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春天 薛荣美 晏鹏雪
摘要:目的:研究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epidemic keratoconjunctivitis,EKC)的效果。方法:于我院EKC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眼部指标、不良反应、康复时间、疗效。结果:(1)对照组BCVA(0.69±0.06),CSIS(0.78±0.34)分。观察组BCVA(0.79±0.04),CSIS(0.32±0.13)分。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IOP(17.78±1.85)mmHg,观察组IOP(18.16±1.90)mmHg,2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炎症消退(18.34±1.23)d,用药时间(13.16±0.72)d。观察组炎症消退(9.75±1.12)d,用药时间(8.20±0.58)d。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34例(80.9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41例(97.62%)。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4)两组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流行性角结膜炎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水平,改善眼部健康水平,同时缩短用药和炎症消退的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流行性角结膜炎;糖皮质激素;炎症消退;视力水平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910--01
前言:EKC作为常见眼部疾病,具有起病急、传染性高的特征,主要由于病毒入侵,不断繁殖扩散,对结膜角膜造成损伤。一般情况下EKC潜伏期长达5~7d,两侧眼睛先后发病,初期患者眼部呈现出红肿状态,球结膜和睑结膜充血,甚至出现伪膜[1]。随着病情加重造成患者出现眼部异物感、刺痒感等不适反应,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部分轻症患者随着免疫机制建立可自愈,但部分患者免疫力较低,症状严重,会影响患者视力。在临床治疗上主要通过滴眼液治疗,给予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但疗效缓慢,很难快速改善症状。糖皮质激素作为常见抗炎药物,有利于提高抗炎抗病毒效果。为研究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本文于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4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84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42例,性别:男/女=23/19,年龄(37.54±4.18)岁。观察组42例,性别:男/女=22/20,年龄(37.30±4.46)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满足EKC的诊断标准,对本研究知情。(2)无药物过敏史,近1个月内未使用过相关药物。(3)具备正常沟通能力,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1)患有重要器官障碍或者恶性疾病的患者。(2)有糖尿病或其他眼部疾病的患者。(3)具备精神或意识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均行眼部清洁后,对照组使用阿昔洛韦滴眼液(国药准字H37021119,生产单位: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1滴/眼,间隔1~2h使用一次。观察组联合使用地塞米松滴眼液(国药准字H20083012,生产单位: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1滴/眼,3次/d。视情况停药,最长不超过14d。
1.4 观察指标
(1)于治疗前后进行矫正视力(BCVA)检查,使用眼压计进行眼内压(IOP)检查。对患者进行角膜上皮下浸润评分(CSIS),根据点状浸润数量评分,分为0分(无)、1分(1~5个)、2分(6~10个)、3分(11~15个)、4分(≥16个),分数高表示点状浸润数量多。
(2)统计两组炎症消退和用药时间。
(3)统计两组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使用t检验计量資料(),使用检验计数资料(%),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眼部指标对比
观察组BCVA、CSIS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IOP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炎症消退和用药时间对比
观察组炎症消退、用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2.3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41例(97.62%)高于对照组34例(80.95%)。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EKC作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无特殊发病季节,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和水源传播。患者发病后出现充血、红肿、流泪以及微光等情况,可能会引起患者视力障碍、有异物感,患者可能出现严重角膜损害[2]。若治疗无效,很多患者炎症好转后表现出角膜混浊等症状,甚至引发角膜病变。在临床治疗上主要给予患者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左氧氟沙星等药物,预防细菌感染和病毒,但临床疗效较为缓慢,无法快速改善病情[3]。本文选择阿昔洛韦进行对比研究,阿昔洛韦是临床常见药物,通过抑制病毒DNA合成达到抗病毒疗效,对单纯性疱疹病毒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因此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角结膜炎。
糖皮质激素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能够对脂肪、蛋白质、生物合成产生调节作用。同时能够发挥出抗炎抗病毒、抑制免疫应答的作用[4]。通过生成抑制提高血管通透性的蛋白质,提高血管敏感度,促进血管的收缩,抑制形成伪膜,达到抗炎的作用。EKC患者角膜上皮下浸润主要是由于对病毒形成的免疫反应,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免疫反应,从而抑制角膜浸润,达到治疗作用[5]。对EKC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加快炎症消退的速度,并减少组织水肿、浸润以及渗出等症状,提高疗效。有效缓解免疫反应,改善视物模糊症状。但也有研究指出,激素药物可能造成病毒扩散,加速病情恶化,或者引发高眼压改变[6]。因此临床治疗上应当谨慎应用,严格控制用药疗程,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对眼压的影响不大,应在用药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症状变化,及时停药。经本文研究,观察组BCVA(0.79±0.04),CSIS(0.32±0.13)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炎症消退(9.75±1.12)d,用药时间(8.20±0.58)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可见观察组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后,患者癥状均得到有效改善,且用药疗程和炎症消退时间均得到显著缩短,缩短患者病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41例(97.62%)高于对照组34例(80.95%)。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证实联合用药显著改善疗效,具有较高临床价值。本研究中两组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具有较高安全性保障,对患者无毒副作用。
综上所述,对EKC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水平,改善眼部健康水平,同时缩短用药和炎症消退的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蔡尚芳,黄钰容.流行性急性角结膜炎患者采用专项护理对疗效和满意度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2):1760-1761.
[2]王忠谦.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治疗中糖皮质激素眼液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06):199-201.
[3]王忠谦.不同时机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04):136-139.
[4]黄滟凌,刘洪科.清热散结胶囊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0,20(06):660-662+666.
[5]邓婕.全面护理干预在流行性急性角结膜炎患者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03):540-542.
[6]王英爽,姜艳华.不同时机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35):72-75.