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焱
王阿姨和老伴都是退休职工。去年,儿子结婚,去另外一个城市生活了。按理说,完成了社会工作和养育子女的义务,两口子应该轻松愉快地安享晚年了。可自从儿子离开后,王阿姨便郁郁寡欢,成天闭门发呆,愁眉不展,不同亲友往来,连老伴也不太理,还时常自个唠叨,说这个世界上人情淡漠,孤苦伶仃地活着没有意思。老伴心里很着急,带王阿姨去看病,各项检查结果都没有大问题,医生就建议去心理科瞧瞧,结果心理医生诊断王阿姨患的是“空巢综合征”。
老年人一时不适应子女离开家庭,容易患上“空巢综合征”,这种心理疾病多发于女性身上。起因是不能正确认识子女“离巢”是家庭发展的必然趋势,感情走了极端,认为子女不在身边了,美好的感情也就不存在了,因而陷入寂寞和孤独之中不能自拔,产生了怀疑排外、消极抑郁、甚至悲观绝望的情绪。“空巢综合征”会导致人的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减退,抵御不住各种疾病的入侵,甚至会引发阿尔茨海默病。对“空巢综合征”患者,家人应给予必要的关怀和照顾。首先是配偶要尽可能地关心体贴患者,多与患者一同做家务、外出活动,千万不要因为患者整天神情沮丧而嫌弃或发火。二是让子女多回家与患者团聚,让家中重现往日的热闹和温馨,使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慰藉。三是请一些快乐而充实的朋友影响患者,引导其参加社会活动,比如晨练、跳舞、打球、郊游等,鼓励患者重新走入社会,开拓自己的人生空间。在这些帮助没有效果的情况下,家人一定要说服患者及时去看心理医生,进行专业治疗。一般来说有了家人、社会和心理医生的帮助,“空巢综合征”是能够痊愈的。
心理学家认为,积极调整生活和心理,可以避免“空巢综合征”的发生。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离家后,“空巢”的中老年群体要积极调整生活和心理,提升生活质量。
积极健身。加强健康意识,制订健身计划,特别是积极参与群体健身的活动,既健身,同时也有群体归属感,提升生命的质量。
结交朋友。当个体与生命中重要的他人,比如父母、配偶、子女之间关系缺乏或减弱时,就会陷入情绪孤独,这时如果有朋友的情感支持、帮助和陪伴,就会减轻孤独感。
拓展兴趣。涉足一些未知的领域,比如养花、养宠物、学习器乐、跳舞、摄影、绘画等,可以丰富生活。
参与公益。建议按照自己的兴趣参与社会公益组织,或者加入社区志愿服务,提升个人成就感以及社会归属感。
适应智能化。建议家中装备智能化家居系统,同时也是安全监控系统,增加安全感。可以学习智能手机的各种APP,每天接触新鲜的世界动态。
扩大生活空间。可根据个人经济情况,定期做一些短途旅游,拓宽生活空间,接触更多自然环境,充实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