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吉祥图像中的主体间性

2021-12-02 03:38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吉祥主体图像

中国的民众十分擅长于创造图像的意象符号,长久以来,在一个民间传统吉祥图形语境中构建了一整套文化逻辑。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像传播的意义都是在能指、所指以图说事之间开启民众心智,以追求人们内心感悟与外界事物认知过程中寻求在价值观、文化观与方法论上的一致。民间吉祥图形文化之所以有对人们及社会如此持久的影响,应当说是基于中国文化中强烈的象征性、隐喻性和普遍性特征。正是这种人心之间、人物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影响方式上具备了现代思维所追求的主体间性价值,为我们更好地传承和研究传统吉祥图像艺术提供了深入探索的路径。

民间;吉祥图像;审美;主体间性;视界融合

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像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但又是一门时尚的艺术。在当今读图时代,人们对吉祥观念的研究也在寻找新的理论视角。纵观中国的民间传统吉祥图像历史所映射出的文化景象,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民众十分擅长于创造图像的意象符号。长久以来,在一个图形语境中构建了一整套文化逻辑。民间传统吉祥图像是一种从来没有脱离过民间信仰基础的综合型艺术,是人们追求生活理想和满足世俗心理的外化符号。其图像传播的意义都是在能指、所指以图说事之间开启民众心智,以追求人们内心感悟与外界事物认知过程中寻求在价值观、文化观与方法论上的一致。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吉祥图像本身就是对周围世界、生活环境及人事关系认知与思维的产物。正因为如此,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因而,无论是世间何物,吉祥图像的创作主体都能把民众喜爱的图形符号作为应用与表现的话题。这是因为在吉祥图像的逻辑思维中,它们已经不是司空见惯的事物,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表达,强调在事物之间、人物之间和人心与思想之间的相向运动中达到认知的契合与一致。因此,民间这种融会贯通的精神造就了丰富多彩的物象。民间吉祥图形文化之所以有对人们及社会如此持久的影响,应当说是基于中国文化中强烈的象征性、隐喻性和普遍性特征。正是这种人心之间、人物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影响方式上具备了现代思维所追求的主体间性价值,为我们更好地传承和研究传统吉祥图像艺术提供了深入探索的路径,其意义和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1.传统吉祥图像观念的视觉呈现

传统吉祥图像的孕育产生与发展始终是围绕中国共同的设计思维倾向来展开的。自甲骨文以来的中国文字系统中融合了象形、会意、指事等形象思维的图形创意。因此从汉字的由来证明随后产生的吉祥图像在形成渊源上也具备这种文化基因的传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形表意、以意传情的图像构成。可以说,吉祥图像是物象符号化、图形语言化的典范。

1.1 吉祥图像的精神观念

传统吉祥图像是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主体性与客体性、主体性与主体、必然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具体表现。它源于民众的文化与生活,是群体的、社会的共同生活理想追求。吉祥图像之所以流传千年,经久不衰,乃至对现代社会有着重大影响,首先是图像本身的意义,是传统文化的积淀结果,造就了许多图像具有特殊的精神观念和社会价值。因此,在精神方面,吉祥图像体现出人格化意义,是流转于民间的一种习俗,其中体现的信仰意识是鼓励民众追寻美满生活,积极面对人生的。它时时给人们以审美的提醒与共同的精神召唤,是民间融会贯通的精神。吉祥图像因此质朴而热烈,图像无论是简单还是繁复,都尽显真诚坦率,韵味十足,是偏于民众精神世界共性的表达,在社会各阶层之间、雅俗之间流动融汇,孕育了许多种艺术形态的文化精神。吉祥图像使人们相容相通,在社会差异中体现着一个民族全部的人文精神和观念意识。

