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承赣文化的融研学模式构建探索

2021-12-02 06:15张国新
教师博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研学融合评价

张国新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西 南昌 330046)

认识到思想品质和健全人格对人的发展价值,笔者结合江西当地特色,和同人植根赣鄱文化开发研学课程,坚持新课程理念生活化、社会化、体验化的方向,创新打造融研学模式。融研学模式以内容课程化、操作具身化、评价立体化、环境社会化创造性地将研学实践和校本选修课相融合,把研学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相融合,融教育于研学活动之中,践行“五育融合”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

一、融研学实践内容课程化——植根赣鄱多样文化

融研学课程植根赣鄱多样文化,教学内容地域化,地域文化课程化,研制出基于传承赣鄱文化的实践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和实施标准,开发出相应系列化研学课程和校本课程,开辟出保障研学实践常态化的旅行基地,建立起赣鄱溯源——认识类课程群、红色赣鄱——思政类课程群、赣鄱觅文——人文类课程群、赣鄱求理——科技类课程群、赣鄱寻踪——活动类课程群、赣鄱崛起——心理类课程群组成的实践课程体系。将赣鄱大地古色、绿色、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扎根红土地革新育人模式。

(一)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为研学实践延宽度

江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可谓得天独厚,研学实践可带领学生了解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走近陶渊明、欧阳修、汤显祖,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文化寻根”过程中更加理解与热爱赣鄱文化乃至中华文化,不断增强爱国情感,培育家国情怀。

(二)融合红色文化教育,为研学实践增高度

江西红色资源丰富,讲述一个革命先辈的故事,就是播下一粒红色的种子;参观一座革命纪念堂,就是仰望一座精神纪念碑。结合本地红色资源,编制适合红色教育课程纲要和研学课程,让红色教育、党史教育成为研学的主色调,让红色教育成为研学必修课,使红色成为学生的精神底色。

二、融研学实践操作具身化——革新立德树人模式

研学实践引导学生融入自然、走向社会,在真实的环境中自我体验、自我感悟,形成情感的冲动、精神的觉醒和智慧的发现。研学过程具身化,促进了当下学校教学形态与未来社会生活的对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一)融合科学探究活动,为研学实践挖深度

研学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使得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有目标、有任务、有思考、有成果,大大地增强了研学实践的质量和效率。立足于国家教育政策、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结合实践场所的地域特点,确定研究课题的方向和内容,培育学生学会学习、团队合作精神、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

(二)融合综合能力提升,为研学实践扩广度

研学实践活动的开展、策划、组织、实施、管理、总结到评价,教师仅仅在背后进行相关指导,学生是处在“一线”的,他们成立各种工作小组,通过同心协力、分工协作,在具体的研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真实的情境中实践、体验、探究、磨炼,综合能力在研学实践中可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融合意志品质培养,为研学实践加力度

在研学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劳动体验、长途行走、负重爬山、酷暑炎热等考验。学生在不断战胜自我与挑战困难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坚强的意志和品质,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融合家国情怀培育,为研学实践添温度

研学实践活动以“传承赣鄱文化”为主题,走进赣鄱大地,追寻先贤足迹,探寻孕育其中的精神和灵魂,传承文明薪火,增强学生身为江西人的自豪感,强化他们为“富民兴赣”而努力学习的信念,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厚植爱国情感,培育家国情怀。

三、融研学实践评价立体化——构建多维评价体系

研学实践评价环节是分析课程实施和学生发展效果的重要依据。笔者在做好研学课程开发的同时,还建立了两层三段四维立体的研学评价体系。

(一)融合研学过程评价,为研学实践瞄精度

第一层次是学校制作“融研学实践学生评价表”。该表以研学时间为轴线,经由研学前、研学中、研学后三个阶段,从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的“四维一体”来客观评价学生在研学实践过程中的综合表现。

研学实践前阶段,主要从“了解当地文化”“查阅文献资料”“提出研究方向”“独立生活能力”四个角度进行评价。研学实践中阶段主要从“遵规守纪”“道德修养”“积极参与”“研究能力”“组织领导”“研修作业”六个角度进行评价。研学实践后阶段主要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实践主题理念”“研学论文”“学习态度”“反思总结”五个角度进行评价。

(二)融合综合素质评价,为研学实践定尺度

第二层次是制作《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手册》。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手册》中,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这七大要素的评价,为学生发展追踪和教育改进提供依据。

立体多元的评价方式,可综合、全面、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在研学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不仅可以检验研学实践的成果,还可以促进学生将研学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四、融研学实践环境社会化——培养五育并举新人

(一)融合优质社会资源,为研学实践加速度

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内涵发展的新时代,对于提高学生教育质量和效率,面对研学实践的新要求,融合打造研学平台尤为重要。我们融合地方政府打造研学营地(基地),融合研学机构打造研学线路,融合出版社打造《研学手册》,融合大中小学开发全学段研学课程、培养研学人才,打造一个职责分明、高效合力的研学共同体,形成区域研学核心竞争力。

(二)融合特色发展建设,为研学实践明亮度

笔者学校扎根江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融研学课程为基础,形成了以“传承赣鄱文化,建设美丽江西”为主题、“赣文化素养培育”为方向的完整育人体系。

融研学模式有六大特点:一是打破了教学、旅游和研究的界线,实现了跨界学习;二是协调了学校、社会和政府各方面力量;三是实现了学术、企业、文化的跨界整合;四是实现了学科融合及校内校外的结合;五是完成了从课外到校外、从游学到研究性学习的升级;六是回归了教育本质。

总之,基于传承赣文化的融研学模式构建探索,将研学实践课程内容与赣鄱多样文化相融合,将研学实践具体操作与立德树人模式相贯通,将研学实践立体评价与多维评价体系相结合,将研学实践社会环境与五育并举相连,扎根赣鄱大地办江西特色的教育,致力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创新人才、滋养家国情怀的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研学融合评价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实践路径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研学之旅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