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玲
(苏州市姑苏区少年宫,江苏 苏州 215000)
面对新的使命、新的社会环境和新的教育挑战,青少年的劳动教育需要进一步更新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了解新时期的劳动教育,有必要重新审视教育与劳动的关系,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劳动发展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
从前,劳动教育的教育着重点都放在了劳动思想、道德和技术教育方面,而在如今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教育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经验,形成出色的劳动素养,并鼓励学生具备包容性和个性化。发展是主要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意识和特定的人生规划技能。以设计学习和生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在学生技能学习中实现大脑和手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有创造力的舞台,为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实践技能提供有效的培养方式。
将劳动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纳入研究与学习之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研究型学习会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劳动教育教学中的研究主题,积极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训练重点是,学生通过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练习,来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学习应用综合知识来提高他们的实践探究能力。核心活动是项目研究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目标是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基于研究的学习方法,允许教师通过提供一些事实和示例,来研究和解决问题。
劳动教育比较有实用性,因为它以学和做为基础,学与做交融,将所学技术与实践经验融会贯通,学生的个人经验和个人实践是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不可能通过间接经验获得熟练的劳动技术操作技能及情感经验。劳动技能课程的学习是基于操作的学习,是对相关知识、技能、态度、方法和能力的综合研究。
当今中小学在人才培养上仍是注重对其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劳动精神对青少年的滋养作用。一方面,青少年劳动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很难独立出来,与其他科目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劳动教育往往作为附属课程与思政、劳动技术等课程搭配在一起,很难引起学生与教师的重视。另一方面,学校对劳动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硬件和软件设施陈旧,课程教学过于形式化,教师资源分配也严重失衡,掌握专业劳动教育技能的教师十分有限,教学大多是其他学科的教师代课,缺乏专业性。劳动教育实践场地也十分有限,即使有实践场地,也缺乏专业性与实时性,设备更新缓慢,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对青少年的劳动教育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新时代赋予了劳动教育新的任务和使命,但在具体实施中,教育的内容尚未完全满足新时代的新要求,劳动教育尚未得到简化和细分。针对青少年的劳动教育的内容是单调的,没有反映出时代特征,没有强调可以区别于成人劳动教育且适宜青少年年龄、心智的要求,使青少年劳动教育变得肤浅且没有针对性[2]。新时代的劳动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青少年呈现出新的劳动特征。但是,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劳动教育的核心要求并未很好地体现在青少年劳动教育的内容中。而且,青少年的劳动教育仍然存在核心教育理念分散的问题,一些中小学无法专注于劳动教育,从而无法突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核心任务。
劳动本身具有社会历史性,起点不是学校,而是社会,与其他科学文化教育相比,劳动教育具有特殊性。新时代的青少年劳动教育,应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劳动教育资源,以丰富青少年的工作经验,培养青少年的劳动情感。但是,目前青少年劳动教育资源有限,难以充分发挥其功能。首先,校内劳动教育资源利用不足。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占据人一生比例最大的实践活动,但中小学在进行劳动教育时却容易忽视身边丰富的教育资源;其次,校外劳动教育资源需要进一步调查和协调,青少年可以打破学校生活的界限,打破专业学习的界限,扩大获得工作感知和直接经验的渠道,体验更现实和困难的劳动挫折,并获得工作质量的提升。
在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要覆盖所有学校,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使整个教育构成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在顶层设计中有必要建立能够全面反映青少年劳动教育的整体思想,这样针对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就变成了实践教育,具有实际意义。国家应积极推出政策。目前,新时代面向青少年的课程开发和劳动教育环境仍处于起步阶段。为了确保在早期发展中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教育部和财政部应增加专项资金用于中小学劳动教育经费,可鼓励有关教育者积极探索和学习新时代的青少年劳动教育,为加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创造更充分的条件。
通过促使公众正确理解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并改变青少年对劳动教育的传统观念,可以促进劳动教育厚植于心,并使青少年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展现时代特征。有必要广泛促进青少年的劳动教育,要积极发挥青少年劳动教育在中小学培养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凸显劳动教育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校园劳动教育的文化氛围建设不容忽视。青少年主要的学习生活都在校园内,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潜移默化地提高青少年对劳动教育课程重视程度的有效途径。
当前,面向青少年的劳动教育课程主要是实践课程,由于在劳动理论课程中缺乏基本的劳动理论学习,因此倾向于缩小劳动教育的含义。除了获得工作经验和工作感受外,还必须指导青少年心理上保持对劳动精神的崇拜,中小学还应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丰富劳动理论课程的内容。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能力时,灵活运用各种新技术,打造劳动教育的模范课程,增强劳动教育的互动性、即时性和趣味性。
正确地将劳动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部逻辑起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它将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劳动教育并做出正确的行为,帮助人们热爱劳动,重视劳动成果,转化为劳动情感认同和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并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青少年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理论创新到物化精神,加强新时代的青少年劳动教育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此,必须践行劳动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