1.2 吉祥图像的视觉表达

吉祥图像因为从汉字的初始演化而来,因此是一种更为接近本民族思维习惯的表达方式。汉字不仅仅是一种表意方式,体现在吉祥图像中的中国人整体性的感性的思维方式都与此有着紧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源于中国人习惯于一种“图必有意”的表达方法。这种图像的表达方式不仅仅是一种从古到今的感性思维习惯,而且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追求,这是一种人们世事交流的最优方式。吉祥图像属于具有装饰性功能的艺术造型,在造型过程中,将来自于自然、生活的素材通过提炼、抽象、概括、夸张等手段,创造成艺术形象。其中象征和寓意的表现手法在吉祥图像的创作中运用得最为普遍。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意象就追求视觉美感与精神美感的统一,作为民间艺术的吉祥图像造型就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典型例子。对此,雷圭元先生的评语精辟地揭示了中国传统吉祥图像用形象传达语言的功能特征:“在吉祥图案上看到的是形象,心中感受到的除了形象美、形式美之外,还有一种寓意美、比喻美、语言美。这就是中国吉祥图案之美。”

2.传统吉祥图像文化意义的主体间性本质

吉祥图像是一种视觉语言,它通过谐音,以语言的能指所指建立象征关系和喻意表达,以语言的方式进行交流,从而建构起来的主体间性代表着主体之间的共性。它的实质是主体到主体的结构,语言产生的目的是交流,其实就是主体之间所进行的相互对话、相互沟通,这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传统吉祥图像作为语言交流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具有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交流对话、互为感悟的范畴,因此,吉祥图像语言也是与主体性相对应的重要概念。

主体间性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是针对更有利于人世间的交流、生存、相互理解的根本方式。笔者在长期关注传统吉祥图像特性的过程中,觉得吉祥图像在处理人与对象的关系时,明显具有“主体间性”的特质。经进一步探究思考,发现正是这种“主体间性”,才使得吉祥图像所体现出的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精神境界成为可能。

2.1 “天人合一”——文化思想的象征性特点

“天人合一”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命题。吉祥图像以物化的形式显现,就不能不借助象征性来体现这一命题内涵,用象征手法来体现人与天相应,人与物相交,天地人万物融为一体。以此观照整个人间社会,生生不已,参赞化育。吉祥图像中以“天人合一”思想指导的内涵集中体现在如下两个层面:

首先是生生不息的生命观。《易·乾卦》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人合一”观照下的吉祥图像总是把所描绘的对象表现得神妙活泼,充分展示其生命的激情。这种生命的意义在吉祥图像中,大到日月山河,小到花果草木,没有内容应该符合逻辑与否的桎梏,只要与吉祥关联,不管是语言文字,还是图形各异,统统纳入图中。在吉祥图像世界中,不分尊卑贵贱,万物都以不同的生命力蓬勃而起,无不透露着生生不息的生命观。如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缠枝宝相花饰牌”,图中缠枝条与各种花卉和枝叶缠绕穿插,形态委婉多姿,富有动感,象征出“缠枝百合”的文化内涵。其次是天人合一的和谐生态观,只有有了“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吉祥图像的创意过程才能交融性展开,其图形才能在方寸之间因地制宜地具有适合性。因此,“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必然会形成“和谐”的图形。吉祥图像中要体现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融合一体的“和谐”的观念,由此产生各主体间集思想性、情趣性、形象性于一体的图像。其图形的美不仅在于浓厚的生活气息,主要是通过主体间性使得“人与人”“人与图”“情与理”“意与趣”达到一种神韵美的境界。这种吉祥图像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正是因“主体间性”才得以更充分的实现。因此“吉祥图像在各个层面都堪称‘天人合一’的典范,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天人合一’既是吉祥图像创作过程中运用的思维模式,亦是吉祥图像接受过程中所遵循的审美标准”。

2.2 “形意交融”——吉祥图像的理想诉求

求吉避凶的思想在中国历代的社会过程中一直存在。从图腾巫术到吉祥图像,是人们对吉祥如意不遗余力的追求,是人们生活理想的集中体现。吉祥图像所表现出来的生活理想几乎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中国人浓厚的求吉思想的形成发现吉祥图像中的“隐喻”在长期重复运用中逐渐形成了“集体无意识”的象征。反复出现的模式化的构图定式使吉祥意象固定下来,成为一种集体的原型。“原型聚集成彼此联系的簇群,他们复杂多变,这是有别于符号之处。在这个复杂体系中,经常有大量的靠学习获得的特有的联想,可供人们交流沟通,因为生活在特定文化氛围中的许多人都恰好熟悉它们。”

