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形态检查对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分析

2021-12-01 00:25朱柱华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0期
关键词: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朱柱华

摘要:目的:分析血细胞形态检查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8月收治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共9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血细胞分析仪、血细胞形态检查,分别分析两种方式检测结果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种方式相比,血细胞形态检查异常细胞阳性率更高(P<0.05);两种方式在白细胞形态异常、幼稚红细胞、异形淋巴细胞、血小板形态异常、白细胞左移、血小板数量异常中的符合率分别为60.00%、58.33%、66.67%、82.61%、60.00%、66.67%;两种方法在血小板疾病、感染、贫血诊断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白血病诊断中血细胞形态学阳性率更高(P<0.05)。结论:血细胞形态检查可为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可推广。

关键词:血细胞形态检查;血液系统疾病;血细胞分析仪;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中图分类号】R78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910--01

血液系统是由血液与造血器官组成,血液系统疾病是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其中造血器官及组织包含骨髓、肝、脾等。血液系统疾病可分红细胞疾病、粒细胞疾病、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淋巴系统和浆细胞疾病、造血干细胞疾病等,疾病种类较多,治疗较复杂,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临床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1]-[2]。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手段之一,是指对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及质量的检查,临床可用于判断疾病的发生,为治疗提供一定依据,临床常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由于细胞形态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存在漏诊、误诊的现象,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临床发现血细胞形态检查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选择部分患者,采用血细胞形态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8月收治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共9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血细胞分析仪、血细胞形态检查。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24~66岁,平均(45.26±3.05)岁,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90例患者均采集空腹静脉血,采集前一晚告知患者晨起需采集空腹血,嘱其未采集前暂禁饮食,操作前向患者解释此项操作的目的及意义,适当给予安慰及鼓励,减轻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紧张、害怕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配合度及穿刺成功率,对患者皮肤及血管情况进行分析,选择弹性好、粗直的血管穿刺,注意避开皮肤破损、静脉窦等位置,做好查对制度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采集后告知患者按压注意事项,嘱其不要揉搓,避免出现青紫及红肿,按压至不出血为止。采集血液约2ml左右置于抗凝管中,来回翻转摇匀,需在2小时内完成检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检测前对仪器进行校正,严格按照要求规范操作;然后采用显微镜进行血细胞形态检查,制作血涂片并进行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1)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计算阳性检查率,并进行对比。

(2)对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符合情况进行分析,包含白细胞形态异常、幼稚红细胞、异形淋巴细胞、血小板形态异常、白细胞左移、血小板数量异常。

(3)分析并计算两种检测方式在血小板疾病、白血病、感染、贫血中的阳性检测率,两种方式相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行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分析  90例患者中,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共检测出阳性52例,阳性率为57.78%,血细胞形态检测阳性例数76例,阳性率为84.44%,血细胞形态检测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577,P=0.000,<0.05)。

2.2   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符合情况对比

两种方式在白细胞形态异常、幼稚红细胞、异形淋巴细胞、血小板形态异常、白细胞左移、血小板数量异常中的符合率分别为60.00%、58.33%、66.67%、82.61%、60.00%、66.67%。见表1。

2.3  两种方法诊断情况对比

两种方法在血小板疾病、感染、贫血诊断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白血病诊断中血细胞形态学阳性率明显更高(P<0.05)。见表2。

3 讨论

血液系统疾病种类较繁多,不同种类临床表现存在差异,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四大症状分别为感染、出血、贫血及肿瘤浸润,其中感染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有关,患者出现发热、咳嗽、腹痛、尿急等症状;出血与血小板水平下降有关,患者表现为牙龈、鼻腔、内脏等部位出血;由于患者反复出血,血红蛋白下降则会导致贫血的发生,表现为乏力、头晕、胸闷等,疾病进一步加重则可出现肝、脾、骨髓等部位的肿瘤浸润,疾病对患者生活及心理均造成较严重影响。临床血液系统疾病较常见,疾病诊断方式较多,受血液中白细胞、血小板等含量的变化的影响,各种诊断均存在误诊的现象,准确率需进一步提升,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为血细胞分析仪,为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本次研究对患者实施血细胞形态检查[3]。

血细胞分析仪是常用的计数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压积等参数的医疗设备,原理是根据血细胞信号获取方式的不同,对于疾病诊断有较好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于体积较大、细胞核异常的细胞识别不够精准,常常出现误诊及漏诊,对患者治疗有影响,因此需要进行血细胞形态检查。血细胞形态检查包含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制作涂片并进行染色,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及分析,不同形态的细胞其组成存在差异,对于染剂的亲和、吸附作用不同,呈现出特点不同,当机体出现疾病时,细胞数量及形态往往发生变化,结合血细胞检测结果及临床症状对疾病进行诊断,若结果显示有中毒颗粒存在,或者出现核左移,则说明患者机体存在肿瘤,或者有感染发生,若淋巴细胞占比上升,同时患者存在发热的症状,则表明机体可能发生病毒感染,若同时白细胞水平上升,则需要分析是否存在白血病,而通过判断血红蛋白的含量可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贫血[4]。蒋叙川学者[5]指出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的优势在检测速度快、重复性好,但对于各种细胞形态及特殊颗粒的识别不够准确,此种方式适用于大量标本的初次筛查,虽然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但出现的误诊现象对治疗造成影响,因此还需对出现异常的标本进行血细胞形态检查。本研究通过对比发现,血细胞形態检查异常细胞阳性率更高(P<0.05);两种方式在白细胞形态异常、幼稚红细胞、异形淋巴细胞、血小板形态异常、白细胞左移、血小板数量异常中的符合率分别为60.00%、58.33%、66.67%、82.61%、60.00%、66.67%;两种方法在血小板疾病、感染、贫血诊断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白血病诊断中血细胞形态学阳性率明显更高(P<0.05)。

综上所述,血细胞形态检查可为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临床意义较大。

参考文献:

[1]朱春艳.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5):114-114.

[2]栾晓丽. 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中应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9, 19(39):148,150.

[3]刘丽亚, 莫红梅, 罗燕萍,等. 血细胞形态检查对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45):207-208.

[4]王君, 陈默.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测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科学养生,2021,24(1):115.

[5]蒋叙川.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测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8(35):98+102.

猜你喜欢
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经常镜下血尿是怎么回事
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对肾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意义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
白细胞总是低是有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