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钟予 柳杰 路红
乳腺癌是影响全球女性生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发病率居女性肿瘤的首位,发病人数增长迅速且呈年轻化趋势[2]。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乳腺癌病人死亡率的关键[3-4]。因此,乳腺癌的筛查和诊治越来越引起全球女性的关注。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是目前筛查早期乳腺癌和降低其病死率最有效的检查方法[5]。它是对原本三维的乳腺组织进行投射,将得到的信号转换生成乳腺的二维影像。但是,此方法会因乳腺组织重叠而降低病变的可见度,尤其对于致密型乳腺的检查能力受限,可能导致漏诊或误诊;而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作为一种新的数字摄影方法,利用X线管在乳腺上方旋转,可从不同角度投照,将所获得的投影重建为三维影像,并采用单独或连续播放的形式显示乳腺中不同位置和形态的病灶[6]。因此,DBT可有效减少组织重叠的影响[7],更好地区分正常组织和病变,但其辐射剂量较高。合成乳腺摄影(synthetic mammography,SM)是将DBT采集的一系列影像经过特定的后处理方式进行重建,得到类似于FFDM的合成二维影像。已有研究[8]证实SM的影像质量可用于诊断,它可能会逐渐替代传统FFDM。本文着重对DBT及SM在乳腺癌筛查及诊断中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综述。
1.1 检出率 DBT成像通过不同角度投照、重建获得断层影像,可减少二维影像中乳腺病变与纤维腺体组织的重叠,提高病灶的检出率。有研究[9]显示双采集检查(FFDM联合DBT、SM联合DBT)的检出率(8.1/1 000)比单采集检查(FFDM或SM)的检出率(4.5/1 000)更高。Cohen等[10]回顾性评估了在美国休斯顿24个社区乳腺中心进行的乳腺X线筛查结果,发现FFDM、FFDM联合DBT与SM联合DBT对于总体癌症检出率分别为4.04%、5.31%、5.82%,对于浸润性癌检出率分别为2.59%、3.64%、4.03%,对于导管原位癌检出率分别为1.45%、1.67%、1.81%。SM联合DBT与FFDM联合DBT的总体癌症检出率和浸润性癌检出率无显著差异,且均高于FFDM;对于导管原位癌,FFDM联合DBT检出率明显高于FFDM,而FFDM联合DBT和SM联合DBT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意大利特伦托筛查计划中,Bernardi等[11]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对49岁以上的无症状女性分别行FFDM和DBT检查,并根据DBT数据集重建出SM影像,结果显示FFDM、FFDM联合DBT、SM、SM联合DBT的癌症检出率分别为:46%~100%(中位数59.5%)、75%~100%(中位数76%)、56%~76%(中位数64%)和67%~88%(中位数78%),表明双采集检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采集检查,且证实SM的检出率优于FFDM。但是,也有研究显示FFDM检出率与SM相似,如Murakami等[12]回顾性分析了136例病人(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12例,导管原位癌16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其他癌症7例)的FFDM和SM检查,结果显示SM和FFDM的癌症检出率分别为84.2%和87.8%,在乳腺密度(SM与FFDM对于84例致密型乳腺的检出率分别为81.0%和83.9%,对于52例非致密型乳腺的检出率分别为89.5%和95.2%)、肿瘤大小(SM与FFDM对于直径≤1 cm肿瘤的检出率均为56.7%,对于直径在1~2 cm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83.3%和88.9%,对于直径>2 cm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96%和97%)和钙化(SM与FFDM对于钙化型乳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92.9%和98.8%,对于非钙化型乳腺癌检出率分别为80.4%和83.5%)等亚组分析中虽FFDM检出率高于SM,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召回率 一些回顾性研究表明FFDM与SM、SM联合DBT与FFDM联合DBT的召回率相似。