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业芬
(贵港市港北区人民医院,广西 贵港,537100)
睡眠是指人类在内高等脊椎动物周期性出现一种自发的可逆的静息状态,人一生中约有1/3时间在睡眠中度过。高质量睡眠可暂时中断和减弱外界刺激,恢复神经细胞功能,可维持大脑正常神经元功能平衡,保证脑力及体力恢复。研究指出[1],高质量睡眠状能提高老年人记忆力,利于老年人开展正常日常活动。钱夕芸[2]研究得出,睡眠能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当患者维持高质量睡眠可拥有良好心态配合医护人员临床治疗,利于疾病恢复。近些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医院成立有关睡眠呼吸障碍相关科室,不仅仅为疾病需要,同样与当前复杂社会关系,承受压力关系紧密。相关资料得出[3],ICU中接受治疗患者中约有84%伴有睡眠障碍。为减少ICU患者心理负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次文章对ICU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如下综述,现报道如下。
医院感染管理重要环节为温度和湿度监测,对患者整体舒适度及睡眠同样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相比较普通病房,对ICU内环境更为封闭,对温湿度及通风要求严格。依据《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2014)中指出,夏季时温度不超过27℃,冬天不低于24℃,湿度维持在40%~65%。女性、高龄患者对冷觉更为敏感。处于睡眠与清醒状态下体感舒适温度存在差异。研究指出[4],温度会对慢波睡眠、快速眼动睡眠阶段造成影响,对维持体温调节效率对促进睡眠起着重要作用。ICU环境因素中,影响患者睡眠主要因素为光照与噪声。松果体分泌一种内源性激素为褪黑素,同步昼夜节律中起着重要作用。光照因素下影响人体褪黑素水平,光照作为一种重要授时因素,持续20min照射的500lux光照,可抑制褪黑素分泌,干扰昼夜节律并影响睡眠。ICU内环境特殊性,光照24h不间断,持续暴露人造光源会影响睡眠及昼夜节律,损害视力及视网膜功能,同样为患者心理造成压力。
ICU内疾病种类多样,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尽相同。研究指出[5],病情较轻患者入睡更容易,严重患者经常是彻夜难眠。更有资料提示患有糖尿病患者会因夜间多渴多尿原因合并睡眠障碍。同时,部分高烧患者更易入睡,与患者所服用药物与疾病不同息息相关,部分重大疾病会造成儿茶酚胺分泌量增加并引起睡眠障碍,部分安眠药物服用能促进患者睡眠。疾病为患者造成各种生理不适,甚至会带来疼痛感,对疼痛程度较轻患者影响较小,不会影响患者睡眠,疼痛程度较高则影响患者舒适度,进而造成不同程度睡眠影响,疼痛会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及甲状腺素分泌增加,激素释放及抑制均会造成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影响患者入睡。同时,ICU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昂贵,长此以往会对家庭造成一定经济负担。相关研究指出[6],与昏迷患者相比较,清醒患者更担心医疗花费,加之担忧疾病预后会增加患者焦虑情绪,影响患者睡眠状况。
护士夜间活动为ICU患者睡眠中断因素之一。7%护理活动会影响ICU患者睡眠觉醒,18%护患互动导致患者睡眠中断。67%睡眠障碍为护理评估及活力活动所引起。研究指出[5],ICU患者每个夜晚因护理活动会存在40~60次睡眠中断,以凌晨2~5点为常见时间短。机械通气为机械装置代替、控制及改变自主呼吸运动通气方式,会对ICU患者睡眠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机械通气下呼吸机不同步、中枢性呼吸暂停、设置不当及漏气均导致用力呼吸,促使通气支持不充分。目前临床常用药物为镇静催眠药、镇痛药。研究指出[7],异丙酚可抑制快速眼动睡眠,与ICU患者睡眠质量差相关,ICU患者应用低剂量异丙酚、苯二氮卓类药物会造成谵妄发生并影响睡眠。因此,部分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在不同程度影响ICU患者睡眠。
ICU内对环境管理中温度控制与医院管理制度相关。满足个别患者对环境温湿度需求难以实现,目前24h体温监测设备、日常监测体温流程忽视患者体感温度指标。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及时、有效及个性化满足患者保暖/降温需求,可提升患者舒适度并促进睡眠。ICU中噪声与光照进行管理,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并减少谵妄发生。一项调查显示[8],安静时间研究上,经安静时间干预后平均噪声水平降低10dB,患者睡眠时间机会为非安静时间2倍。另一项随机交叉时间证明[9],ICU噪声环境中应用耳塞会增加快速眼动期。其他策略上包括降低警报强度,切断不必要警报及关闭隔间门等。
多数患者处于安静环境中无法安稳入睡,与担心疾病预后,医疗费用支出及复杂心理变化关系紧密,需要医护人员依据患者具体使用情况应用镇静催眠药物,辅助患者正常睡眠。药物促进患者睡眠上,尚巍等[10]研究中提出,有关镇静催眠药物对慢性失眠患者应用进行研究,适当应用安眠药物利于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国内研究指出,过量镇静催眠药物并不会促进患者失眠,甚至会降低患者血压,抑制正常呼吸,为患者带来不必要危害。因此,患者开展药物治疗时需控制剂量及使用方法,才可促进患者睡眠。
认知行为疗法为一种广泛用于改善睡眠质量方法,睡眠卫生、刺激控制及睡眠限制等措施,可有效纠正睡眠错误认知及不良习惯。上述方法对护理人员理论水平、患者依从性有一定要求,但无需复杂仪器辅助,正念冥想为一种自我调节实践方法,在睡眠领域应用及效果初步得到证实,但对其作用机制及适用人群仍需进一步研究。ICU环境特殊性,部分患者沟通能力受限及意识改变,传统心理护理难以满足基本需求。
ICU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中,包括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等。依据上述因素提出相应护理措施干预,为临床护理中患有失眠问题患者有一定指导意义。同时,医院相关部门可制定出一系列制度,确保护理措施正常实施,进而促进ICU失眠患者正常入睡,为更多患者带去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