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景春 王 亮 邹亮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就新闻舆论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做出重要指示,为媒体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切实做好突发事件舆情引导和管理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国内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国际新闻报道也要讲导向。 ”新闻宣传工作必须牢牢坚持好正确的舆论导向。 截至目前,我国网民总规模超过9亿,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谁掌控了网络,谁就抢占了意识形态斗争战场的制高点。
2020年6月30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快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 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在意识形态和思想舆论斗争空前复杂的当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主流媒体必须进一步压实主流意识形态责任,进一步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舆论斗争日趋严峻的今天,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呈现出现实复杂性和传播燃爆性的趋势和特点。省直主流媒体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要准确分析研判风险,及时快速处置反应,结合突发事件敏感问题呈现的舆情特点,做足准备,守好阵地。 近年来,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有所增加,这是社会发展变革和经济转型中深层次问题的综合反映,自媒体高度发达,民众网络参与度前所未有,日趋复杂的舆论环境, 使突发舆情呈现三个方面的新特点:
突发事件舆情,大多表现为现实社会矛盾引发的突发事件加之网络平台激变的结果。 突发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往往会在很短时间内迅速转向为事件背后的问题,引发体制、道德及法律等方面的全社会范围广泛关注。 舆情引导和管理工作不能孤立应对,线上线下统筹推进,以线下问题的妥善解决,适时适度公开事件正向进展, 有效引导线上舆情,以推进舆情事件的平稳妥善处置。
自媒体时代多端齐发,全平台传播,群众不仅是受众,更是发布者。 传统媒体对于舆情的发布和引导,有还原事件真相,从突发事件及敏感问题的背景、全貌对其进行研判和深入调查研究的手段和责权,更容易趋向于舆情的正向引导;而自媒体更多的是直观一手的图文和音视频发布,有其主观和片面因素存在,对于舆情的发展走向以及可能引发的连锁效应甚至不良后果,缺乏评估和判断。 另一方面,鉴于国内、国际复杂舆论环境,更易引起负面舆情的爆发。
传统媒体对舆情的研判和对传播引导效果的考虑,有其内部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而自媒体传播中对于追求个性化表达、寻求关注和群体认同感的诉求愈发强烈,非理性表达和噱头炒作的成分往往超越内容的真实传播, 催化非理性表达野蛮生长,信息传播的社交圈层意义相较于内容的求知求真显得更为重要,其受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传播内容本身。 表达个性,彰显自我,吸引眼球和博得关注,成为了网络表达方式中最重要的环节。 舆情事件的非理性传播,容易脱离逻辑、事件真相和理性解决,单纯地在网络世界中寻求集体认同感,非黑即白、抱团现象导致的共振和互动模式,容易极化舆论,大大增加了引导的难度。
正因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具有瞬时性、 非线性、快速人际传播性、较高关注度等特点,特别是自媒体的广泛参与、推动甚至主导事件,导致舆论的生成、发酵、传播周期明显缩短,负面影响和效应一旦铺开,对于舆情的进一步处置十分不利。 判断这种网络社群的舆情风险和苗头,成为舆情引导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突发事件主体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应急处置不及时、不到位,将会授人以柄,正向引导无据可循,引发群众围观,不当言论甚嚣尘上,引发事端,影响群众情绪和社会稳定。
如果宣传报道不深、不实,缺乏新闻价值、心理共鸣,节目内容呆板单一,格调品味不够,将会在舆论场中失去吸引力, 无法充分体现主流媒体引导力。
舆论监督数量较多时,监督类选题扎堆,版面篇幅过多,将个别现象和局部问题夸大或渲染成普遍现象和全局问题的情况,容易形成或引起负面舆情。
社会上存在的理想信仰淡漠,拜物崇权思想和激进思想倾向对年轻人形成了不良影响。 游戏、短视频、网络暴力、拜金浮夸、崇洋媚外、暗黑思潮等对青年一代价值观养成形成冲击和影响。
一些不实言论、恶意抹黑,别有用心唱衰经济发展和散布威胁论等有害信息冲击着主流舆论。
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 舆情发展也呈现出载体的新变化、舆情的泛化、传播的下沉、舆论的多元和热点转移趋势。
当下,舆情引导最重要的是要过互联网这一关受众在哪里,媒体就指向哪里;群众在哪里,舆论引导就在哪里。 当前舆情引导网上、网下同样重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生产才能掌握舆情引导主动权。
对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的舆情引导,不仅仅要在渠道平台上开拓视野和范围,更要从方式方法上得其要领,趋利避害。 从在舆情处置和引导方法上看,推荐使用三个优先原则:
态度优先:坦率负责,及时主动,全面告知,避免瞒压和回避。
关系优先: 应积极配合媒体及时回应公众,变转移话题回避为主动作为,实事求是,扭转形象。
价值优先:争取事实认同、利益认同、价值认同。
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舆情事件的主体要积极应对,查清事实,厘清脉络,积极处置,最大限度争取时间并努力进行事件合理判定,推进行之有效的处置方法, 以快速回应及时平息舆情热点,甚至可实现反转。 只要公开透明、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不但能获得公众的理解和谅解,也能展现自信和实力,让别有用心的散播有害信息和抹黑炒作失去空间。