Zuley等[13]回顾性研究了123例病人的FFDM、DBT及SM影像(其中无明显病变52例,肿块30例,不对称性致密9例,结构紊乱5例,成簇钙化19例,肿块伴钙化8例),结果显示,对于已证实的癌症病例,SM和FFDM的召回率分别为90%和92%,SM联合DBT和FFDM联合DBT的召回率分别为93%和95%;对于已证实的良性病例,SM和FFDM的召回率分别为34%和37%,SM联合DBT和FFDM联合DBT的召回率分别为31%和30%,上述两两比较的召回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另有回顾性研究显示FFDM联合DBT召回率高于SM联合DBT,如Zuckerman等[14]从2011—2013年采用FFDM联合DBT对15 571名女性进行筛查,2015年对5 366名女性进行了SM联合DBT筛查,发现SM联合DBT的召回率(7.1%)明显低于FFDM联合DBT(8.8%)。但是,在前瞻性试验中却得到了不同的结论,SM单独或联合DBT的召回率优于FFDM单独或联合DBT检查,且双采集检查效果优于单采集检查,如Bernardi等[15]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比较了双采集摄影(FFDM联合DBT或SM联合DBT)与FFDM的数据,结果显示,与FFDM(3.42%)相比,FFDM联合DBT(3.97%)和SM联合DBT(4.45%)的假阳性召回率明显增高。60岁以下组,FFDM联合DBT(4.31%)与FFDM(3.94%)的假阳性召回率没有显著差异,而SM联合DBT(5.01%)均高于FFDM、FFDM联合DBT。60岁以上组,FFDM联合DBT(3.48%)、SM联合DBT(3.63%)的假阳性召回率均高于FFDM(2.65%)。
1.3 特异度 大量文献报道DBT断层影像减少了FFDM影像中乳腺病变与纤维腺体组织的重叠,可更准确直观地显示肿块型病灶的边缘。由DBT重建出的SM影像虽可提高诊断的特异度,但多与FFDM的特异度相近。Choi等[16]回顾性研究了107例T1期乳腺癌病人和107例乳腺X线影像无异常者的FFDM、DBT与SM资料,研究分亚组进行,在致密型乳腺组(159例),虽然SM特异度均高于FFDM,但其中只有一项观察结果(SM与FFDM的特异度分别为88.9%和75.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非致密型乳腺组(55例),SM和FFDM特异度均无统计学差异。对于钙化组(35例),SM的特异度虽高于FFD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有研究者[17]回顾性分析276例病人(共257个病灶,其中恶性212个,良性45个)的SM与FFDM检查结果,两者的特异度均为91.1%。尤等[8]进行的前瞻性试验中,FFDM、SM、FFDM联合DBT、SM联合DBT的特异度分别为94.2%、93.2%、89.3%与89.3%,表明FFDM与SM的特异度相近,两者分别结合DBT后特异度均有所降低。
FFDM对于钙化具有高对比度分辨率,有助于检测成簇的微钙化,而DBT中钙化颗粒分散在多个薄层影像中,容易被忽略,但SM作为合成影像,在检测微钙化方面仍存在争议。有研究者认为SM与FFDM具有相同的特异度,联合DBT后特异度不变,如Choi等[18]回顾性研究了198例乳腺X线影像显示微钙化病人的DBT、SM和FFDM数据,结果显示,FFDM、SM、SM联合DBT、FFDM联合DBT检测钙化的特异度相同。另有研究者持不同意见,认为SM联合DBT后特异度降低,如Lai等[19]回顾性分析了因微钙化而召回的72例病人的FFDM、DBT和SM影像,结果显示FFDM、SM联合DBT检测总体微钙化的特异度分别为97%和95%,检测恶性微钙化的特异度分别为98%与95%。SM影像对于检测微钙化存在局限性:①主要因为SM是由DBT重建而来,其空间分辨率至少降低50%;同时,DBT系统中X线球管的连续运动也会导致焦点模糊,降低有效分辨率。②病人在DBT采集期间的运动可能会降低重建影像的清晰度。③DBT重建伪影也可能会扭曲微钙化的形态[20]。
1.4 敏感度 大量回顾性研究显示FFDM总体的敏感度与SM相似,而在前瞻性试验中这2种方式分别结合DBT后敏感度有所升高。一项回顾性研究[17]发现SM和FFDM的敏感度分别为83.5%和82.6%;而一项前瞻性试验研究[8]显示,FFDM、SM、FFDM联合DBT、SM联合DBT的敏感度分别为70.3%、70.3%、90.5%和90.5%,表明双采集检查的敏感度明显优于单采集检查。张等[21]进行的前瞻性研究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在检测钙化的敏感度时,研究者们认为单独SM和FFDM或两者分别联合DBT结果没有差异。Lai等[19]报道,FFDM和SM联合DBT检测总体微钙化的敏感度分别为80%和75%,检测恶性微钙化的敏感度分别为92%和94%,表明2种检查方式对于检测总体及恶性微钙化具有相似的敏感度。另有研究者[18]对198例病人的FFDM、DBT、SM影像中微钙化的显著性进行评分,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对全组及致密型乳腺亚组的SM联合DBT、FFDM联合DBT、SM、FFDM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在判断全组及致密型乳腺亚组的微钙化是否为恶性时,SM和FFDM单独使用或分别联合DBT的ROC曲线下面积也均无统计学差异。