以莲花为例,在现实世界中,莲花仅是指代一种植物,而在吉祥图像的象征义系统中,莲花既可以象征高洁,也可以比喻多子多福,还可以进一步隐喻清“廉”之意。通过主体间性之间的意义互渗,形成图形—指代—意义—文化通感的文化生态形式。在吉祥图像中莲花已转换为一种具有整体性的原型。在此基础上,吉祥图像的创作者可以借助主体间性思想的力量有意地运用这个“程式”来激活接受者心中已有的象征结构。“当原型的情景发生之时,我们会突然体验到一种异常的释放感也就不足为奇了,就像被一种不可抗拒的强力所操纵。这时我们已不再是个人,而是全体整个人类的声音在我们心中回响。”

这时的吉祥图像中的各图形元素主体除了能指及所指不同的物象和意义外,还在与接受者作为另一个主体在更大范围的文化心理上相互作用。从接受美学的视角来观照,吉祥图像之所以为人们所喜欢,正是在于它完全吻合了人们的“期待视野”,而接受美学中所强调的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交互作用所触发的主体间性实际起到了“编码与解码”的作用。这种主体性的哲学观,其实在吉祥图像中反映了人与人潜意识所具有的“关系特征”。这种与主体间性有密切关系的接受美学,强调的互为影响而得到的文本或图像语言“既不单纯等同于作者艺术创造的成果‘文本’,也不单纯等同于读者的审美实现,而是文本与读者‘两者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

3.传统吉祥图像审美的主体间性

传统民间吉祥图像的审美化构成来源于日常生活之中,而所谓“日常生活”除了人们生存所需的生产、物质消费之外,人们更重视精神层面的需求。“它是一个以重复性思维和重复性实践为基本存在的方式,凭借传统、习惯、经验以及血缘和天然情感等文化因素而加以维系的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领域。”

由此可见,吉祥图像是反映人们的生活智慧和生活理想的载体,折射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它既是理想性的,又是现实性的,吉祥的观念映衬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因为它是全部生活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吉祥图像中的吉祥信念因此也就具有了历时性和共时性的成分。吉祥图像创作主体的目的是被作为接受主体“看得懂”。为了将两者统一起来,这里可以借用伽达默尔提出的“视界融合”观点说明:“视界”指人对意义的预期,它的视野有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特点,创作主体有他创作时的初视界,而接受主体在不同的时代中形成的视界,由于时间距离和历史变迁而引起的差距是接受主体无法消除的,所以,伽达默尔主张在理解的过程中,将两种视界融合在一起,达到“视界融合”,并超越原来的两种视界范围,给新的“解读”提供了可能。这一过程是过去和现在相统一的创新过程,以主体间性原理观照“视界融合”观点在吉祥图像意义传播过程中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作用是异曲同工、相得益彰的。下面以构成吉祥图像中审美两大基本要素的“约定俗成”吉祥图像意象符号和“尚象思想”吉祥图像造型观念所蕴含的主体间性原理加以说明。

3.1 “约定俗成”——吉祥图像意象符号的主体间性

创造和运用符号是人类的重要特征,从某种程度上说一部文化历史就是人类对意象不断认识和归纳总结为符号的结果,人类的文化现象都是人类经验以符号形式表示出来的。卡西尔认为:“对于理解人类文化生活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来说,理性是个很不充分的名称。但是,所有这些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因此,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指明人的独特之处,也才能理解对人开放的新路——通向文化之路。”

吉祥图像不是单纯的一幅图像,它表达内容多样,并且依附于各种载体上。通过人们“约定俗成”的谐音、象征或夸张的手法构成图像符号。这种图像符号和语言符号一样,都是思想交流的重要载体,人们的意识过程,就是一个将世间万物符号化的过程。久而久之,由符号衍化为各种意象。