1.合理有效的危机公关,安抚公众的情绪。
2.以各种方式和途径扭转公众对事件的错误看法。
3.多媒体联动并适当释放信息,回应公众关切。4.积极主动,实事求是,信息公开。
5.顺势而为,真诚得体,扭转不利局面。
舆情事件一旦发生,对于舆情事件主体,其中心工作一定要做到位,任何机构都无法取代。 媒体在舆论引导工作上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但不能越俎代庖,代替舆情事件主体发声或急于发声,避免急于报道、急于评价,以免形成次生舆情。
鉴于疫情期间,舆情的高度敏感和舆论引导工作的重大意义,各级管理部门加强舆论引导,宣传疫情可防、可控、可治,如何打好、打赢疫情宣传保卫战,既是责任也是任务,是难题也是对舆情处置和引导的练兵场。 政府职能部门从紧张应对到平稳处置,到公开发布、稳定民心并及时调整、优化,打响了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舆论保卫战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强化正面宣传,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广泛普及疫情防控知识,纾解公众疑虑,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舆论氛围。
2020开年以来,即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宣传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宣传任务来抓,肩负起特殊时期的媒体责任,多媒体联动,运用立体引导,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尤其是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国内复杂局面,全面做好宣传舆论引导。 从疫情防控到复工复产,从防境外输入到常态化防疫,为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起到了稳定民心、鼓舞士气的积极作用。 在省里的统一指挥下, 吉林广播电视台派出了赴武汉一线报道团队, 全媒体播发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报道超过21万篇, 为打赢疫情防控宣传阻击战凝聚了强大的宣传合力,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为全省乃至全国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贡献了媒体的一份力量。 同时,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转为常态化防疫,宣传上适时调整,持续深化“强化两手抓、实现双胜利”的宣传引导,持续积极营造保持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正面引导要突出新闻性,策划质量高,提升形象,增加美誉度。 对于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的应急宣传, 各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应注意引导公众正确的防灾减灾知识和体现在党和政府指导下的各地各部门在应急处置方面的有力举措, 宣传引导要自然、合理、合情,顺势而为。 突发事件引导,要准确清晰、及时权威、答疑释惑、稳定民心。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良好示范, 这里可以举一个与疫情相关案例:2020年6月11日下午, 北京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通报了52岁唐某某的病例,无出京史、外来接触史等相关信息和详细活动轨迹;12日上午,北京市委书记、市长到月坛街道和新发地市场视察,疾控中心开始在相关场所采集标本,筛查人员;12日下午,发布会对西城病例进行了更多说明,通报了两例丰台病例;12日晚,新发地市场肉类与冷冻食品封存休市;24小时内,北京市紧急处置新发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北京日报》发表题为《相信北京相信中国》的重要稿件,要相信抗疫近半年积累的公共卫生防疫经验以及流行病学严格调查筑就的“铁壁铜墙”。 众多媒体发声肯定本次疫情处置是光速反应,跑过了谣言,同时获得了公众的认可,防止了过度恐慌,维护了抗疫的成果和信心。 “相信北京 相信中国”成了网络热词,成为突发事件舆情引导良好处置的典范案例,值得学习和借鉴。
主流媒体要进一步加强阵地意识,强化发布管理流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建立健全并较好地运行新闻应急机制,把握报道原则和方法,积极稳妥地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宣传工作,确保舆情平稳可控,切实肩负起维护社会稳定、 正面宣传引导的职责和使命,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应急引导体系的建立,因其宣传引导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敏感性,需要建立完备的组织构架制定整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明确组织机构,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设定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方法,联动高效协调机制的建立运行这些都是保证整个应急引导体系全面成功的关键要素。
1.及时发布权威信息
早讲事实,重讲态度,及时发布事件进展、工作情况、处置措施,畅通沟通渠道。 准确及时,权威发声,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2.做好舆论引导服务
根据事件和舆情动态,针对性设置议题,有效开展舆论引导,加强知识和科普宣传,避免误解,消除恐慌,及时提供服务信息,发挥媒体舆论引导工作的职责和作用。
3.建立积极联动机制