SM影像的整体质量较FFDM低,只有在对比噪声比特性方面,SM优于FFDM;但随着SM软件的开发,通过一些后处理操作也能够有效改善SM的影像质量。Barca等[22]和Nelson等[23]均使用体模进行FFDM和SM影像质量分析,发现SM的信噪比低于FFDM,而对比噪声比高于FFDM。Nelson等[23]通过软件分析发现SM影像能够增强中等或较大钙化的可视性,但对于较小的高对比组织结构和所有低对比组织结构,SM成像性能会被减弱。因此,在SM影像中能够清楚地观察到一些较大钙化点,而有些细小钙化在SM影像中显示模糊或不可见,但在FFDM影像中却能够被清晰地分辨出来;同时在SM影像上,在较大钙化附近还存在一些因重建而出现的条纹伪影,因此SM影像分辨力和对微钙化的检测不及FFDM。另外,由于FFDM联合DBT的采集时间延长,可能导致病人发生运动形成伪影,以及活检夹等高密度物体在检查中引起的金属光环伪影,这些都会影响影像质量[24]。Peters等[25]随机抽取100张包含正常、良性或恶性病变的乳腺X线片,回顾性评估了SM的整体成像性能和病变显示情况,使用金属伪影后处理软件对有金属伪影的病例进行后处理,研究结果显示,在使用软件后处理前对所有病例整体影像质量评分的平均得分为0.39,后处理后的平均得分为0.40。在金属伪影后处理前对所有病例的病变质量评分的平均得分为0.46,后处理后的平均得分为0.58,表明后处理软件减少了乳腺内高密度物体(如活检夹)在SM影像上形成的光环伪影,有效改善了影像质量。
有文献[12]报道,FFDM、DBT和FFDM联合DBT的平均腺体剂量分别为1.15、1.67、2.82 mGy,FFDM联合DBT的辐射剂量近乎是DBT的2倍。张等[21]研究显示FFDM联合DBT的辐射剂量(3.90 mGy)明显高于SM联合DBT(1.95 mGy)。另有文献[19]表明SM因消除对单独FFDM的采集,可将筛查时的辐射剂量降低约45%。Zuckerman等[14]发现SM联合DBT的总剂量(4.88 mGy)比FFDM联合DBT的总剂量(7.97 mGy)低39%。SM影像由DBT重建而成,SM联合DBT的辐射剂量即为DBT的辐射剂量。对比FFDM、DBT、FFDM联合DBT、SM联合DBT这4种检查方式,FFDM联合DBT辐射剂量最高,其次为DBT和SM联合DBT,FFDM辐射剂量相对较低但诊断性能也相对不高,而SM联合DBT则有效地平衡了辐射剂量和诊断效能。
尽管大量文献显示DBT联合SM的诊断效能优于FFDM,双采集检查效果也优于单采集检查,但DBT联合SM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4.1 判读时间的延长 DBT较FFDM有更长的判读时间。Skaane等[26]的研究显示FFDM影像的平均判读时间为45 s,而DBT影像的平均判读时间为91 s。Wallis等[27]研究显示,2个体位DBT的平均判读时间为124 s,单体位DBT的平均判读时间为97 s;FFDM的平均判读时间为67 s。维也纳乳腺筛查项目研究[28]发现,医生对FFDM的阅片时间为每小时60幅影像,而对SM联合DBT的阅片时间为每小时38.5幅影像,后者的阅片时间明显延长。
4.2 信息的存储与传输问题 因DBT会生成比FFDM多数倍的影像,因此需要更大的存储空间[29]。在日常工作中,大量的DBT影像大大降低了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传输速度,严重影响了乳腺筛查的效率。SM影像是以DBT影像为基础重建的,因此SM技术的诞生并不能改善信息存储与传输的问题。
4.3 检查成本的增加 购置设备时,DBT系统的成本远大于FFDM。在摄影过程中,DBT因X线球管多次曝光加剧损耗[30],会导致维修成本增加;同时,病人进行DBT检查缴纳的费用远高于FFDM[31],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乳腺X线摄影技术因操作便捷、诊断准确率高,已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疾病的诊断。DBT可减少乳腺组织重叠的影响,提高了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尤其对致密型乳腺更具优势。SM影像是由DBT重建而成的,SM联合DBT兼备FFDM和DBT的优点,已逐步应用于临床。目前,随着后处理软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可确保SM更高的成像质量[32-33],从而整体诊断效能也得到更好提升,有望逐步取代FFDM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