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蚕业技术推广工作问题的探讨

2021-12-02 00:41龚自南
广东蚕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蚕业蚕农蚕桑

龚自南

对蚕业技术推广工作问题的探讨

龚自南

(四川省蚕丝学校四川南充637000)

四川省蚕桑丝绸产业已成为农民持续增收、产业扶贫的优势特色产业,但蚕业技术推广工作滞后影响了产业发展,蚕业技术推广方面存在人员缺乏、知识匮乏、接受知识能力差以及对蚕农的培训和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重视不够等问题。文章就此提出了相应对策:建立推广工作机制,提高认识,丰富工作内容和形式等。

蚕业技术;推广;培训培养;建议对策

四川省蚕桑丝绸产业链条完整,现有桑园面积210 万亩,产茧8.4万吨,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4.6%、12.8%,居全国第2位。果桑面积12 万亩,桑果产量13 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0%。生产生丝1.43 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6.5%,居全国第2位。有规模以上企业269 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6 家。“龙头企业+蚕农”“龙头企业+合作社+蚕农”产业化经营水平全国领先。2018年,全省蚕桑丝绸产业综合产值达380 亿元,已成为农民持续增收、产业扶贫的优势特色产业。但四川省蚕桑丝绸产业优而不响、大而不强,还存在诸多问题和短板。发展蚕业,技术推广是关键,但四川省蚕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滞后现象令人担忧。

1 蚕业技术推广队伍现状

农村经济要发展,就应提升农业科技在农业经济中的贡献率。养蚕生产是农村的一项主要副业,我国历来有“男耕女织,农桑并重”的传统,养蚕生产也是活跃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纺织轻纺工业提供原料,支援外贸出口的一项利国利民的产业。而蚕业技术推广是提高科技含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川蚕丝产业振兴的中坚力量,培育桑蚕技术人员和传授蚕桑技术是科技进村入户的重要手段。但现阶段这项推广工作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推广技术人员和接受技术推广的蚕农两方面。

1.1 缺乏蚕业推广技术人员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大专院校培养的大中专学生已陆续退休或严重老龄化,现在从大中专院校培养的技术人员很少,各个蚕种场的技术人员、蚕桑农业园区和县、乡镇技术推广人员以及“龙头企业+蚕农”“龙头企业+合作社+蚕农”这些经营模式的蚕桑技术指导人员等都缺口很大,科研成果、先进技术无法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从种茧育来讲,三级繁育四级制种对桑叶质量要求高,对制种蚕茧的选择要求高,对蚕种保护难度大,从而对栽桑养蚕和制种的技术要求高,没有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参与指导是不可能制造出优良的蚕种的。从丝茧育来讲,缺少蚕桑技术推广人员,养蚕农户在蚕前消毒、小蚕共育、大蚕饲养、蚕病防治、上簇采茧等工作上常常会感到茫然,这势必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总之,桑蚕技术人员需求量大,但愿意从事该行业的人少,已经对蚕种的生产和丝茧育生产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产生严重影响,阻碍了质量的提高和蚕丝产业的发展。

1.2 技术推广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因大中专院校招生较困难,从大中专院校毕业且愿意从事蚕业技术推广的人员较少。而且大部分技术员缺少系统的专业知识,有的对栽桑知识了解多一些,有的对养蚕知识了解多一些,有些对栽桑和养蚕认识肤浅,有些对蚕的生理、桑树生理、桑病、蚕病了解太少,出现了问题就不知所措,必然会带来不小的损失。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蚕桑新技术新知识也层出不穷,且更新周期快。但还有技术人员始终局限于传统栽桑养蚕,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渠道不畅,很少用音视频、QQ、微信等方法学习技术,这样就会出现服务面小、推广效率低,事倍功半的结果。

1.3 蚕农综合素质总体较低

蚕桑产业的发展大都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业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这些新型经营主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其他行业转型过来的,对蚕业一无所知,对蚕业技术更无从知晓;一部分实际操作者是当地农民,现在留在农村的多数是老年人、中年妇女和儿童,养蚕的主要是老年人和中年妇女,她们中有一些科技意识差、市场观念淡薄,仅凭经验办事,不接受新科技,桑树被病虫害侵蚀或蚕发病,不按科学方法进行防治。同时还存在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现代信息技术接触少、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能力弱的养蚕人员。

2 蚕业技术培训现状

蚕业技术培训是推广工作的重要抓手,是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也是蚕农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但蚕业技术培训存在以下问题而致培训效果差。

2.1 对蚕业技术培训重视程度不够

客观上一是部分龙头企业没有从事过蚕桑生产,不知培训的重要性,没引起重视;二是受蚕桑业务部门经费、人员不足的制约。主观上因一些领导没有认识到蚕业已成为农民持续增收、产业扶贫的优势特色产业,认为培训是蚕农自己的事,甚至还有一些地方以培训为由,争取经费补助,导致技术培训工作变了味、走了样。

2.2 难组织接受培训的蚕农

一是参与养蚕的农户还要兼顾其他农活,人员流动性大,培训时间难集中;二是现有农村经营方式没有对蚕农采取不参加技术培训的制约手段,又没有调动蚕农参加培训积极性的激励方法,难以保证培训人员的专业水平,对蚕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产生较大影响。