在人们看来,现实的客观事物以及吉祥图像似乎都关联着特定的观念,在约定俗成中都能找到各自所需的含义和象征。联系主体间性理论来思考。这种“关联”既是由民间文化观念在纵向和横向方向流传下来的关联,并具有固定意义的解释。这种主体与主体间的关联的产生在于这些现实物象和相关图像与人们的生活内容具有某种利害关系,而那些切合心愿的感性特征在日常实践的过程中又逐渐为人们关注并形成了一定的心理感受。图像在流传和演变的过程中,有些事物的面貌变得模糊了,不同程度缺失了其原始意义,从而把这种意象沉淀下来,成为相对稳定的观念性符号。这种观念性符号通过主体间性的渗透作用深入人们的个体意识之中,成为人们共同使用的意象语汇。这些共同的语汇在民间“约定俗成”,妇孺皆知,具有高度的传承性、集体性,并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活动。这也正是主体间性在吉祥图像传播中所起到的主导作用产生的,从而造就吉祥图像中内容、题材、色彩等形成程式化的原因,从而作为不同的艺术风格保存下来。

3.2 “以象写意”——吉祥图像造型观念的主体间性

中国传统吉祥图像的构想观念和方法,来自“天人合一”的整体宇宙观和思维方式。“尚象”是其图像审美文化中最为独有的特征,就是因为在“尚象”思想的浸润下使传统吉祥图像意象反映出来作为能直接与天地人同构共感的感性体现和视觉表现。不管从吉祥图像的题材内容、图像组合元素和整体表现意象来看,都会清晰发现它们是在“观物取象”“象法天地”的“尚象”思想指引下产生的。在这种“物我同一”的审美观念的关照下,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吉祥图像和创意思想。

首先,“象法天地”的“尚象”的“天圆地方”思想,始创了中国对“圆”与“方”的图形概念的强调。在这观念指导下,还引申表现了圆形中的阴阳观念。太极图就是古人对事物存在与运动规律的感悟,是中国吉祥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其生生不息的动态感,在哲学上表示为世事.的本质是一分为二、既对立又能转化的观念。这个观念与主体间性理论不谋而合:“一分为二”,对应的是互为主体;“对立转化”对应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主体间的关联交流特征,深刻揭示了阴阳易理,形象地概括了太极图中负阴抱阳是世间万物运动的象征,鲜明地映射出阴阳所代表的不同事物的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由太极图意象引发演变出吉祥图像中“喜相逢”的经典图式,一对龙凤、一对蝴蝶、一对鸳鸯,都能表达出人们对圆满、团聚等充满欢乐情感的祈盼。因此,这种以太极图为主体间性意义传播的“原型”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并在民间广为流传。

综上所述,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吉祥图像是民众生活与生存方式不可割裂的一部分。它注重的是人们的审美愉悦和情感体验,我们透过吉祥思想观念的内涵和吉祥图像的隐喻在历年反复的使用中形成了“无意识的象征”。这种“无意识的象征”是中国人生命一体化的思维模式下产生的结果,是代表意义的物象主体与被代表的观念的主体融合为一体,是人们自觉地在利用这一主体间性思维形式进行持续的创作,并结合不断出现的新事物来充实吉祥图像的内容,进而不断丰富吉祥图像的内涵。巴赫金把这种思维形式体现的“主体之间的相互回应、交流、沟通”看作主体的人借以实现图像审美的基本因素。巴赫金认为只有这样的人际关系下才能真正实现人们的主体行为的实践。从这个视角来看待吉祥图像中的主体间性的文化意味,也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的逻辑思维语境。对于每个中国人而言,在吉祥图像这种雅俗共赏的文化氛围下,图形的意义都不是孤立的。

猜你喜欢
吉祥主体图像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CT图像生成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与人为善 一路吉祥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何谓“主体间性”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