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儿童的方式纠正儿童的错别字

2021-12-02 04:11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张小慧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28期
关键词:构字错别字汉字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张小慧

成尚荣说过,世界有两个,一个是成人世界,一个是儿童世界。儿童是天真的,是好奇的,是活泼好动的,是蕴藏巨大潜能的人。他们是以儿童的眼光看事物,以儿童的思维想问题,以儿童的方式做事情。他们常常会以优异的表现带给成人惊喜,也往往会因各种错误让成人忧心。本文要探讨的是儿童错别字现象。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同一个学生,同一个字,同样方式的错,要反复错很多次。错别字现象在不同儿童的身上表现出的程度虽然不同,但也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儿童的书面表达、文本阅读等。

儿童的错别字,笔者分析,错误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是其中有一个原因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我们往往用成人的态度、成人的方式来纠正他们的错别字。有时是简单地让学生自行对照课本订正。有时是将重点笔画标注出来请学生注意,然后再将字重写多遍,一次、两次,教师还很有耐心,三次、四次,那就要全班批评了,这些方法效果甚微。

对儿童产生错别字的现象,我们应该有更正确的认识。有位教育家说过,在学习上,儿童的幼稚不仅是他的特点,也是他的权利。儿童是有权利幼稚的,对于儿童的错误,我们不能用高高在上的态度去批评、去责怪、去呵斥,我们要秉持儿童立场,要有儿童的情怀,同时也应该采用儿童乐于接受的方法去巧妙地纠正。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摸索出用儿童的方式来纠正儿童的错别字的一些方法。

一、描摹形象法

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对文字的理解水平不高,识记汉字笔画就不那么精细,容易产生字形似是而非的错误。主要有象形字类、指事字类、会意字类的错误。不同类型的错误纠正的侧重点也不同。

纠正象形字类的错误,主要以描摹图画,追溯字的每一个演变过程为主,帮助学生理解字形与事物形象之间的密切关系以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比如,有些学生容易将“燕”的第四笔遗漏,“廿”变成了“艹”。在这种情况下,和学生讲“廿”和“艹”的区别,显然不如给学生讲讲这个字的形状和含义:“燕,甲骨文像一种翅膀尖长、尾巴剪形的候鸟,秋南春北。”将小燕子的形象和甲骨文联系到一起,学生自然能够理解,“廿”像是张着小尖嘴的燕子的脑袋,那就不容易写错了。

纠正指事字、会意字类的错误则重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多个意义符号之间的联系。比如“援”,学生一不小心会将右边写成“爱”,其实只要讲清楚“爰”是“援”的本字,爰,甲骨文像一只手从上面递一根牵引的木棍给身在下方的人,以便将下面的人拉上来。现代简化字也保留了这样的含义,即一个“爪”代指人的手,拿一根木棍“一”,递给朋“友”,以便助他一臂之力。

二、讲述故事法

有些汉字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其本来的含义已经部分丢失,或者说,其本来的含义已经不能为我们这个时代所接受,那么我们是对学生讲述冗长的造字规律、方法,还是将纠正错别字变成一个有趣的游戏交由学生自己来解决呢?笔者认为,学生更乐于接受的是后者。比如“威”,其本意一说指对女子用刑,一说指公婆对媳妇的绝对权威,无论是哪一种含义,都与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联系不大,学生都很难理解。笔者发现学生在书写时,容易发生的错误是将当中的“一”“女”写错或写丢当中的笔画。于是在纠正这个字时,将探索纠正的方法这一环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编故事来帮助记忆,于是一个个简短精彩的故事诞生了:“花木兰是一个勇敢的女子,她手持长戈,威风凛凛……”“女娲是一个伟大的女神,她造人累了休息时,那威严的眼神扫视大地……”识字教学改革课题组负责人金文伟教授认为应尽量少地将解析字形的任务交给学生,因“学生的联想可能很好,但这些解析同样违背了生活逻辑和汉字科学”。这一点,笔者亦十分赞同,所以在采用讲述故事的纠错法前一定要注意先用简洁的话语给学生讲清该字的构字意图,也就是造字的理据,再引导学生探讨字义的古今变化,在确认该字最初的构字理据已经部分或全部缺失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想象来帮助识记字形,这样既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又避免了学生错误地解析汉字。

在教学过程中,教者还可以充分备课,对所教生字所涉及的历史故事、造字故事了然于胸,教学时信手拈来,既帮助学生记忆,又很好地将汉字文化传承。如教学“隋”“随”时,为避免学生将两个同音字混淆,可以把隋文帝杨坚造字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因为杨坚篡北周皇位前被封的是随国公,于是想取“随”作国号,可是“随”有“走之儿”,有逃跑、不吉利、不稳定的意思,于是杨坚造了个新字“隋”。如教学“秦”时,也可将嬴政造“秦”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嬴政听大臣讲《春秋》是最伟大的史书,记载着所有的是非功过,于是就将“春”与“秋”各取一半作为自己的国号“秦”,以示自己的伟大。

