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新梅
(贺州市人民医院,广西 贺州,542800)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呼吸系统常见病症,主要是指患者支气管以及气管粘膜与其周围组织发生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因该病较难治愈,故随着病情进展,极易引发肺气肿,对患者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1]。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我国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率也随之上升,目前该病已成为全球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以中老年人群最为多见,发病率高达15~20%[2]。由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急性发作,加之老年患者对该病认知不足,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其极易产生焦虑、抵触等心理情绪,对治疗进展产生一定影响,降低其生活质量。故针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需积极探索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促进治疗进展,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本文就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护理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日后临床护理患者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以咳嗽、咳痰以及喘息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生与大气污染、吸烟等因素长期刺激有关,特别是老年患者,随着其年龄不断增长、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受外界刺激极易加重病情,对其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舒适护理是由护理人员为患者主动提供服务,将舒适护理手段以及理念贯穿在整个临床护理工作中。主要是将常规护理为基础,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病情监护、氧疗护理、健康教育指导以及康复训练等舒适康复护理,是促进患者恢复的重要举措。李春艳[3]研究表明,对96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舒适康复护理干预,其舒适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康复护理干预、氧疗康复护理干预、病情观察以及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等,结果得出,对照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12.14±1.49)d、咯痰消失时间(10.38±1.62)d、炎症消失时间(13.17±2.03)d均长于观察组(8.29±1.53)d、(7.10±1.48)d、(9.58±2.35)d。由上述得出,对患者实施舒适康复护理可缩短其症状消失时间。
随着我国医学不断发展,护理模式不到创新,交互式护理干预模式是一种新延伸出来的护理模式,组成了一条基于专科护理人员以及患者的延续性护理轨道,可最大限度激发患者主观能动性,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4]。交互式护理干预模式重点突出了医护人员同患者之间的双向实时沟通,以此拉近了医患之间联系,确保患者在第一时间内解决问题,获得护理指导,进而使其对疾病、治疗等方面知识掌握更加深刻,以此最大程度地提升了治疗效果。王晓容[5]对56例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交互式护理干预,交互式护理干预中通过采取纵向轨道护理、横向轨道护理、横纵交互轨道护理等对患者进行服务,结果得出,护理后,甲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10.5±0.5)分、焦虑自评量表(SAS)(35.4±2.6)分、抑郁自评量表(SDS)(38.2±3.2)分,均高于乙组(6.4± 0.6)分、(22.1± 3.3)分、(27.1±3.1)分,表明对患者使用交互式护理干预模式可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改善其睡眠质量。
优质护理服务,主要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以此提升整体护理服务水平,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促使患者获得“高效、优质、满意、低耗”的医疗服务[6]。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在于构建以人为本的全社会给力护理人员助力系统。优质护理模式内涵主要包括应对患者基本生活需求给予满足,确保其安全,应保持患者躯体上的舒适,协助其心理平衡,获得患者家庭与社会的支持,以此提升其舒适度、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杨荣娥[7]对112例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优质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以及病情观察等,结果显示,优质组满意度95%高于对照组88%,得出优质护理的实施,可提升患者舒适度,使其更为满意。
在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可采取舒适康复护理、交互式护理干预以及优质护理等多种护理模式,通过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模式,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有助于护理质量提高。除此之外,临床可采取多种护理模式共同作用,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以进一步促进治疗进展,提升治疗、护理效果,进而改善预后,加快患者恢复速度,为提升其日后生活质量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