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霞,吴伟志,高明月
(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 健康体检科,广东 中山 528400)
近年来,由于不良生活方式、社会压力、饮食模式及超重、肥胖在儿童青少年中越来越普遍,高血压呈现出低龄化的发展趋势,即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流行性疾病。儿童期高血压会延续到成人时期,甚至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在成年后发生心血管及肾脏靶器官损害的风险明显增加[1,2]。目前,儿童期高血压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属于环境因素与原发性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但是截止目前,针对儿童期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研究仍然很少很浅,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我区儿童高血压的现状,本研究以2018-2019 学年的13500 名中山火炬开发区学龄期儿童青少年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健康体检后分析血压的流行病学分布,并探讨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中山市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患病情况,为今后的学校宣传教育工作提供指导方向,也为成年后心血管的防治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2018 年3 月至2019 年12 月在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中小学生,年龄在6~17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9.59±1.65)岁。
统计火炬开发区6-17 岁儿童青少年的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患病差异;分析不同肥胖程度的儿童患高血压的情况以及两者的关联程度。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务人员严格按照体检规范进行身高、体重、血压的测量。利用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根据2017 年美国儿科学会《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筛查和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3]对高血压的判断标准进行高血压分组。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BMI 分类标准[4]进行肥胖分类。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测定:BMI=体重(千克)/身高2(平方米),体重正常,BMI:18.5 千克~23.9 千克/立方米;体重过低BMI:小于18.5千克/立方米;超重BMI:24 千克~27.9 千克/立方米;肥胖BMI:大于28 千克/立方米。
应用STATA15.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性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分类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组别儿童青少年的高血压检出率;血压分级与肥胖情况的相关性采用Cramer's V。检验水准α=0.05。
火炬开发区医院在2018 年3 月至2019 年12 月中收集13500 名学龄期儿童青少年的体检报告,有效报告13000 份(有效样本率96.30%)。包括一小、二小、三小、一中、二中等十一家开发区中小学公立学校。其中男生6882(53.94%)人,女生6118(47.06%)人;小学生体检人数为9317 人,初中生体检人数为3683 人。
中山火炬开发区学龄期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检出人数2536 人(占比19.58%),其中男生为1515人(占比11.65%)、女生1931 人(占比7.93%)(χ2=96.92,P<0.05)。
将儿童青少年按照小学和初中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年龄段分组,小学生高血压检出人数1605 人(占比12.35%),初中生941 人(占比7.23%),经加权后小学生、初中生高血压检出率分别17.23%、25.55%(χ2=185.37,P<0.05)。
研究结果表明,正常体重学生11273人(86.72%),超重学生1124 人(8.65%),肥胖学生603 人(4.64%)。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肥胖类型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64.84,7.64,P值均<0.05)
研究结果表明,正常体重学生中患高血压的人数为2015 人(占比17.87%),体重超重学生中患高血压的人数为329 人(占比29.27%),体重肥胖学生中患高血压的人数为202 人(占比33.50%)。不同肥胖类型导致的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病经检验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82.69,P<0.05),并且肥胖与高血压患病呈正向关联(Cramer's V=0.1043)。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我国有超过半数心血管病的发病与高血压有关。近5年,中国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依旧呈上升趋势,由于高血压一半不会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而且很多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异常情况会延续至成人时期。本研究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检出率要高于全国[2],且青少年组检出率要高于儿童组,男生高于女生,与罗静思[5,6]等的研究结果相似,可能原因是随着年龄增加青少年暴露与危险因素的积累时间增加,比如学习压力增大使得他们体育锻炼时间缩短及女生更加注意外观身材、挑食和男生喜食高糖高脂饮食等。
儿童期肥胖与血压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与以往多项研究结果一致,中山火炬开发区学龄期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检出人数2536 人(占比19.58%),其中男生为1515 人(占比11.65%)、女生1931 人(占 比7.93%)(χ2=96.92,P<0.05);研究结果表明,正常体重学生11273 人(86.72%),超重学生1124 人(8.65%),肥胖学生603 人(4.64%)。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肥胖类型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64.84,7.64,P值均<0.05)。王亚娟[7,8]等人的研究显示,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肥胖组>超重组>BMI 正常组;也有研究表明,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血压值会随着BMI 的增加而升高,趋势性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9]。面对儿童青少年人群血压偏高与肥胖的现状,有必要在青少年中对体重超标者进行早期识别及干预。
总之,本研究结果显示,除了年龄等不可逆转因素以外,肥胖是中山火炬开发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各指南推荐意见大致相同,主要通过联合饮食和运动干预来降低血压,建议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制定可行的目标,并设置奖励机制(如小红花)以促进儿童青少年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减轻体重,增加有氧运动、减少久坐静态时间,控制每日总能量摄入,少喝含糖饮料,养成健康饮食习惯,保证足够睡眠时间(6~12 岁儿童保证9~12h,13~18 岁青少年保证8~10h)[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