白(小膜蛋白) 和M 蛋白(跨膜蛋白),其中变异程度最强的S 蛋白是目前发现的最易与宿主受体识别,融合入侵的主要抗原性蛋白。
牛的冠状病毒因为可以导致新生犊牛出血性腹泻,导致成年牛冬天痢疾和呼吸道综合征状,所以又被称为新生犊牛出血性腹泻。如果是奶牛感染此病还会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牛的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传播,在牛群中,牛的排泄物、分泌物,病牛接触过的饲料器具都具有传染性,只要感染此病毒,牛会持续发病,一直带毒并长期排毒,传染性极强。犊牛腹泻主要以排淡黄色或灰白色水样腹泻为特征,精神萎靡,食欲下降[1]。
本病的防治措施有保持环境通风良好、干燥清洁、定期消毒、勤换草甸、及时打扫牛舍卫生。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对犊牛及时喂奶,补充饲料,及时打疫苗预防。定期对牛场粪便或鼻咽分泌物进行检测,如果发现此病要及时对病牛隔离,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牛场要进行彻底的打扫和消毒,及时净化牛群。饲料和饮用水定期消毒,及时清除剩料,避免牛群摄入霉变饲料。饲料营养配比要合理。新引进的牛要隔离观察半个月以上才可以合群。
牛疱疹病毒1 型(Bovine Herpesvirus 1,BoHV-1) 属于α疱疹病毒亚科的双链DNA 病毒,主要是通过与外界有接触的口鼻黏膜、胃肠道黏膜和阴道黏膜等进行传播,入侵黏膜后可以抑制CD4+T 淋巴细胞的增殖,诱导免疫细胞凋亡,抑制牛体免疫系统,还可以抑制神经系统。当机体受到应激时,致使牛易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并发症繁多,难以治疗。
在牛群日常养殖过程中,牛疱疹病毒1 型呼吸型病症最常见。其次是母牛流产或公牛生殖器感染。生殖器感染主要是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时有密切接触而感染的。除此之外,口鼻接触、飞沫接触、感染的器具接触均可以成为感染源[2]。牛疱疹病毒1 型对感染的犊牛是致命性的,往往导致犊牛预后不良。成牛感染后会引起传染性牛鼻气管炎、阴道浓疤性炎症。母牛的不孕、流产、子宫炎症、奶牛产后子宫及阴道感染、奶牛乳房炎症、各种黏膜性炎症,公牛的龟头包皮炎症。
牛群饲养密度要合理控制,定期对牛场粪便或鼻咽分泌物进行检测,饲料和饮用水定期消毒。饲料营养配比要合理。新引进的牛要隔离观察半个月以上才可以合群。时常备有呼吸道疾病的应急药物,也可以定期饮用增强免疫力的中药。在进行人工授精或交配前要做病原菌鉴定,防止此病原菌进一步扩散。
牛呼吸道合胞病毒 (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BRSV) 是引起牛和其他反刍类动物呼吸道急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也是牛呼吸道疾病(BRD) 复合体的主要原因。在2~6 个月的小牛中,BRSV 感染的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且容易继发性细菌感染,死亡率可达20%以上,再次感染的牛临床症状不明显,治疗受感染的小牛后仍然可以再次分离病毒而牛没有临床症状。它不仅可以引起呼吸道症状,还会引起牛神经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眼结膜感染、胎儿感染等,气温下降、长途运输、惊吓过度和其他应激条件也会导致疾病爆发。一般情况下,牛的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可以在牛群中持续存在,再次感染的牛往往会免疫力下降,但致病机理尚不明确,有可能是因为合胞体病毒可以潜伏在机体组织或淋巴细胞中,当外界条件合适时就趁机入侵机体,引起感染。
BRSV 会导致患病的牛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潜伏期一般为2~5d。感染后潜伏期的牛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只是呼吸道有些轻微症状;还有发热、咳嗽、流泪等症状。感染严重的牛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不佳。BRSV 可以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在牛群中快速扩散传播。在秋冬季节病毒会多发,在夏季也有偶尔发生。BRSV 引起的病症有些与牛巴氏杆菌病症相似,因为这两种病毒都可引起牛呼吸系统疾病。因此,BRSV 在多数情况下会与巴氏杆菌或其他病毒混合感染,独立感染的很少。巴氏杆菌原本是牛鼻咽内正常的菌群,通常因为发生呼吸系统感染后机体抵抗力下降,使巴氏杆菌变成强毒菌,造成内源性感染。
目前中国对BRSV 的防控意识不是很高,所以在不经意间就已大规模扩散。养殖场管理员应提高牛群BRSV 的疾病防控意识,加大防控力度。从日常管理中就要注意,及时对料槽和饮水槽进行清洗消毒。新引进牛群隔离后无症状才能合群。提前对犊牛注射灭活疫苗、减毒疫苗均能预防BRSV 病毒感染。要提高牛场综合疾病防控能力,加强对该病的持续的流行病学调查,定期对场内牛群进行疾病监测,一经发现病牛要及时淘汰,隐性感染牛也要淘汰[3]。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是黄病毒中的囊膜病毒,类似于一种瘟疫病,病原体呈圆形,耐热,但超过50℃的高温就可有效杀灭此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机体后会产生免疫抑制,使牛自身免疫机能失效,从而引起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此病毒不仅感染消化系统,也是牛呼吸道疾病发病的致病因素。这种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顽强的生命力,可以通过分泌物、被污染的器具直接接触、空气、食物进行传播,也可以垂直传播,引起牛犊早产、死亡或母牛严重腹泻和流产。
急性病毒性腹泻:高致死率,没有有效的临床治疗,一般一个月内牛会死亡。初期的急性病毒性腹泻表现为体温升高幅度很大,呼吸不通畅、双目流泪、咳嗽加剧、精神萎靡等。后期则使牛的肠壁出血,大便带有黑色恶臭的血,口腔黏膜溃疡,糜烂等,常常伴随有牛蹄腐烂,皮肤溃烂。慢性病毒性腹泻往往是急性病毒性腹泻治疗不彻底引发而来的,表现为间歇性,经常腹泻,但机体其他脏器或表皮没有明显的发炎化脓现象,发病初期很难发现坏死黏膜、溃疡等症状,但发病时间长了会出现红黑色粪便,有时伴有口腔水泡溃疡,牛蹄坏死腐烂,类似于口蹄疫症状。眼部混浊,眼睛分泌出浆液,慢性病毒性腹泻长久不愈会引起牛全身营养不良,继发感染,生长缓慢甚至会造成牛身体衰竭而死。
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可以使用免疫接种的方式进行预防,同时要扑杀病牛,以防群体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