在应急报道中,需多个部门密切配合、积极联动、形成合力。 以吉林广播电视台为例,以融媒早会制度进行全台统筹,新闻中心、全媒体资讯中心、视听新媒体中心、各频率频道,实行选题和新闻素材资源共享发布,进行跨部门联合融合、整合共享,节约制作时间、成本;总编室发挥好统筹、协调、调度、枢纽的功能作用,将宣传要求准确及时传递分解到位,在重大宣传主题活动、重要时间节点、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以及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发生时,有统有分、有利有节;技术部门全力做好技术保障;全媒体联动的融合生产机制,并以政治过硬、制度规范合理、统筹有序有力,在突发应急宣传中抢占先机,形成强大的宣传合力。
近年来,吉林省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暴雨台风、冰雪冰冻灾害等频发,吉林广播电视台作为省直主流媒体, 经常涉及全省范围内的各种突发事件报道, 舆论引导作用明显, 影响力大。2020年以来,对暴雨和“巴威”“美莎克”“海神”三场台风等极端天气的报道, 不断地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了舆论引导水平。 2020年11月吉林省经历的雨雪冰冻极端天气,依据天气预警,台内提前部署、整体统筹策划,迅速启动应急宣传报道预案,调派采访力量奔赴气象部门、民航、铁路、轨道交通、电力、供暖及清雪一线,突破常规节目设置,开展大时段超常规动态直播活动,直击指挥调度现场,报道各地各部门防灾减灾应急处置的有力措施,聚集最新动态便民服务等信息,开展全方位、全媒体报道,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功能作用,起到了稳人心、暖民情的宣传引领作用,切实承担起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
1.加强引导、把握大局,完善应急报道机制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体现媒体社会责任是突发事件报道的基本原则。 作为省内主流媒体,要按照“及时、准确、全面、公开”的报道原则,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充分报道各级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在一起共同应对的勇气和决心,切实起到传播事实、稳定民心、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同时,要充分发挥省内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和传播价值,切实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融合生产、全平台发布、全流程管控,力求舆论引导的最佳社会效果,实现主流媒体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2.服从部署、准确权威,建立宣传统筹机制
各媒体在进行突发事件应急宣传中,要遵循统一部署和要求,不能为博人眼球和收视、收听率而抢发新闻,要尽可能做到策划先行,有整体策划和安排,根据事态进展快速反应,体现综合报道水平,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相关信息的需求,要有亮点、分阶段,与新闻事件同步、 准确真实报道, 把握好报道的时、度、效,充分体现媒体的职责和引导作用。
3.合理布局、调整编排,营造积极舆论氛围
为确保良好舆论氛围的营造,在应急报道过程中,可打破常规对节目编排进行阶段性调整。 如,在吉林广播电视台的抗击疫情宣传报道中,紧急组成特别报道小组, 在全台范围内抽调新闻报道骨干,推出“众志成城 共克时艰”抗击疫情特别节目,并在多个频道播出, 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优势力量,打破部门和平台的壁垒,配合大密度播出抗击疫情专题节目宣传片、抗疫歌曲MV等手段,实现传播效能最大化,应急引导作用优势凸显。 实践证明,一系列的节目调整取得了良好的宣传引导效果,提振了抗击疫情的决心和信心,为稳定民心、凝聚“抗疫”力量,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4.创新形式、融合生产,强化应急宣传效果
广播电视机构要充分利用声画兼备、表现形式丰富、制作手段多样、传播平台全方位、社会影响力大的传播优势, 在应急报道中最大程度发挥优势,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格局。 通过融合策划传播,推出直播活动、系列报道、专题节目,制作宣传飞标、宣传片、公益广告等,对整体节目进行包装。 同时,充分利用好所属网站、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扩大宣传,尽可能采用最多的手段强化宣传效果。
5.融合传播、技术迭代,形成全平台全矩阵传播
5G时代已经开启,传播速度更快,传播领域更宽,信息存在的形式更是带来革命性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 首先,是传播的形态更加多样,其中浓缩信息、 更易制作和接受的视频信息传播将更加流行,信息的形态带来挑战;其次,传播主体更加多元,场景化传播更加突出,信息传播方式变革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此外,传播内容的挑战,传播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密切,信息发布功能的新机遇和挑战共存。 广播电视机构要在新传播上,紧跟技术更新脚步,进入媒体传播、生产、发布发展快车道。
6.加强协作、内外宣相结合,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
(1)宣传工作者的四种能力适时强化和提升
要提升政治意识,提高策划能力,提高舆情辨识能力,提高引导创作发布能力。
(2)提高媒体自身认识舆论环境的能力
作为舆论引导工作的具体参与者、 主力军,主流媒体要提高对舆论环境的清醒认识;对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的性质进行预判,对待舆论引导工作要加速提升引导能力和水平,把握引导时机、引导内容和引导尺度。
(3)寻求舆情引导最佳宣传效果
对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的引导工作,要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做到内、外宣结合,适时适度、范围可控、影响可控。
广播电视机构要占据舆论引导工作主动权,就要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应急引导体系, 在规则内运行,对极端事项要依据敏感性等级, 科学合理研判风险、制定传播计划,不抢位、不缺位,牢牢占据意识形态领域引导C位,实现媒体舆论引导的最佳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