2.3 学员情况参差不齐

一些参培学员有一定养蚕基础,有的从其他行业刚刚转过来,对栽桑养蚕一所无知,导致培训内容难以同步,同时文化层次和年龄结构相差也大,培训资料难以统一。

2.4 培训条件差

培训场地不规范、多媒体和视频设备缺乏,培训难免抽象、枯燥,严重影响培训效果。

3 蚕业技术推广人员培养现状

蚕业技术推广人员应当进行系统、长期的培养,且需经常更新培训知识。但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蚕桑行业萎缩、各级各部门重视不够、宣传不到位,加之一些学生不愿从事涉农专业,导致进入学校系统学习的学生不多,学校开办蚕桑专业也举步维艰。人才青黄不接和川桑振兴的需要,让蚕桑实用型人才需求量大,形成供需严重脱节、学校工作被动的局面。自然形成新型蚕业技术推广人员数量不够、质量不高。同时在职的技术人员也因资金、待遇的问题导致知识更新严重滞后。

4 针对蚕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4.1 建立蚕业技术推广工作机制

为了让培训者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知识更新方面全面受益,以培训能够获得更大的成效,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机制,创设良好的培训环境氛围,努力激发参与者的热情与和积极性,同时给予技术推广工作人员在待遇津贴、职称晋升等方面更多的支持与帮助,让他们安心服务和热衷于这项工作,为蚕业技术推广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4.2 提高认识是蚕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前提

蚕农技术培训首要任务是转变蚕农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必须加强引导和沟通,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提高自身科技素质才能真正省力高效、达到致富增收的目的,营造一个爱科学、学技术的良好氛围,真正把蚕农培养成“懂管理、爱农村、爱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

蚕业技术推广人员培养方面,必须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业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重视、组织制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养计划,积极动员、挖掘、选择和推荐一批有志青年作为新型职业蚕农到大专院校深造,全面系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知识及现代信息技术、桑蚕生理、种养技术、种养模式及经营管理等内容,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蚕业技术推广能力和水平,为今后蚕业技术推广做出贡献。行政和行业部门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蚕业技术推广方面下功夫。

4.3 丰富提高推广工作能力的内容与形式

蚕农的培训内容主要以实用为主,桑树方面主要考虑桑树栽植、肥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桑叶的采运贮要求等,养蚕方面主要考虑蚕前蚕中蚕后消毒、小蚕共育、大蚕饲养、上簇采茧等,目的是提高蚕农的实际生产操作能力。培训可以尝试小班化、参与式及学术沙龙等模式。

蚕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内容要全面,培养单位必须编写人才培养方案,并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工作。对蚕桑技术人员的短期培训,应根据培训对象着重进行基础培训和知识能力更新培训,培训方式可以是定单式、委托式、推荐式。

4.4 推广工作方法要得体措施要到位

从蚕农培训角度来讲,一是分时段分类培训。养蚕前重点培训养蚕过程中所需的技术,便于活学活用,其他时段可考虑桑树方面的培训。二是结合成功和失败的事例来引导大家。生产上不乏丰收的成功事例和因病虫害损失惨重及技术不好的失败事例,培训者要注意收集和引导,提高蚕农学技术的信心和巩固所学知识。三是抓好现场示范培训。利用直观的方式方法,通过现场操作,示范引导,也可以现场让蚕农操作,并及时点评正确与否,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技能。

从蚕业技术推广人员培养来讲,一是考虑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二是认真编写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蚕业季节性强的特点,将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贯穿在三年全过程的教学活动中,使技能培养不断线,采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让蚕业技术推广人员做到知行合一、德技双馨。

4.5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丰富蚕业技术推广手段

一是支持大专院校和科研院制作优质课件和编写培训资料,做到分知识点直观学习;二是充分利用电视和QQ、微信、微博、公众号等网络宣传蚕桑技术,推广桑蚕新品种和设施设备;三是全力打造蚕业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平台,共享蚕业新技术、新知识资源;四是做好培训后的跟踪指导与再培训工作。跟踪指导是蚕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的延伸,通过跟踪指导可以发现培训中的不足,以便在今后培训中提高蚕农的技能。

[1]李国灿.新型农民培训蚕桑专业办学浅议[J].云南农业科技,2008(S1):86-88.

[2]高月芬.陆良县农函大蚕桑专业办学浅议[J].云南农业科技,2009(S1):91-93.

[3]陈芳同,孙希玲,付奎香.对培训农民蚕桑技术员问题的探讨[J].陕西蚕业,1994(4):31.

[4]李传富,孙高宝,杨登云.基层蚕桑技术培训班办班经验[J].江苏蚕业,2008,30(2):47-49.

[5]王承相.加强蚕桑技术推广工作的对策探讨[J].南方农业,2015,9(12):140-141.

龚自南(1966- ),男,本科,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蚕业技术教学和蚕种生产工作。

F326.3

A

2095-1205(2021)02-05-02

10.3969/j.issn.2095-1205.2021.02.03

猜你喜欢
蚕业蚕农蚕桑
《四川蚕业》编辑部有关版权声明
《四川蚕业》编辑部有关版权声明
君山区蚕桑产业规模经营的现状与问题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蚕业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关于对丙麻乡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考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宜宾市推动蚕桑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实践
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推动蚕桑产业再上新台阶
躲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