三、情境表演法

对于儿童来说,形象记忆较之抽象记忆会更加深刻,因此在纠正儿童错别字时,笔者也会精心准备情境表演等生动形象的方式。比如“佩”,其本意是指“巾”等饰品系挂在身上,但是学生在书写过程中,特别容易将第五笔写成“丿”,将里面“一”加“巾”的写法与“币”混淆起来。这个时候如果仍然像初识此字时一样从“佩”的演变来讲的话,并不能加深学生对“一”的印象,一是因为此类字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最初的构字意图已经改变或被丢失,二是因为学生的错别字与正确的字形之间差异细微,光从汉字演变来讲,并不能明显标示出差别。因此,笔者纠错时,特别准备一条颜色鲜亮的丝巾随意搭在肩上,询问学生,就这样出门方便吗?学生当然发现了不方便,大风天丝巾会被吹跑。于是,笔者当着学生的面将丝巾绕颈项打一个结,再理理平整,于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了,“佩”的里面是“一个被结系住的丝巾”。教者再追问一下:“会有人将人民币佩在胸前吗?”学生们联系生活经验就忍不住要笑起来:“当然不会,佩着人民币,太炫富了!”在这样的情境表演中,学生们对“一”“巾”的“佩戴”印象深刻,自然就摒弃了错误写法“币”。

再如学生易将“抱怨”错写成“报怨”,其实两个词都有,但是词义轻重不同,“抱怨”指的是心中不满,在心里或背地里埋怨,“报怨”指的是对别人有“怨气”并且还有一定的“报复”的行为,如“以德报怨”“以直报怨”等词语。在纠错时,因为学生才接触到“抱怨”,并未学到“报怨”,所以笔者重点采用情境表演法讲解“抱”。首先表演“抱”的本意:张开双臂揽住。笔者张开双臂将一个学生抱在怀中,学生很容易理解笔者的动作为“抱”,这个学生在教师的“怀抱”中。然后引导学生,人们心里的一些想法、态度不立即说出来我们可以说他是“抱有某种想法”,那么有些许的“埋怨”不说出来或者背地里悄悄说就是“抱怨”了。

可以用情境表演的方法加深学生印象的字还有很多,如“从”“歪”等。情境表演的方法需要教者对汉字本身的文化掌握较好,深入领会了汉字演变的过程,在教学或纠错的过程中才能以形象生动而又准确的表演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不懂而教”。

四、歪说正解法

人们的认知行为如果建构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之上,认知行为的效率会更高,学生的识字行为也是这样。在纠正错别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借助生活经验鉴别形近字之间的细微差别,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社会生活的变迁,有些汉字的本意距离现代儿童的生活经验已经非常遥远,此时如果仅仅从汉字的构字理据来讲的话,对于帮助学生纠正细微之处的错误帮助不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生活经验对部分易错汉字进行“歪说正解”,效果很好。

如“窝”“离”“遇”,这三个字学生在书写时容易将下半部分的框内笔画混淆。如果单单从构字理据来分析的话,不能解决学生的错误。“离”本意是鸟被网罩住,同“罹难”的“罹”,跟现在学生所理解的“离”的含义有很大出入;“窝”本意指巢穴,但是查看其演变过程,下端框内为何是“人”并没有明确标示;“遇”,原是从“寓”(娱乐休闲的处所)演变而来,本意是未经邀约的到访。

为了解决“窝”“离”“遇”这三个字下方框内笔画易错的问题,笔者和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了“歪说正解”纠错活动。

首先是“窝”,本意是什么,学生很熟悉,巢穴。引申到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中,还有什么叫作“窝”呢?学生们纷纷发言:“我的房间乱了,妈妈说像狗窝”“我每天晚上钻进被窝睡觉”……这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记住“窝”下是个“人”呢?学生们有了自己的方法:“我的小被窝里睡的是我这个小小的人儿啊!”

再就是“离”,现在常用义是分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一想,要把东西分开会用上什么呢,“厶”像不像一把尖尖的小刀呢?

“遇”从“辶”,现在常用义表示路上相逢,引导学生想象路口的样子,三岔路口、丁字路口,于是学生发现了下方竖、提、点三笔摆布的样子与路口还真有些像。

对于像“窝”“离”“遇”这样的形近字书写时产生的错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歪说正解”,也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在适当的时候可以选用。

学生的错别字可谓千奇百怪,笔者认为,只要教者深入研究汉字文化,再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深入浅出地教授、纠正,必定能使学生准确掌握汉字的书写,并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猜你喜欢
构字错别字汉字
重叠式数量增长四字网络用语的接受度与推广分析
错别字大王
“彡”的类意义在构字中对“彡”部字的影响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错别字先生
汉字的故事(三十二)
常见错别字100例
采和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